茅台是怎么“酿成”院士的?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台一直挂在热搜上。
   年前,飞天茅台价格高涨的现象引发关注。
   年后,一则“白酒院士”的消息再度引发热议。
   2021年的第一天,两年一轮的院士评选再次启动。两个月后,2月17日,贵州茅台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人们一听疑惑了:院士,难道不是在重大工程科技领域钻研技术前沿的人?注重传统工艺的酿酒师,能当院士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们调侃称其为“酱香型院士”“白酒院士”,甚至戏言“老干妈也该出个院士”“此事,杀伤力不大,侮辱力极强”。
   还有人还联想到10年前同样引起舆论哗然的“烟草院士”。如今,在“白酒院士”之后还冒出了“黄金院士”。
  
   白酒院士够格吗
   2月9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候选人公示。在4名候选人中,引发争议的就是出生于1972年的王莉,其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争议焦点之一在于,王莉的身份——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和研究员。
   酿酒行业具有特殊性质。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
   从行业上看,酒精天然的危害性,与院士要对社会良性发展、公众利益起到的积极倡导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
   因此,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那么,院士的研究领域、科研方向以及科研单位是否有局限呢?
   记者对最近十年的增选名单进行了梳理,近五届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了317名院士和66位外籍院士。
   其中,每一屆院士增选中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院士约占7成。来自企业的增选院士绝大部分来自国企,集中于能源、交通、化工、机械等基础重工业领域。
   民营企业里,还诞生了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和芯创智(北京)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吴汉明两位院士。
   近年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也有新当选院士。
   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可以说,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院士,这个比例在慢慢上升,并非囿于高校范围。
   如果从研究方向上看,王莉的研究领域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要知道,2017年的增选院士陈坚,同样是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专家。他创新的酮酸和柠檬酸发酵模式保障了重要有机酸发酵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王莉增选院士有争议,最本质的问题就是王莉够不够格当“院士”。
   院士,有着当之无愧的高门槛。我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2018年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第五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是指:“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这其中,“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很重要,值得深究。
   许多网友指出,一些做出巨大贡献和重大发现的学者曾多次落选院士参评,背后的标准令人不解。
   为了规范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审议通过,明确“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候选人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根据公开申报材料,王莉是白酒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组织实施者及学术带头人。多年来,她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奖项,有“中国酒业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等称号。
   但是,王莉作为技术性人才,其成就多在于酿酒行业技术层面。要说作出重大性、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者对于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仍有一定距离。
   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白酒行业难以够格出院士的理由——如果院士的桂冠被轻易送上,无疑是对院士称号的严重伤害。
  
   白酒有科技含量吗?
   白酒行业既然成了“高科技产业”,那么这酒里究竟有多少科技“含金量”?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另一个问题。
   记者查阅了王莉发表的论文,大部分研究的是茅台酒或白酒中微生物组成、化合物检测方式、不同工艺下菌株代谢产物等,并大多发表于酿酒、食品发酵相关的期刊上。
   而所谓高新技术产业,指的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茅台官网上一篇探讨“科技茅台”的文章称:“如果站在一个更宏观的高度予以观察,白酒产业甚至同样可以列入高科技产业的范畴。因为,通常意义的高科技涵括信息、生物、新材料等科技领域,而白酒产业,正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门类。”
   那么,茅台酒的科技攻关体现在哪里?
   该文进一步阐述,经过长期科学严密的比较研究,专家们认为,与其它名白酒相比,茅台酒之所以芬芳卓尔不群,原因在于茅台人除共同继承了中国白酒传统的基本酿造工艺和原理外,还源源不断归纳总结、创新发扬,掌握了众多复杂、系统的白酒科技领域的“独门绝技”,因而“科技含金量”很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茅台科技的介绍中,文章仍侧重于白酒的传统工艺。
   譬如,在众多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茅台酒堪称人类应用微生物的典范。长达一年的开放式发酵过程中,参与其生产发酵过程的微生物非常多,使得香气成分多种多样,酒体香而不艳、低而不淡、丰满醇厚。
   然而,茅台酒生产的许多环节至今保持着人工操作,经验与古法在茅台的生产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茅台公司不断推进“智慧茅台”建设,运用新技术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茅台酒最大的含金量并不在于其中的科技量,而是茅台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茅台酒独一无二的稀缺性。
   物以稀为贵,茅台酒在市场上拥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沉淀,茅台酒又与红色情怀等挂钩,增添了精神价值。
   茅台酒的市场价比指导价高出一倍,有长期提价的潜力,同时也具备了金融投资属性。在很多时候,购买茅台酒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茅台酒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如果从经济意义而言,奢侈品的价值不只在于可用价值,还在于所谓“可梦价值”,也就是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昂贵的来源。
   茅台酒也是如此,其高昂的市场价并非是因为其饮用价值和消费功能,更多地在于茅台尊贵的身份象征和强烈的社交属性。
   许多人也认为,对于这样一种有着奢侈品属性的商品,企业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果的最大目的,是服务于企业本身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
   2011年,时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長的烟草化学专家谢剑平当选院士的时候,遭到了多方的反对,理由就是,院士竟然被烟草企业用于变相宣传、吸引消费。
   在潮涌般的反对声中,“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删除,“烟草院士”留了下来。
   如今,白酒行业再出院士,此举背后的导向问题和消极作用,的确需要慎之又慎。
   大众心中的院士,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
  
   合规但必要吗?
   院士推荐过程“举贤不避富”,有失客观公正——面对一层又一层的质疑,多方给出了回应。
   贵州省科协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此次推选符合院士增补的相关流程。目前,拟推荐人选尚在公示期间。
   自2015年起,省级科协被纳入院士推选渠道。
   今年1月,在接到中国科协的推选通知后,贵州省科协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先后向各市州科协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有关单位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好省内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申报工作。
   截至2月4日,贵州省科协共收到4个院士候选人的申报材料,4人均由各自单位组织申报。省科协专门组织专家,对4人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确认4人均符合申报条件,没有问题。
   此后,省科协还组织召开了院士候选人评审会。来自贵州相关领域的12名权威专家被分成4个小组,分别对4个候选人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在充分讨论后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经12名权威专家无记名投票4人的赞成票均超过了三分之二,符合相关程序。
   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做出了回应。根据院士增选工作相关规定,中国科协提名是院士候选人产生渠道之一,具体程序是经地方科协推荐、中国科协组织遴选、报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通过后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
   目前,王莉尚处于地方科协推荐公示阶段,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
   根据官网公布的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增选工作从1月1日启动,将持续到10月最后一周结束。在4月底,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此后,还要经过第一轮评审会议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候选人材料公示;经过第二轮评审会议进入终选候选人名单;全体院士投票终选;中国工程院向当选院士和相关部门发出通知,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增选结果,并通过中国工程院网站向社会公布。
   只能说,“白酒院士”刚刚迈出增选院士的一小步。
   人们热烈地关心着院士的增选,自然是件好事。这说明,院士队伍在公众心中仍有着至高无上的荣光。
   更重要的是,有关科学的讨论应当经得起公众的审视与推敲。
   莫让院士的光环沦为笑谈,最重要的还是看评选是否公正,科研成就和社会贡献仍然是院士增选的硬实力。
   白酒院士之论尚没有答案,“让科学的问题回归科学”无疑是正确的。如果使用院士的头衔霸容一方,控制话语权,固然会在客观上获得诸多名与利,但学术风气也因此被败坏了。一个有卓越贡献的工程师、科学家,他的成果才是人们予以敬仰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任何头衔。
其他文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常见的遗传变异,它会大幅加速老年人大脑老化速度,并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研究刊发在《细胞系统》杂志上。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人看起来会比同龄人更显苍老,有的人则更显年轻,这种老化差异在人的大脑额叶皮层同样存在。额叶皮层是大脑高级认知中枢,在推理认知等大脑高级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老化差異对老年人行为影响明显。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
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厨余垃圾和剩饭剩菜等有机垃圾可以用来生产肥料或者沼气,金属、玻璃、塑料、废纸、布料、大木材、废轮胎等垃圾可以回收,重新加工成产品。即便是看似无用的建筑垃圾,人们也可以用填海造陆的方式让它发挥一些余温。   在所有的垃圾中,有一大类垃圾非常特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它们是一大类相对纯粹的人类造物,是现代有机合成工业将许多简单有机物组合而成的物质。人们根据弹性、
顾城有一首诗《给逝去的老祖母》,说他的祖母每次搬家的时候,都会把一个包裹紧紧抱着,不让别人碰。别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后来知道就是一种已绝迹的玻璃纽扣,因为这是他祖母的初恋情人送的。   然后詩人就写了一句:你用一生相信,它们和钻石一样美丽。   这一生的持续感、一贯性和沉浸感,我觉得她就是幸福的。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现在不是没有那种幸福的条件了,而是没有了那种幸福的能力,玻璃纽扣是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离不开素材积累。要想写好作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素材,比如观察生活,阅读各种文章等。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文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一挥而就。积累素材固然重要,但科学运用更重要,只有把素材用准、用活,作文才能主旨突出,灵活自然。如果选材不当,运用得生硬呆板,则会大大影响表达效果,甚至文不达意。  题目  2016年,“工匠精神”是一个“热词”,甚至全民
从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到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再到互聯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自2019年4月以来,中国已有3批共38个新职业“呱呱坠地”,不断刷新传统“职业版图”。新职业一方面呼应着蓬勃增长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就业者的劳动技能提出新要求。   就业市场上,哪些人瞄准了新职业?谁在快速充电学习?哪些领域是大热门?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巴巴钉钉发
近年来,伴随着直播热兴起,吃播开始风靡网络。所谓吃播,顾名思义是在镜头前将吃饭变成一种职业,纤瘦的身材加上惊人的食量使其迅速成为一种网紅的新形式。年轻主播通过挑战超出常人的食量,树立大胃王的人设,吸引流量迅速涨粉。另一边,主播在镜头前作“陶醉”状大吃大喝,引发观看者的食欲从而成功带货,实现即时变现。   一次性吃完100个炸鸡、挑战8斤白米饭20斤龙虾、一个人吃垮火锅店……数量惊人、热量爆炸的美
一见钟情始于怦然心动的美好,如满天星般令人心动,怎么欣赏都是光彩夺目。而日久生情始于时间长河里的慢慢喜欢,就像一杯淡酒,刚开始清淡无感,后来却愈发香醇。   其实无论碰到了哪一种都无不让人沦陷和惊叹,可爱情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而喜欢却可以是一个人的独自享受。   好友西西说:“有一个喜欢了很久的男孩子,一直以为我们是最心有灵犀的,我们爱好相同,三观一致。”   我很高兴她终于快要结束20年的
中国离婚率连续16年上升,三十而立的90后们,转眼成了三十而“离”的主角,加入浩浩荡荡的离婚大军。   作为离婚律师,从2018年起,王琪开始频繁接到90后的离婚咨询,原本“七年之痒”的婚姻,保质期迅速压缩为一年甚至更短。离婚的理由,也从以往常见的性格不合、经济问题、婆媳矛盾,变成了诸如女方胸部不对称、男方上床不洗脚……令老一辈瞠目。   “他们没有那么沉重的道德枷锁,也不像父辈们有这样那样的
1   “诗鬼”李贺   李贺诗奇,长相也奇。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这样描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李贺自幼才思聪颖,深得韩愈与皇甫湜赏识,二十一岁获隽河南府试。然而就在他赴长安应进士举时,妒者流言他考进士是犯讳,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即犯“嫌名”。纯属毁谤的无稽之谈,竟被不加辨别地听取了,李贺因此未能参加科举考试,悲愤之余,他返回家乡昌谷。为此,韩愈
饭圈又出了一件奇葩事:因应援数据不达标,某选秀明星的后援会发布公告,要求粉丝自选完成惩罚项目,包括打款、刷评论等。  明星后援会和粉丝之间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这则一本正经的公告自然不具备约束力, 粉丝大可不必照此执行。但比起细则的可行性,公告本身的“惩罚性”更耐人寻味:既言惩罚,必然有错在先, 难道打榜数据不够高是一种错? 就算有错,难道错在粉丝?  站在“亲妈粉”“姐姐粉”的立场上,可能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