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探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而言,造价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收益和发展,自然造价管理倍受各个企业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资金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造价管理也就更为重要。从实况来看,传统的造价管理无法满足建筑工程发展所需,因此新旧造价管理的转换是发展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新旧造价管理模式转换的意义,并分析了新旧造价管理模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新旧造价管理;转换;过程
  一、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创造的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正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朝着工程量清单下的造价管理模式转换。但是从实况来看这个转换并未实现转换的最终目标,因此探讨新旧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旧造价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而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建筑工程均是依靠国家投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促进,投资体系也在不断转变,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国际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各种投资模式不断涌现,无论那种投资模式都比较关心投资效益问题。而在国外早就开始应用新的造价管理,并且在建设工程中大量应用。随着深入改革,国际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我国建筑企业也在不断参与到国际工程竞争之中。促使我国必须要使用科学性、集成性、适用性的造价管理模式新模式,这也是我国建筑项目发展必然趋势。
  无论哪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造价管理模式从开始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过程中,管理效果均在不断提高,并且达到一定程度也会逐渐显现出弊端,也就会影响管理效果的提升。人们必然会不断总结旧模式中各种经验与教训,从而在该基础上摸索出新模式,逐渐替代旧模式。从实况来看,传统造价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造价管理出现了条块分割,其分管部门间缺乏了协调配合。2.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行政影响较多,且不利于市场竞争。3.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4.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管理人员比较重视质量及工期,而极少考虑造价。
  从上面各种影响因素来看,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桌工程造价管理效果,因此新旧造价管理转变非常必要。
  三、新旧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探讨
  (一)分析各种造价管理模式的适用性
  要分析与研究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模式,就要比较研究几种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1.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最早是英国提出来。而这种管理模式核心概念以及适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作为建设工程投资分析与决策的工具,用来选择建设项目各个备选方案的方法,但是无法用来管理和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其二,在设计中一种指导思想与手段,依据它就能够计算出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全部成本及相应社会和环境的成本等。能够计算出建设工程项目整个的生命周期,包含了建设期与运营期。其三,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的方案,更是一种追求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与项目价值最大化之计划技术。
  这种造价管理模式作为投资决策与建设设计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因此这种模式在建设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
  2.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核心概念以及适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属于一种基于过程与活动的造价管理模式,能够确定与控制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其二,该方法就是把建设项目所有分解成各种项目活动,之后分别确定每一个项目活动或者占用资源情况,最后依据各种资源以及价格信息来确定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其三,该管理模式主要是用来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是基于活动造价控制方法,而且该方法主要强调项目的造价控制,就需要从控制活动数量与方法上入手,削减各种不必要项目活动与改进低效活动方法,从而降低了资源消耗,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事实上, 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切重全过程中确定和控制各种具体活动成本,但是却忽略了建设工程建造和运用陈本中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问题。因此其适用性与有效性就受到一些局限性。当然该管理模式在确定和控制造价方面比较科学,也就被广泛应用。
  3. 全面造价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核心概念以及适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这种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建设工程中造价管理必须要考虑项目的影响因素,必须要集成管理各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造价,从而让相关利益主体均参与到造价管理中。其二,这种管理模式包含了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应用的思想与方法,并且要求人们依照这种思想与方法对项目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其三,该管理模式还包含全过程造价管理所应用的思想与方法,并且要依照该思想确定方法,从而控制好全过程造价。
  该模式事实上是由造价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全面集成,如果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方法与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转换过程中各种问题探究
  1. 转换过程中造价知识历史发展及逻辑问题
  任何管理模式转变都会受到历史发展情况及发展逻辑的影响,所以任何管理领域转换较为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历史发展情况与发展逻辑要求。自然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必须要体现出管理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前面分析的三种造价管理基本模式来看,在几种新的造价管理模式中最为宽广的造价管理应该是全面造价管理,这种模式比较符合造价管理发展的逻辑规律。而且造价管理不但包含了建设工程全生命造价管理及全过程造价管理,同时还包含了许多新的造价管理知识。
  2. 转换过程中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及思想造成的影响问题
  任何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必然会遭受同一时期各类专业知识所影响。对于造价管理模式來看,影响造价管理模式的最大要素在于现代造价管理模式理论及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且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形态及道德意识变化。
  3. 转换过程中社会经济水平和既得利益格局问题
  现实中,让一种造价管理模式代替另一种造价管理模式,必然会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及利益格局重构存在的问题,新旧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必然会发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及利益格局变化问题。无论是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到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还是今后进一步转换到全面造价管理模式过程,都必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水平也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全过程造价管理,满足了各种要求条件。但是从实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无法满足造价管理模式转变。因此必须要摆脱商品经济为主的模式,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新旧造价管理模式的转变。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新旧造价管理模式正在转换,新的造价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管理的主流模式,但是一种新模式要完全替代旧模式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还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只有掌握其转换的真正意义,分析转换的必要性,以及转换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促进模式转换的加速,从而提高建设项目中造价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2]尹贻林.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3]彭红娟.关于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1(05).
  [4]王西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2(10).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
其他文献
一个企业的发展后劲关键在于企业人才,有没有能人。华康药业的刘传贵就是一位佼佼者。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刘传贵,是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部长。尽管年龄不算大,他却是延边州政府聘任的首批8名“金达莱学者”之一,他还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州庆60周年科技创新人物、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吉林省第十一批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众多殊荣簇拥着他,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在他的眼里奋斗没有终止符。
当今在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素质教育要求过于笼统、抽象,使广大体育教师难于在体育教学中把握素质教育实质,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
数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仅用两个示例以示说明:微分方程解开生物竞争之谜;拓扑学是研究DNA的结构工具.
通过对公体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讨论了二阶线性递归数列任意相邻三项、四项、五项的性质,并且由性质导出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统一形式意义下的定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三
期刊
乡镇财政收入目前面临困境,尤其是在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之后,再加上对农业税的免除和农民补助的发放,让很多乡镇政府工作过程中的财政支出面临着巨
摘要:国务院以国函〔2012〕194号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明确的“五大战略定位”能否有效建立,关键在于中原经济区能否把人口包袱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省区,在此背景下运用SWOT对河南人力资源分析,提出人才总需求。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河南;人力资源;SWOT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94号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积极推动着金融创新与深化、有助于改善社会融资,提高融资效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监管缺陷.由于分业监管出现漏洞、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