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而且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启发式教育教学是以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受教育者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启发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应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改革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而且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春秋时期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以来,逐渐发展为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吸取其精要,对于当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创始人,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积极实践者。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受教育者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懂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育者应对受教育者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受教育者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受教育者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育者应帮助受教育者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主张由教育者或受教育者自己提出问题,由受教育者自己去独立思考,等到受教育者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育者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受教育者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受教育者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育者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受教育者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的概括。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得到了后来的教育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学记》对启发式进行了具体化,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育者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受教育者,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受教育者而不牵着受教育者走;鼓励受教育者而不强迫受教育者走;启发受教育者而不代替受教育者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教学双方关系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育者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受教育者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作用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受教育者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育者要善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和教育者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着力鼓励受教育者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受教育者注意力集中,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受教育者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但提问并不等于启发式教学。关键是教育者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包括问和答的情境,让教学双方之间、受教育者之间在互设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思维空间,提高受教育者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启发的关键之处在于设法激起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使受教育者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设法造成受教育者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暂时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认真备课,认真设计问题,引导受教育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双方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受教育者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质疑问题,鼓励受教育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育者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充分相信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对于受教育者的发言及观点不能求全责备,否则会压抑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受教育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育者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受教育者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可以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受教育者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也可以找一件能引起受教育者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受教育者睹物思情等等。
  (二)设置疑问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受教育者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育者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育者,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受教育者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受教育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受教育者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受教育者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受教育者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三)故意谬误法
  教育者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启发受教育者思维。如教育者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受教育者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受教育者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受教育者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受教育者思维混乱。
  (四)暗示点拨法
  课堂教学时,当受教育者思维出现故障时,教育者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受教育者以暗示点拨,或接通受教育者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受教育者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五)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受教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受教育者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受教育者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来起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等,从而使受教育者从困惑中得到较清晰的知识。
  总之,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的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课堂教学只有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受教育者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如珂等.现代军校教学新论.石家庄:海潮出版社.2004.
  [2]龚国安等.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北京:蓝天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了,但教师只是依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去建构评价标准并去评价学生,教师设定的评价项目和课程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或遗漏课标某些内容,或超出课标要求,导致教师无法得到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信息,进而影响下一步教学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新课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它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综合性学习的实质是要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而适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动力。为了确保语文
期刊
摘 要: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针对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从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讨,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京江学院;电信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序言
期刊
摘 要:英语分层次教学法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本文介绍了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分层次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界定出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简介了题元角色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分析了题元角色与语法成分的关系,主要是不对应性。文中通过一些例句说明一个语法成分可以由不同的题元角色来扮演,同一个语法成分可以获得多个不同的题元角色,在一些特殊的句子中还可能出现某一语法成分的题元角色不确定的情况。造成这些不对应的原因主要由句式的多样性,动词的复杂性和语言的特殊性等。  关键词:题元角色; 语法成分; 不对应;句式; 动词
期刊
摘 要:如今,创作和拍摄校园DV剧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时尚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近DV,他们用DV记录自己的成长,用DV拍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DV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而这种原生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校园审美文化的特征也折射着校园审美文化的全貌。通过目前校园DV作品的种种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的观察,我们可以探寻到正确引导校园“DV热”现象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园审美文化
期刊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中专女生自主参与体育课准备活动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详细而深刻地论述了自己在体育课准备教学为培养中专女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并从实践效果中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职女生;自主参与;体育课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过程,而目前,我们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包括活动的组织,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学生的个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但社会各界对此举的看法不尽相同。本文首先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就当前该课程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从修订教学计划、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建议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哲学彻底抛弃本体思维方式,在欧洲哲学史上实现了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在马克思哲学中,只有某个关系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没有本体。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没有体现这一革命性变革,它的逻辑起点是具有浓厚本体色彩的“物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彻底抛弃本体思维方式,把“现实的人”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既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当代哲学的主要价值和时代的要求。 
期刊
摘 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陆续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力图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提升就业竞争力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金融领域并且向其他领域延伸,在这样的背景
期刊
摘 要: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母体高校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不利于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两所独立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1. 国内独立学院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认可,截止2008年9月,教育部确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