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显示的主动像质重构应用技术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柔性显示技术的主动像质重构自适应伪装方法是利用柔性显示器件结合频谱转移技术和主动像质重构技术实现目标表面光谱辐射特性的改变、转移和选择性分布.文中设计通过调制目标表面的光学特性参数改变目标的光学特征,可以实现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实时拍摄背景图像,将其显示于柔性显示器上.利用主动像质重构、柔性显示和发射率控制层达到调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和有效分割目标热图的目的,从而实现全天候、全过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并且,目标表面的光谱分布特征不随探测方向的变化而改变,达到目标伪装的效果,相较于改变目标表面的物理结构特征的方法,这样的技术使得目标的环境适应性更好,且易于实现.“,”The method of active image quality reconstruction adaptive camouflage based on flexible display technology is to us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to combine spectrum transfer technology and active image quality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change,transfer and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the target surface spectral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In this design,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could be changed by modulating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target surface,and the background image could be captured in real time during the activity of the target and displayed on the flexible display.The use of active image quality reconstruction,flexible display and emissivity control layer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modulating the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of the target and effectively segmenting the target heat map,so as to achieve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throughout the weather and the whole process,and the spectrum of the target surface.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o no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detection direction,achieve the effect of target camouflage.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urface,this technique makes the target environment more adaptable and more survivability,and easy to implement.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智能弹药应对复杂对抗作战的需求,随着高性能探测器和信息处理器等关键器件的更新换代,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应用兴起,针对新一代光电导引头的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多模复合制导体制、集成小型化、智能化实战应用和低成本设计等显著特点.分析了采用可见光、红外和激光等多模复合的光电导引头,在拓展导弹末制导作用距离、适应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提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优点.指出了光机总体集成和信息处理系统集成是解决复合导引头小型化的关键技术.强调了自动目标识别和多弹协同等导引头智能化特征.提出了采用小型化共孔径
具有高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的有源光纤一直以来是高性能单频光纤激光器的核心,选用硅酸盐玻璃材料制作高掺杂有源光纤可以有效提升光纤增益.通过高温熔融工艺制备了铥离子掺杂浓度为8 wt.%的高掺杂硅酸盐玻璃,测试了其光谱特性和荧光寿命,并根据McCumber理论计算玻璃的受激发射截面.采用管棒法制备光纤预制棒,拉制出尺寸为7/125 μm的高掺铥硅酸盐玻璃光纤.基于低损耗的异质光纤熔接,测试了该光纤的增益特性,并分别采用2 cm和8 cm的新型掺铥光纤搭建线形腔光纤激光器,获得百毫瓦的1950 nm激光输出.研究表
燃煤飞灰碳含量是影响锅炉工作效率的重要特性指标之一,文中开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实现飞灰未燃碳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为LIBS应用于飞灰含碳量的快速/在线检测奠定基础.根据所探测的LIBS特征光谱,将线性和非线性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线性分析分析方法,以及非线性的极限学习机(ELM)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应用于飞灰未燃碳的预测分析中,结合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非线性模型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线性模型,其中
太阳光背景辐射严重影响拉曼激光雷达白天探测的性能.为提高拉曼激光雷达白天探测的高度和精度,设计了激光波长为354.8 nm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讨论了354.8 nm和532 nm激光光源对拉曼激光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完成了系统的光路设计.偏振分光棱镜和1/4波片组成的光开关与收发合置的望远镜相结合,减小了系统的接收视场角,优化了白天探测的性能.以最小的温度不确定度为标准,通过仿真分析选取了转动拉曼通道干涉滤光片的各项参数,并对系统的探测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过程中激光能量取200 mJ,频率50 Hz,积分
建立了CCD损伤进程中光学成像系统猫眼回波探测系统,记录了CCD损伤进程中光学成像系统猫眼回波功率与猫眼回波偏振度数据并绘制了变化曲线,分析了猫眼回波特性的变化机理、CCD损伤状态与猫眼回波功率、偏振度变化之间的联系,研究得出:光学成像系统CCD探测器件受脉冲激光辐照产生点损伤、线损伤至全靶面损伤进程中,猫眼回波功率、偏振度变化与CCD损伤状态变化没有良好的相关性,提高损伤激光能量使CCD受到首个脉冲辐照时完全损伤,在O~8个脉冲损伤进程中,猫眼回波功率与偏振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不断减小,可以此规律
激光发射二轴转台是以转台为主体,承载激光传输及发射功能的设备.转台要求在温度指标范围-40~55℃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为更好地了解环境温度对转台性能的影响,引出了激光发射二轴转台结构,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转台静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由静力学分析后的转台变形量结果得到环境温度对轴系精度的影响.分析得到,以22℃转台性能参数为基准,在温度指标范围内,室温22℃时,转台静态特性与轴系精度最优,环境温度偏离22℃越远,静态特性与轴系精度越差.当温度每变化10℃,转台最大变形量变化约0.529 mm,
红外热像仪可在全天候条件下实现目标识别,在安防、夜视辅助及红外测温系统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红外热像仪成像质量和效果受制于ZnS红外光学镜头的品质和性能.文中采用自主研制的三温区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TG-CVD)及退火热处理制备ZnS块体.采用X射线衍射表征出ZnS块体是立方闪锌矿结构,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可以满足后续在红外光学镜头中的设计需求.结合红外透过光谱获得ZnS块体在8~12μm长波红外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达71.6%.ZnS块体在1.06 μm处的折射率均匀性为1.94×10-5.进一步采用光学冷加工和
现有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滤波算法在简单地形下取得了较好的滤波效果,但普遍对陡坡地形适应性较差.为提高在不同地形下的滤波性能,提出了基于分块的多尺度表面插值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改进的区域增长分块算法将原始点云分为点云块集和散点集,然后通过构建的多尺度表面插值算法同时对点云块和散点进行分类.利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基准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15个样本中有11个样本滤波效果优于现有滤波方法,对各类地形均有较强适应性,且该方法平均总误差最小.对三种不同地形特征的高密度数据滤波实
安全性对于深井开采至关重要.基于激光雷达的扫描探测技术可以有效监测巷道和深部煤矿现场的围岩安全状况.新兴的高光谱激光雷达不仅可以提供空间几何信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光谱数据,在深井煤矿安全检测和精细结构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精确的煤岩分类是监测分析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雷达强度信号易受仪器属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校准才能使用.由于深井煤矿粉尘污染严重,常规校准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信号强度免校准的方法,从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提取新特征实现煤岩精确分类.首先,使用高光谱激光雷达获得煤
激光语音探测是一种非接触远距离信息获取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探测距离远、抗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目标物的后向光散射特性的影响下,该技术探测性能受到机位角度、目标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严重者有效信号将湮灭到噪声里致使系统探测失效.针对此,结合传统的微分交叉相乘解调(PGC-DCM)算法,开展归一化自相除相位载波解调算法研究,解决目标物后向光散射特性差异所带来的光强扰动问题.首先,建立消光强扰动算法数学模型,利用LabView构建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新算法的频谱响应与消光强能力的仿真分析,发现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