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的人本内涵及系统性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德育学的角度具体阐述“八荣八耻”的内容,以及内在相互关系,说明“八荣八耻”的人本内涵,以及推动人们向善的动力。
  【关键词】八荣八耻 人本 系统性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座谈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反映时代需要,建构民族灵魂的精神支柱,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深邃内涵值得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研究。
  提出“八荣八耻”实质就是提出了八个方面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八个方面应批判应摒弃的不良思想行为。这八个方面应遵循的思想行为准则。应看作是我国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国民公德。
  国民公德,又叫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内,不分民族,不分阶级。凡是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国民公德具有超阶级性。是最一般的道德。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2条规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1952年“五爱”公德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荣八耻”的前四项,应该说是继承了“五爱”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涵义;后四项,包括“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则是根据我国社会新时期社会经济基础新关系,针对当前具体情况,吸取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道德观和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思想感情意识,参照国际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出来的。八个方面形成了我国社会新历史时期的道德体系。 “八荣八耻”所列举八个方面的道德准则.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性和内在逻辑性。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并列。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讲对祖国的个人态度。“热爱”是一种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定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之上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世世代代人民休养生息的这块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大好山河;热爱环境和它的资源、社会制度和国家的领袖;热爱家乡、自己的父母、亲友等等。祖国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生存的根本,有如生命一样重要,失去了祖国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一定要热爱祖国,要以爱国为荣,反之,要以危害祖国为耻。亡国灭种是一个国民最大的灾难。一定要痛恨背叛祖国,危害祖国的一切人和事。热爱祖国,还必须忠于祖国。忠诚祖国的事业。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讲在行动上要为人民作出贡献。“人民”是一个群体概念.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人民”和“祖国”是密切相关的。人民构成祖国,没有人民也就没有了祖国。服务人民,亦就是服务祖国,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祖国繁荣富强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包括日常的、具体的工作,要为人民谋福利,“背离人民”就是背离人民的利益,危害人民的事业。所以,“热爱祖国”,必然要求行动上要为人民服务。二者是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讲的是个人品德修养.是对自己处身、立世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人们开始重视金钱、财富、效益,一些人不择手段聚敛财富,劳动观念逐渐淡漠的时候。重新倡导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具有现实意义。“崇尚科学”是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思想建设问题。坚持崇尚科学,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含有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摆脱迷信、愚昧。迷信和愚昧是与现代社会水火不相容的,格格不入的。现代社会的劳动,已不再是原始形态的简单劳动,智力、知识成分高,现代的劳动也要求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所以这里重新强调崇尚科学,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崇尚科学”与“辛勤劳动”密切相关,同样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个人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讲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为人的美德。人是社会的人。人有群体性,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处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之中,只有善于团结、协作、互助,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承认个人的独立性,肯定个人的利益,尊重个人的权利,但它必须是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不损人”的“利己主义”,可以“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必然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为终。“损人利己”与“团结协作”是水火不相容的。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同样讲的是人际关系,是处理人际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准则,也是为人的美德。“诚”,是对人的态度:忠诚,忠实,不假;“信”,是做人的态度,守信,守诺,不虚。讲诚信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言而无信,反对言行不一,反对口是心非。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求真实;说了话算数,许诺了就一定实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才有凝聚力。诚信意味着“责任”。要坚守诚信就必须排除利益的诱惑。“义”,就是“利人”,“利他”,“利天下”。“义,公天下之利”就是诚实守信本身。为了私利,放弃诚信,必然不能团结他人,也必然损害事业成功,也就不能造就和谐社会。
  在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单位,甚至在家庭里都必须讲诚实,守信诺,才能搞好团结,才能办成事情,使事业兴旺发达。所以,“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尺度,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品经济,市场交换,不能搞欺诈,更应以诚信为本。“团结互助”与“诚实守信”都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在法律和纪律的规范之下活动。法律和纪律意味着社会的有序。和谐社会必须是有序的。只有人人遵纪守法,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发展。
  以上“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三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行为准则。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讲人的总体价值观和人生观。“艰苦奋斗”就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天行健”是道,“天”,即自然,“健”即不断向上。自然规律就是永远前进、永无止息。君子明白自然的“道”,遵循自然永远向上的“道”,也应永无止息地奋发图强。“骄奢淫逸”就是自满、挥霍、放纵、享乐,“骄奢淫逸”是腐朽没落的代名词。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党,小至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如果骄奢淫逸,那就注定离灭亡不远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总理说要“居安思危”,令人警醒。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缺乏,人口众多,改革开放正处在关键时期,现在,国家刚好一点,一些人就忘乎所以,贪图享乐,比车子,比房子,比牌子,比帽子。不把安危放在心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适得其时,寓意深远。
  我国传统的道德有“仁”、“义”、“礼”、“智”四大道德项目。孟子称为人性的“四端”。孟子说:“仁义礼智非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四者都归结为人的本性“善”。
  “仁”,就是爱,“仁者之爱”。“恻隐之心.仁也”,“亲亲。仁也”“以热爱祖国为荣”和“以服务人民为荣”,讲的就是仁爱。相当于孟子的“仁”。
  “义”,讲的是社会实践性,羞耻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就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有利于他人。“敬长,义也,无他,达天下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讲的是人际关系,相当于孟子说的“义”。
  “礼”,不仅是指要有“礼貌”,还含有谦让.守秩序,尊重他人等涵义,“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以遵纪守法为荣”相当于孟子说的“礼”。
  “智”,是说一个人要明辨,要能判断“是非.善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讲的是文化科学素养,相当于孟子说的“智”。
  “八荣八耻”与“仁、义、礼、智”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涵义与时代的内容。“仁、义、礼、智”是以人为本的。是立足于“善”的。“八荣八耻”也是以人为本的,是促人向善的。
  人为什么会向“善”?人的向“善”的动力是什么?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需要,二是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维系生命及种族延续的生存条件,“饮食男女”,“安全和睦”,“睡眠饥渴”等,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但人是社会的人,具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这就是精神文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社会赞许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成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等。这一类精神需要更能代表人的本质。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类有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正是这种高于生理需要的精神生活需要,推动一个人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这种追求,表现为道德美、人格美,成为精神享受的一部分。人们为了追求人格的完美,甚至不惜生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有比物质享受更高的精神需求。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人们追求“仁、义、礼、智”都是自觉的。
  “八荣八耻”道德观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主体性。承认人有追求自我完美,追求“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国历史上,“仁、义、礼、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八荣八耻”则将把这一精神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实施的思想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往往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班主任只有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转化,才能使所有学生真正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想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应当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期刊
责任障碍,是各种不负责任心理和行为的统称。这些障碍,有的表现为某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有的表现为某些行为的失常。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责任障碍,如破坏公物、乱扔纸屑、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等。责任障碍,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学校和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责任障碍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主要表现    1.对自己不负责任
期刊
摘要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倡导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不管教学的实际情境,为了生成而生成。这是对生成的误解和滥用,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是在应有的预设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对教学主题的升华。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是实现生成性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生成性课程 开发 冷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反映到具体的课堂
期刊
语言积蓄的问题,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下了功夫,为什么没有成效?为什么学生积蓄的语言缺少活性,会成为僵硬、冰冷、沉睡的石头?学生对于积蓄的语言为什么难以融会贯通,常常发育不良,成为无奈的侏儒?要提升语言积蓄的品质,增强语言积蓄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启用“三化积蓄”——多样化、活动化、恒常化的积蓄范式。    1.归类图式型积蓄。乔姆斯基认为,小孩子的语言中枢内先天就具有一种接受与识别千变万化的表层语法
期刊
愉快教学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摆脱乏味的学习,让学生走出一个惟有“四角的天空”的狭窄的天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一个广阔的世界里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走进了“情境教学”的实验田。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
期刊
北京市十一学校2004级初二(1)区的近300个孩子,都是青春迷茫、躁动成长着的少男少女。在家校联系中,老师听到这样的故事:父亲出差半年之久,回家推门进屋,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只抬头看了他一眼,一句问候的话也没说,就接着看电视。一个男生在打球的时候跟同学产生了磨擦,来校参与解决问题的母亲“护犊”心切,而站在一旁的儿子却一脸冷漠。这些发生在家长与子女间的问题,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严重的。通过一
期刊
今天下午是作文课,题目是《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作文收上来了,有两封信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位叫晓梦(化名)的女孩这样写道:亲爱的妈妈:  您在那儿忙吗?女儿好想你呀!  今天给您写信是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您还记得吗?从我1岁起您和爸爸就把我扔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抚养我。条件虽好,但是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呀!我知道您在北京工作很辛苦,您是为了让我们过幸福的生活,为了让我和弟弟长大后能考上大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厌烦心理严重,教师也有“束手无策”之感,现有各种方法大都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虽然学生写作水平受自身知识技能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但我想更多的是与指导的失误有关。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特性,一味地强调技巧,而对学生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写作技巧都受制于材料、语言的匮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越教越差,越学越差,是语文教师停下来反思的时候
期刊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生成]  突然教室一角传来“哇”的哭声,所有同学都转过去看他(生1)。原来他的爸爸几天前刚刚过世。  师:(深情)亲人啊,你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感到幸福。目睹此情此景,相信大家对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
期刊
一、关于教学设计    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巧妙?结合本节课,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先进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可以建立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科教兴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法)的获取。  (2)对教学内容(结构、难点、重点)的准确把握和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