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绕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z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州城有个梨香苑,梨香苑的姐儿分住在东西两院。
  西院的姐儿有的擅丹青书法,有的擅歌舞管弦,有的会吟诗作赋,个个色艺双绝。这西院的姐儿卖艺不卖身,陪的也多是风流雅士,文人墨客。若真碰上情意相投的客人愿意出足够多的银子,陪了夜,便被高价包养。有朝一日恩客厌倦或是花尽银钱,这姐儿也就失了仙气儿,被人冷落,只能安置到东院。
  东院里的姐儿也个个貌美如花,只是要么空有皮囊,要么是在西院里伤了肝肠死了心气又寻不成短见的。每日陪着粗鄙的寻花问柳客人,陪酒陪夜,不需多久就会染了各种的病患。喊了小木先生来治,也多是吃些药丸减少些痛苦,不等断气就被抬了出去。
  尤绕端茶,被妈妈一眼晃见。丫头啊,这腰节儿也拔得出挑了,就是这脸子冷了些,倒也俊俏,明儿换了衣裳在东院见见客人吧。
  尤绕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妈妈且让我再伺候姐姐们两年吧。听不到回应,抬头看一眼妈妈的冷脸,知道多说无益。唉!一声叹息,一张嘴,一句京剧原版字正腔圆:苏堤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
  妈妈眉开眼笑,丫头早说有这样的本事,何必端茶送水当粗使?知道你是戏班子散了典不起身,被师傅送进来的,不想你倒学成了,去西院让恩客们指点你点儿本事吧。
  尤绕住进了西院,西院好像刮进一股清凉的风。尤绕淡扫蛾眉,高挽云鬓,穿白着素,大方端庄,嗓音干净,又不肯苟且一笑,在风流场上的姐儿们中间显得别样的骨骼清奇。
  有人大把的银子抛上来,尤绕凭着大青衣的风范在西院站住了脚。
  李公子花光了银钱张公子来,张公子换了口味儿王公子到。尤绕生得脸子清冷,是个冷美人,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招人冷落,每天唱上一两段,银子时多时少,妈妈不太满意也无话可说。
  尤绕唱:好一似洛阳道巧遇潘安。一抬眼,背着药箱的小木先生靠着门廊听得入神。看见尤绕望他,转身进了东院,是哪个姐儿又病了吧。
  尤绕唱: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一抬眼,背着药箱的小木先生靠着门廊听得心驰神往。看见尤绕看他,转身去了东院,那个姐儿还没有好吗?
  尤绕染了风寒,嗓子哑了。
  小木先生背着药箱来了。
  几个药丸吃下去,尤绕的嗓子好了。一张嘴,嗓音比以往更加清亮。尤绕唱:这颗心千百载微波不泛,却为何今日里陡起狂澜。一抬眼,小木先生靠着门廊若有所思。
  尤绕的嘴歪了,可能是中了风。小木先生来,说药丸儿不管用了,要针灸。尤绕说害怕呢。小木先生说难道比嘴歪还可怕?尤绕不吭声了。小木先生的银针扎满了尤绕的脑袋。
  嘴慢慢不歪了。嗓子又哑了。
  妈妈说这是怎么个话呢?嗓子哑了治不好就去东院吧!
  尤绕跪在地上痛哭不止。小木先生也着急,妈妈再等等我再想办法。
  嗓子好了。嘴又歪了,眼睛也斜。妈妈说这可好,东院也去不了了,还赔了我那许多医药钱,是倒便桶的料儿。
  小木先生心情不好,东院里才抬出去了个姐儿。看着尤绕的歪嘴,小木先生问,还医吗?
  尤绕咬咬牙说不医了。小木先生就背着药箱走了。
  尤绕脱了绸缎衣衫脱了钗环首饰,换了粗布短衣,住到了粗使下人房里,每天清早要倒便盆刷便桶。
  小木先生没了踪影。姐儿们说小木先生是医坏了尤绕良心不安,不好意思来了。姐儿们说是呢,也没见小木先生医好过谁。
  姐儿们病了,都会说唉不如死了呢,可又没有敢自尽的,只能病着,抬出去也就彻底解脱了。
  梨香苑换了个柳郎中。这柳郎中整天没有好脸色,却让好几个姐儿病情好转,不痊愈也能拖着身子给妈妈挣银子。
  妈妈说这柳郎中啊医术就是比小木先生高明。
  转眼尤绕倒了几个月的便桶。
  竟有个赶大车的汉子来,说中年丧妻,娶不到好的,不怕丑,能干家务活儿就好。妈妈捂着鼻子,看着嘴歪眼斜的尤绕,收了几两银子,走吧走吧,省得给我添堵。唉!折了本儿了!
  尤绕上了汉子的马车。颠颠簸簸,出了崇州城。
  到了,下车!
  尤绕撩开帘子,竟是一个干净的院落,小木先生素冠绢服,站在那里微微笑着。
  尤绕的头上又扎满银针。
  半个月过去了,尤绕婷婷袅袅,长裙小袖对镜子一照—眉清目朗,秀气非常。尤绕高兴地开口唱:换衣衫依旧是旧时模样。那声音清清亮亮。一抬眼,小木先生站在门边眉开眼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5
其他文献
一次,一个酒鬼到酒家去喝酒,喝了老半天。  仆人催促他快回家去,说:“天阴下来,快要下雨了,赶在下雨之前走吧。”  酒鬼杯不离手地说:“下起雨来,躲还来不及,走什么?”  果然,雨下起来,好一会儿才雨过天晴。仆人又催:“天晴了,快回家吧。”  酒鬼说:“既然晴了,那还急什么?”  选自《民間传奇故事》
期刊
尚玉提上一只竹篮,装上红黄绿三种彩色纸和一把小剪刀,来到街上卖剪纸。  尚玉刚在小凳子上坐下,就来了一位大娘,要她剪一对门笺。尚玉问了大娘门笺的尺寸,便拿出两张红纸剪了起来。红纸随着纤纤玉手上下翻飞,纸屑簌簌而落。几个书生走到这里,情不自禁驻足观看。不一会儿,两幅《童子抱鱼》出现在大家眼前,只见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墨,其形圆如秋月,方如青砖,缺如锯齿,引得大家啧啧称奇,大娘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期刊
A君去山里玩,路上遇到一只狐狸,心血来潮地冲它大喝一声:“孽畜!还不快快现出原形!”  狐狸愣了一下,突然开口说话了:“这本来就是原形啊!”  “妈呀,有妖怪!”A君大叫一声,撒丫子跑了。  狐狸“嗷”的一聲跟在他后面跑,边跑边叫:“哪儿有妖怪啊?别丢下我呀!吓死我了……”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月末》
期刊
1944年夏,在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扫荡”中,根据地负责破译华北日军情报信息的密码专家身受重伤生命危在旦夕。只有尽快做手术,同时搞到盘尼西林消炎,才有得救。  要命的是,根据地的医生都牺牲了,也没有药!近的只有青岛市立医院,找到一个爱国医生,却难以出城。盘尼西林这东西更是比黄金都宝贵,根据地没有,地下党通过爱国华侨刚从海外走水路弄来一批,也在青岛,日占区。更糟糕的是,日军近日正在搜捕一名抗
期刊
一、自残而亡  公元1134年初,北宋王朝灭亡后的第7个年头,被伪齐统治下的汴梁城哀鸿遍地,萧条残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还隐然有昔日繁华景象。  夜已深,城西汴河边,一座挂满粉红灯笼的3层小楼依然人声鼎沸,散播着缕缕靡靡之音,衬托着满城萧杀,甚是妖异。这里就是汴梁最为出名的青楼闻香阁。  突然,闻香阁3楼某处传出摄人魂魄的凄厉惨呼声,伴随着这惨呼,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四散开来。  恰就在这处房间的楼顶
期刊
凌晨4点,石青峰起床后,先用厚布帘把阁楼上的窗户遮掩好,然后将一盏小台灯用纸壳扎起来,将发报机的电键用一片厚绒布垫牢,最后才将妻子舒爽唤醒。  舒爽坐到电台前,开始发报。石青峰则将一个碗状的收听器贴在墙壁上,寻听着四周一切可疑的动静。每当附近有汽车经过时,他都会示意妻子停止发报,等汽车远离后才重新开始工作。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此刻距离他们不远处正停着一台黑色的定向电子侦察车。车内四个日本特高课
期刊
这一年,江南泾县新来了一位姓周的知县。周知县上任伊始,便大手大脚地花银子,一时间,泾县百姓背地里都称呼他为“富贵知县”。  泾县城里有一个戏班,长年在景和戏园里唱黄梅戏,泾县城里的百姓时常前往景和戏园看戏。  这天下午,景和戏园里又有一场好戏开演了,随着剧情的展开,台下的戏迷们如痴如醉。这时,一声喝彩忽然响起:“好!”  戏迷们正看在兴头上,猛然听见这一声“好”,不免有被打扰的感觉,于是纷纷皱起了
期刊
豫北太行山下有个大富豪叫胡富海,为富不仁,仗着他姑父在朝中做官,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地人提起他,无不咬牙切齿。  但让胡富海头疼的是,山上有个中岳庙,庙里有个智勇和尚,六十六式小醉拳打得出神入化,手下弟子百人,个个武功了得,经常替那些乡民们打抱不平,和胡家作对。胡富海对这些和尚恨之入骨,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们,可无奈这些和尚武功高强,而且深得民心,官府又不好出面。  为了铲除心头大患,胡富海就把目
期刊
同治年间,扬州府安宜县有个李三娘,早年丧夫,可她为了儿子小毛一直没有再嫁。转眼的工夫,红颜褪去青丝变白发,小毛也长大成人了,三娘喜滋滋地想:这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  这天,正逢镇上集日。三娘早上起来,觉得额头有点烫,可能是昨夜淋了点冷雨所致,便叫来小毛,从箱子底翻出一点碎银递过去说:“小毛,娘身子不舒服,实在行不得路,你代娘跑一趟,到集上抓几只猪娃回来。”小毛答应一声:“行!娘,你歇着,我去了。”
期刊
故事里的三个人,分别是周大嘴、周小嘴和万老嘴。大嘴、小嘴、老嘴,是这三个人的绰号,三位真名叫什么,不知道。  周大嘴和周小嘴是爷儿俩,大嘴是爹,小嘴是儿。爷儿俩长得像,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别的地方不说,单说嘴,都一样出奇地大,宽牙厚唇,一笑嘴角能啃着耳根子。老的便被人叫成了周大嘴,小的就成了“小周大嘴”,叫来叫去,人们图省事,“小周大嘴”便简化成了周小嘴。  大嘴小嘴爷儿俩,都给万老嘴当长工。万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