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备受关注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共签约成交项目24个,签约投资额达951.6亿元,自贸区内陆港叠加优势凸显。
作为陕西西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战场,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目标,“聚焦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以“建设东部大轴线 开拓国际大通道”为己任,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五资并举,着力发展临港、电商、类金融、自由贸易、文体等核心产业,朝着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高地而奋进。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港口。依托其完备的港口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了陕西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也是客商在陕投资的优选区域。
5月11日第三届丝博会首日,在西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宝能、国药控股两大项目落户国际港务区,总投资额达110亿元。
宝能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拟建设宝能丝路中心、宝能科技园项目、宝能冷链供应链基地项目。宝能集团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企业发展,双方将大力围绕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园区、电子加工、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医药集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国药控股西北医药健康总部及物流枢纽平台项目。该项目定位为国药控股西北总部办公及物流枢纽平台类项目,业务配送网络覆盖西北五省及山西等地,项目建成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1500个。
丝博会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参加了包括2018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合作论坛等在内的22场重点活动。吸引到包括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南非代表团、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丝博会国外媒体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研修班等在内的涉外政商、媒体团前来参观考察,为进一步扩大园区知名度、扩展对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各类渠道向与会客商、嘉宾发出盛情邀约,希望全球客商共同参与到中国第一大内陆港和西安未来城市新中心的开发建设当中,携手国际港务区,共创辉煌、共享荣光,得到了与会客商、嘉宾的积极回应。
24个签约项目,951.6亿元投资金额,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各方竞相参与合作的投资热土。
第三届丝博会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现了“长安号”中欧、中亚国际班列的运营情况,吸引众多与会者的目光,让“长安号”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长安号”班列5年来奔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已经成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符号。它不仅仅是一列火车,也是行驶在丝路上的“西安名片”,代表着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截至5月14日,“长安号”今年已正式开行323列,开行量为去年同期5倍多;运送货物总重约38.17万吨。已基本实现每天2~3列的常态化运行,达到全年开行1000列的日均標准。
据西安海关统计,2018年一季度“长安号”班列进出口货值2.9亿美元,同比增长6.2倍,超过去年全年总值1.9亿美元;“长安号”在第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8860.3万美元,增长7.3倍,出口纺织品6325.4万美元,增长15.4倍。此外,一季度“长安号”班列出口贸易国从24个增加到30个,新增国家主要为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进口贸易国从2个增加到6个。出口货物中,对欧洲出口货物货值占比70.3%,德国超过哈萨克斯坦、波兰成为班列最大出口国;进口货物中,俄罗斯、芬兰货物增长较快。与此同时,“长安号”进口的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
现在,能搭上“长安号”,成为许多企业有意落户西安的重要因素。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企业均计划通过“长安号”运输通道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粮油产品,将西安打造成粮油集散中心,辐射全国粮油加工贸易企业。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的新平台是枢纽经济的代表,新港口是门户经济的代表,新通道是流动经济的代表。
新平台建设枢纽经济。2009年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投入运营,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13.8万标箱,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子商务日最大通关量达11万单,截至2017年平台已完成1000万单,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了8处“海外仓”。
新港口打造门户经济。“西安港”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正在向商务部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新通道构建流动经济。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网”国际、国内、区域立体化物流大通道。
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西安国际港务区勇立“追赶超越”潮头,向开放开发新高地前行。
作为陕西西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战场,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目标,“聚焦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以“建设东部大轴线 开拓国际大通道”为己任,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五资并举,着力发展临港、电商、类金融、自由贸易、文体等核心产业,朝着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高地而奋进。
决胜在丝博会上的“陆港翘楚”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港口。依托其完备的港口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了陕西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也是客商在陕投资的优选区域。
5月11日第三届丝博会首日,在西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宝能、国药控股两大项目落户国际港务区,总投资额达110亿元。
宝能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拟建设宝能丝路中心、宝能科技园项目、宝能冷链供应链基地项目。宝能集团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企业发展,双方将大力围绕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园区、电子加工、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医药集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国药控股西北医药健康总部及物流枢纽平台项目。该项目定位为国药控股西北总部办公及物流枢纽平台类项目,业务配送网络覆盖西北五省及山西等地,项目建成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1500个。
丝博会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参加了包括2018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合作论坛等在内的22场重点活动。吸引到包括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南非代表团、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丝博会国外媒体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研修班等在内的涉外政商、媒体团前来参观考察,为进一步扩大园区知名度、扩展对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各类渠道向与会客商、嘉宾发出盛情邀约,希望全球客商共同参与到中国第一大内陆港和西安未来城市新中心的开发建设当中,携手国际港务区,共创辉煌、共享荣光,得到了与会客商、嘉宾的积极回应。
24个签约项目,951.6亿元投资金额,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各方竞相参与合作的投资热土。
奔驰在丝路上的“西安名片”
第三届丝博会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现了“长安号”中欧、中亚国际班列的运营情况,吸引众多与会者的目光,让“长安号”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长安号”班列5年来奔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已经成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符号。它不仅仅是一列火车,也是行驶在丝路上的“西安名片”,代表着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截至5月14日,“长安号”今年已正式开行323列,开行量为去年同期5倍多;运送货物总重约38.17万吨。已基本实现每天2~3列的常态化运行,达到全年开行1000列的日均標准。
据西安海关统计,2018年一季度“长安号”班列进出口货值2.9亿美元,同比增长6.2倍,超过去年全年总值1.9亿美元;“长安号”在第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8860.3万美元,增长7.3倍,出口纺织品6325.4万美元,增长15.4倍。此外,一季度“长安号”班列出口贸易国从24个增加到30个,新增国家主要为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进口贸易国从2个增加到6个。出口货物中,对欧洲出口货物货值占比70.3%,德国超过哈萨克斯坦、波兰成为班列最大出口国;进口货物中,俄罗斯、芬兰货物增长较快。与此同时,“长安号”进口的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
现在,能搭上“长安号”,成为许多企业有意落户西安的重要因素。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企业均计划通过“长安号”运输通道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粮油产品,将西安打造成粮油集散中心,辐射全国粮油加工贸易企业。
践行在主战场上的“三个经济”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的新平台是枢纽经济的代表,新港口是门户经济的代表,新通道是流动经济的代表。
新平台建设枢纽经济。2009年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投入运营,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13.8万标箱,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子商务日最大通关量达11万单,截至2017年平台已完成1000万单,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了8处“海外仓”。
新港口打造门户经济。“西安港”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正在向商务部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新通道构建流动经济。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网”国际、国内、区域立体化物流大通道。
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西安国际港务区勇立“追赶超越”潮头,向开放开发新高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