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蚯蚓

来源 :聪明泉·少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深人静。
  伦南博士推开窗户,一股强烈的异味扑鼻而来,他不得不关上窗户。又是垃圾作怪。
  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环卫部门规定市民只有夜里才可以投放垃圾,清晨,由环卫工人清理掉。这样一来,环境卫生确实有所好转,可困扰城市的垃圾问题仍无法解决,“垃圾围城”已迫在眉睫。环保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焚烧、掩埋……垃圾虽然不见了,可土壤、空气依然受到了破坏。
  治标不治本。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在垃圾问题上却没有一剂良药。人们的生活水准日益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准。
  伦南博士是位环保专家,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让他一筹莫展。
  清晨,伦南博上去晨练,路过存放垃圾的地方,他有意停了下来,虽然垃圾被运走了,可原地仍散发出一股异味。
  他来到网球场时,好友施光博士已经等候多时了。
  两人打得很投入,几个回合下来,已是大汗淋漓。正打到高兴处,空中飘来一股异味。伦南博士一愣,难道附近还有垃圾?
  清洁工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清理掉附近的垃圾。
  异味越来越浓。晨练的人们不得不掩鼻,纷纷撤离。
  两人也没r兴趣,收拾东西,匆匆离开了。
  “清洁工偷懒了!”施光博士抱怨。
  “是啊。”伦南博上说完就后悔,他不能一味的抱怨,如果有一套对付垃圾的好办法,既能解除工人繁重的劳动,又能美化环境,那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中止晨练,伦南博士来到自家的小花园。几天前,他栽下几株花,花长势非常好,已绿油油的了。
  伦南博士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一条蚯蚓身上,它正从泥土里爬出来,一眨眼的功夫,又钻进泥土里。伦南博士笑了,这个小家伙,真可爱。如果泥土里没有了这种小动物,泥土僵硬,土壤里有害物质大量增加,植物长势不好……蚯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土壤里的物质,给植物提供营养。他眼前一亮,如果让蚯蚓分解垃圾,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办法。
  伦南博士为这个奇思妙想激动不已,匆忙找到施光博士。
  “怎么?”施光博士一看伦南博士急匆匆的样子,吃惊地问道:“发生什么事?”
  “好事,好事……”伦南博士嘴里重复着这句话。
  施光博士好奇地打量着他:“到底什么好事,快说吧,免得折磨我!”
  “我找到了对付垃圾的好办法了。”伦南博士快人快语,“蚯蚓能分解土壤里的有机物质,如果……”
  “你是说,让蚯蚓分解垃圾。”施光博士眼前也一亮,马上又暗淡了,“理论上讲的通,可实际呢?蚯蚓对垃圾一点儿不感兴趣,又如何让它们乖乖去分解垃圾呢?”
  伦南博士挠挠头,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
  “你是生物学家,一定比我有办法。”伦南博士抓住施光博士不放,“哎,到时成功了,功劳都属于你的,这还不行嘛?”
  施光博士笑了,他理解老朋友的良苦用心。
  人也好,动物也好,包括那些植物,都离垃圾远远的。不过,有一种动物例外——苍蝇。苍蝇的本性喜欢极差的环境,垃圾是它们理想生活场所。
  “可惜,苍蝇不能分解垃圾。”伦南博士自言自语。
  “如果……”两人的目光相撞,一起喊道:“有了!”
  原来两人想到一起了,把苍蝇的基因植入蚯蚓身体。这样一来,蚯蚓就改变了习性——它们对垃圾也感兴趣了。
  说干就干。
  施光博士的生物工厂生产了一批特殊的蚯蚓——个大体胖的蚯蚓,它们身上兼有苍蝇的基因。
  夜深人静,一场试验正悄悄地进行。
  蚯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两人紧张注视着。
  这时,一条蚯蚓向前爬去一一前面就是垃圾。这条蚯蚓一动,所有的蚯蚓就像闻到了“香味”,蠢蠢欲动,争先恐后爬向垃圾。
  两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蚯蚓团团包围了垃圾。漆黑的夜色下,只见一团模模糊糊的黑影慢慢蠕动。寂静的夜色中,传来一片“沙沙沙……”的响声。不大一会儿,一堆垃圾被蚯蚓消灭干净了。
  试验成功,两人击掌相庆。
  “我们可以生产大量的蚯蚓,这样困扰城市的垃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施光博士兴奋地说。
  “到时,我给你发奖!”
  那些吃饱喝足的蚯蚓并没有停下来,它们无事可干,呆头呆脑地四下张望。这情景持续还没有一分钟,蚯蚓又向前面爬去。
  两人好奇地看着。
  不远处是绿化带。只见这些蚯蚓成群结队进入了绿化带,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泥土下面。
  “太好了!”
  就在他们转身的功夫,只听“咔嚓”一声,一棵大树轰然而倒。两人一愣,好好的一棵大树怎么会倒呢?
  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又有两三棵大树倒在地上。仔细一听,从大树附近传来“咔咔咔……”啃噬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能把大树瞬间啃倒。这一看不要紧,两人暗暗吃惊,啃倒大树的竟然是那些吃饱喝足的蚯蚓。
  ,
  “怎么回事?”伦南博士吃惊地看着施光博士。
  施光博士一句话也不说,愣愣地看着眼前的情景那些蚯蚓并没有停下来,仍继续啃咬着,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都未能幸免于难。奇怪的是,这些蚯蚓对倒下来的花草树木并不感兴趣,它们感兴趣的只是夺取这些植物的生命。然后进攻下一个目标。
  “怎么会这样?”伦南博士顿足捶胸:“我们这样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施光博士要比伦南博士冷静多了。“这些蚯蚓分解了大量垃圾后,体能存贮了大量能量。如果不把这些能量释放出去,它们就不会安生下来。”
  “你是说,它们在释放体内的能量?”伦南博士半信半疑。
  “应该是这样!”
  “可这样一来,城市里的绿地可遭秧了。”伦南博士显得很激动,“你想,一旦大量的蚯蚓分解掉大量垃圾,它们寻找不到泥土,体内的能量就释放不出来。蚯蚓就要钻入更深的泥土里,这样一来,大楼可就危险了。”
  施光博士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的确没有想那么多。
  解决垃圾的办法找到了,可新问题又随之出现了。
  施光博士眉头紧锁。
  “如果这不是城市,是大量的农田就好了。”伦南博士忍不住说道。
  “你的话启发了我,我们可以把这些蚯蚓引到农田里,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这可是蚯蚓,它不会思考,如何让它们乖乖听话呢?”伦南博士急切地问道。
  “不要忘了,我是生物学家!”施光博士兴奋地说。
  经过三个月的试验,一种智能型的蚯蚓走下工厂生产线,它们不仅能分解掉城里的垃圾,还能爬到指定的地点,释放掉体内的能量一帮助农民劳动。真正的一举两得,不,应该说一举三得,还减轻了清洁工人的劳动。
  每天夜里,成群的智能蚯蚓爬出工厂,它们目标明确,直奔城市角落的垃圾,分解掉垃圾后,又马不停蹄,连夜奔向广袤的农田。
  每个夜晚,寂静的城市里都会出现一支忙碌的大军,这些大军是清一色的蚯蚓。
其他文献
老鼠和臭鼠是一对朋友,他们相约一起出去捕食,经过了一阵寻觅之后,终于寻到了一个虫窝,臭鼠立即兴奋地跑上去,准备开餐。老鼠却不以为然,他拍着臭鼠的肩膀说,你怎么可以吃这些东西呢?也太没志气了吧!  臭鼠说,那我应该吃什么呢?  老鼠说,跟我走,去吃香的,喝辣的去。老鼠带着臭鼠爬进了一个猎户的家,悄悄地吃完了猎户留在桌子上的肉。  老鼠吃得饱饱的才回来,他得意地对臭鼠说,你看,听我的还是不错吧。  臭
期刊
“好了,同学们。又到那个时间了,”我的自然科学课老师比尔先生说,“星期五我们要进行一年一度的丢蛋挑战赛。”  有几个同学在叹气,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惊讶。比尔先生的五年级丢蛋挑战赛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惯例。挑战的目标很简单——你得制作一个保护容器,用来保护鸡蛋在从运动场的墙上丢下来时不破碎。  “星期五把你们的容器带来,”比尔先生说。“顺便说一下,今年我们打算改变一下方式。你们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找一
期刊
这几天我看电视剧“解放”,常常不由自主地流泪,丈夫不解,问我是咋啦?于是我给他讲了经历中的一个故事。  那是1966年的7月8日,上午十点多,我从石棉招待所出来,正在不耐烦地等车。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我的身边,吓我一大跳。车停下了可人还没有出来。我那年刚15岁,生性天不怕地不怕。我走过去用手拍打车窗,我恨这小车,因为当大官的才坐这样的小车。我自言自语靠在车上骂起来:狗日的,当官真、好舞坐小车,多
期刊
“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山,一个我们在地理课本上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天山,一个始终带给我们神秘色彩而又令人向往的一方“圣土”。  2010年8月7日一早,我们开始了最艰苦的一段行程——翻越天山。  天山美,美如图画。车沿着陡峭的盘山路行驶,一重高过一重。不知何时,天空飘起细雨,一座座山头云雾缭绕,犹如蒙了一层轻纱的美女,缥缈而神奇。随着海拔升高,我们终于踏上了雪线。面对终年披着银装的天山,我们被
期刊
猪小能看外公的脚蹬三轮车很好玩,就骑着到处跑,谁知一不小心栽倒了,三轮车翻过来的时候,车把正巧砸在猪小能的右手腕上,当时就流血了。  猪小能疼得龇牙咧嘴,外婆心疼得直流眼泪,连忙给小能捂住伤口。在菜园子里干活的外公连忙跑过来,把猪小能抱上三轮车,一阵风似的往家里赶。  “死老头子,你疯了?不把孩子送医院,往家里跑干什么呀?”  “我没疯。”外公拼命蹬着三轮车,“去医院要带钱吧?医院那么远,我们应该
期刊
男孩聪明伶俐,成绩优秀,人见人爱。母亲和父亲都倍加宠爱他。所有的孩子都无比羡慕他。  然而,不幸突然降临到男孩身上,一场意外,他的眼睛突然失明。这个打击对男孩和他的父母都特别人,他们痛心疾首。男孩的母亲和父亲把他送到医院,尽管找了最好的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男孩的眼睛依然没有一点好转。  想到自己一辈子都要在黑暗中度度过,想到自己的人生因此而变得黯淡,男孩泪流满而,多次想轻生。就在男孩的心情稍
期刊
名9岁的小男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家中玩放人镜,不料引燃纸屑,火苗波及旁边窗帘,差点引发大火。幸被出租屋综合管理员及时发现,将火扑灭,才避免了大事故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呢?主要是头脑中没有安全意识,只是为了好玩。  当时,出租屋综合管理员巡防时,发现烟雾,赶紧敲门。他见一个小男孩在窗边蹲着,窗帘已经着火,他浑然不知,未察觉身边危险,还在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引燃地上的火柴。他没想到自己引燃了
期刊
一个年轻人从集市上买回一包种子,里面有花种,草种,还有几粒骆驼刺的种子。卖种子的老人告诉年轻人,不须多费事,它们自会生根发芽。  年轻人回家后,将种子撒在疏松的土里,然后浇水,施肥。这一块小地方,有风,有阳光,早上还会有点点露珠。年轻人心里想,我选了这个地方,一定很适合种子发芽生长。  果然,煦暖的春风才吹起几天,小草就露出了芽儿,花种鼓出来的小芽也胀破了土。年轻入喜滋滋的,甭提多开心了。  细芽
期刊
家里的千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差几十天就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鉴于这个事实,姑且就称她作“00后”吧。  “00后”就算是21世纪的人了,你还别说,这21世纪的人就是和我这个“70后”大不一样。小女自幼文艺细胞丰富(这点比她爸妈都强),从上幼儿园起便是班上乃至学校里的“文艺骨干”,遇有唱歌、跳舞之类的文艺活动,她总是屁颠屁颠地参与其中。记得那年她上一年级的“六一”儿童节,她带领七、八名小朋友,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