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部分金融领域甚至已经出现了传统商业银行被取代的趋势,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分析当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探讨二者间的竞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商业银行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成为趋势后,形成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完成支付结算、资金流通等基本金融业务,而且涉及更多的金融领域,金融模式上也体现出较高的融入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了有些领域替代了传统的商业银行的现象,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必是大势所趋。
二、传统商业银行所受影响
(一)业务方面
1.对理财类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投资门槛低,投资额没有明确限制,金融理财服务能让资金少的人也参与进来,同时,理财业务无需缴纳手续费,从这点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类业务更具优势。
2.对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正改变着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在线交易量远远超过线下交易量。此外,诸如京东“白条”和苏宁“任性付”等此类个人信贷消费品也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影响。
3.对负债类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还体现在存取的便利程度上,“T+0”的资金赎回制度在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都能得到实现。同时,运营互联网金融时无需太多人力和物联网点,降低了资金投入的成本。
(二)收入方面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门槛低,客户无需到指定地点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相较而言,网点多、分布广无形中增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
第二,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传统行业银行和金融客户间的相互联系,客户不再一直依赖于传统商业银行,继而降低了银行收入。
第三,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多类型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些产品贷款金额没有限制,还款期限短,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因此分流了一部分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
(三)客户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零散客户对银行有一定贡献,但却享受着低端客户的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补足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短板,降低融资金额限制,为大多数的长尾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地位方面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客户和金融资产供给者项链,不受传统商业银行中介职能的束缚。同时,互联网金融催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能在移动支付端完成自动转账、充值、汇款等新型业务,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因此,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和中介地位。
三、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合关系分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如何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存,即解决竞争还是合作的问题,应当对不同的金融业务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一)理财类业务
互联网金融不但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挑战,更在某种程度上刮分了部分传统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但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事件影响了其市场信用,相较而言,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性更高。因此,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产品多样性和信息数据处理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体现在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方面,二者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二)支付类业务
自央行开放支付牌照以来,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量的金融客户消费群体,在金融市场上抢占了先机。但是,作为金融体系支柱的传统商业银行公信力、信誉度和安全性要高于第三方支付。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一定的金额限制,比如微信转账付款业务规定了单日单笔的上限,而传统商业银行并无支付金额限制,从这方面来看,传统商业银行更有优势。因此,在支付类业务方面,二者属于竞争关系。
(三)借贷类业务
互联网金融包含了供应链金融、P2P借贷和众筹等多种借贷业务模式,但在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安全和利率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拥有更高的信用可靠度以及更为健全的风险评价机制,而且贷款利率更低,更加可靠安全。从二者服务对象来看,传统商业银行针对市场上20%的客戶,互联网金融面向其他80%的中小型客户,从这点看,二者不完全相关。
综合以上分析,互联网金融虽然有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主流的趋势,但囿于其局限性:社会信用度不高,风险高等,完全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目前看来还是不太现实的。二者各有优势,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趋势,理财业务方面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性发展趋势表现得最为明显。
四、传统商业银行转型的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作出战略调整,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实行有效的改革创新来满足金融客户的需求。
(一)将创新作为转型的驱动力
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创新,增加客户的依赖性,可以采取的方法:比如,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搜集数据并对潜在金融客户的风险与投资偏好进行分析,为金融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此外,对产品体系进行转型升级对不适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业务进行升级。比如,客户对于质押模式下的还款方式、首付比例以及期限的需求不同,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对此进行重新设计。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
传统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体系冗余,存在部分职能重合、管理难度大、从上级到下级传达时间长等弊病。因此,对传统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是必要的。
第一,削减冗余的部门,加强内部资源的流动性,降低成本,并对原来的组织框架进行改造,实行更有效率的点对点的上下级管理运营模式,既能使总部直接管理前台,又能实现和客户的直接沟通。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内部运营进行改造升级,依托互联网开展日常金融业务,以此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优势
一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建立新型的金融大数据分析库来取代原来的半结构化数据库存储模式,整合银行内部数据资源并融合外部非金融数据,完善大数据库平台。
二是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客户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决策。
(四)加强金融安全管理
基于大数据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客户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量化,从而达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提供安全保障。(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引言
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成为趋势后,形成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完成支付结算、资金流通等基本金融业务,而且涉及更多的金融领域,金融模式上也体现出较高的融入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了有些领域替代了传统的商业银行的现象,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必是大势所趋。
二、传统商业银行所受影响
(一)业务方面
1.对理财类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投资门槛低,投资额没有明确限制,金融理财服务能让资金少的人也参与进来,同时,理财业务无需缴纳手续费,从这点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类业务更具优势。
2.对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正改变着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在线交易量远远超过线下交易量。此外,诸如京东“白条”和苏宁“任性付”等此类个人信贷消费品也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影响。
3.对负债类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还体现在存取的便利程度上,“T+0”的资金赎回制度在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都能得到实现。同时,运营互联网金融时无需太多人力和物联网点,降低了资金投入的成本。
(二)收入方面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门槛低,客户无需到指定地点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相较而言,网点多、分布广无形中增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
第二,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传统行业银行和金融客户间的相互联系,客户不再一直依赖于传统商业银行,继而降低了银行收入。
第三,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多类型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些产品贷款金额没有限制,还款期限短,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因此分流了一部分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
(三)客户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零散客户对银行有一定贡献,但却享受着低端客户的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补足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短板,降低融资金额限制,为大多数的长尾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地位方面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客户和金融资产供给者项链,不受传统商业银行中介职能的束缚。同时,互联网金融催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能在移动支付端完成自动转账、充值、汇款等新型业务,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因此,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和中介地位。
三、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合关系分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如何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存,即解决竞争还是合作的问题,应当对不同的金融业务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一)理财类业务
互联网金融不但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挑战,更在某种程度上刮分了部分传统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但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事件影响了其市场信用,相较而言,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性更高。因此,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产品多样性和信息数据处理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体现在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方面,二者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二)支付类业务
自央行开放支付牌照以来,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量的金融客户消费群体,在金融市场上抢占了先机。但是,作为金融体系支柱的传统商业银行公信力、信誉度和安全性要高于第三方支付。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一定的金额限制,比如微信转账付款业务规定了单日单笔的上限,而传统商业银行并无支付金额限制,从这方面来看,传统商业银行更有优势。因此,在支付类业务方面,二者属于竞争关系。
(三)借贷类业务
互联网金融包含了供应链金融、P2P借贷和众筹等多种借贷业务模式,但在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安全和利率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拥有更高的信用可靠度以及更为健全的风险评价机制,而且贷款利率更低,更加可靠安全。从二者服务对象来看,传统商业银行针对市场上20%的客戶,互联网金融面向其他80%的中小型客户,从这点看,二者不完全相关。
综合以上分析,互联网金融虽然有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主流的趋势,但囿于其局限性:社会信用度不高,风险高等,完全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目前看来还是不太现实的。二者各有优势,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趋势,理财业务方面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性发展趋势表现得最为明显。
四、传统商业银行转型的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作出战略调整,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实行有效的改革创新来满足金融客户的需求。
(一)将创新作为转型的驱动力
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创新,增加客户的依赖性,可以采取的方法:比如,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搜集数据并对潜在金融客户的风险与投资偏好进行分析,为金融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此外,对产品体系进行转型升级对不适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业务进行升级。比如,客户对于质押模式下的还款方式、首付比例以及期限的需求不同,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对此进行重新设计。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
传统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体系冗余,存在部分职能重合、管理难度大、从上级到下级传达时间长等弊病。因此,对传统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是必要的。
第一,削减冗余的部门,加强内部资源的流动性,降低成本,并对原来的组织框架进行改造,实行更有效率的点对点的上下级管理运营模式,既能使总部直接管理前台,又能实现和客户的直接沟通。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内部运营进行改造升级,依托互联网开展日常金融业务,以此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优势
一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建立新型的金融大数据分析库来取代原来的半结构化数据库存储模式,整合银行内部数据资源并融合外部非金融数据,完善大数据库平台。
二是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客户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决策。
(四)加强金融安全管理
基于大数据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客户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量化,从而达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提供安全保障。(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