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管家的悖谬与合理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ttf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贾府人物关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王熙凤可以在荣国府当家”。当时就有学生冲口而出:“因为贾母喜欢她!”底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我趁机就问了:“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吗?大家想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哦?是不是仅凭‘我喜欢’就可以成功的?”我又问那个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荣国府不能是王熙凤当家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
  以前教这篇文章总是把重点落在人物的塑造上面,好像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的启发下,我也不由得陷入沉思。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在教学这一章节时,师生共有三个疑问,也可以说是三处悖谬。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势浩大的出场彰显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可实际上她只是贾琏的妻子,而贾琏只不过是贾赦的庶子,按说地位并不高,但整个贾府的庶务却是在他夫妻二人的执掌之下,一个管着内院,一个管着外院。这是悖谬之一。
  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王夫人在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又说“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王熙凤则回答“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去过了目好送来”。而当时邢夫人是在座的,王熙凤不向正宗的婆婆禀报大小事务,而是向婶母禀报,隐隐地透露出王夫人才是那个真正握有贾家管家权的人。王夫人只不过是嫡次子夫人,她又为什么能越过嫡长子妇邢夫人握住掌家之权呢?这是悖谬之二。
  林黛玉去贾赦家,是从贾母处出来,然后“往东过荣府正门”的。而她从贾赦家出来去贾政家是坐车“又进了荣府”。清朝,继承制度基本沿袭明制,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相结合,嫡长继承和共同继承并存。又将身份继承分宗祧继承和封爵继承二种。封爵继承制度适用于世袭贵族家庭和军功家庭,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贾赦是嫡长子,贾政只是嫡次子,贾赦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按道理贾赦应该住在荣国府的正院,可是正院住的却是贾政,而他作为国公爷嫡长子却住在从花园隔出的房舍。这又是为什么呢?此为悖谬之三。
  要找到这三处悖谬的合理性,归根结底要看荣国府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掌家权力之争。了解了二房掌权的原因,那王熙凤掌家看似悖谬,其实都能找到它的合理解释。按照清朝的礼法,大房会成为理所当然的掌家人,而贾府却恰恰有悖于礼法,却不被人指责还被人称道,连宁国府要办丧事都要到荣国府借用大管家王熙凤,那只能说明在这场争端当中二房大获全胜。那到底是什么让二房有如此底气呢?
  首先我们要来看两房男主人的PK。
  第一,比出身。据周汝昌分析,贾赦和贾政都不是贾母的亲生儿子,而是贾代善弟弟的儿子,贾代善将贾政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而贾赦只是贾代善的侄子,自然不能掌管荣国府,但为何又袭了官?张爱玲考证《红楼梦》“旧时真本”,贾家只有贾政一房,还没有贾赦邢夫人,也没有宁国府。还有一派认为贾赦不是贾母亲生,而是贾代善之妾所生,是庶出,只有贾政是贾母嫡生。所以,贾赦虽然袭了爵位,由于贾母的“偏心”未能执掌荣国府。其实不然,庚辰本《红楼梦》讲得很清楚,“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这段文本再也明白不过了,贾赦贾政都是贾代善的亲生儿子,也都是贾母的亲生儿子呀!贾赦还占据着“嫡长”之名。
  第二,比官职。冷子兴说“长子贾赦袭着官”,他应是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还有一等将军的官职。“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任员外郎了”。贾赦的官职明显高于贾政。
  那为什么出身和官职明显优于贾政的贾赦会落败呢?那就要看接下来的两项了。
  第三,比人品。政老爷“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林如海语),家里的妾室也就周姨娘、赵姨娘几个;而贾赦却是“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去做,整日和小老婆喝酒”。不仅如此,《红楼梦》中也有多处对比。元春省亲一回里,贾府在热火朝天地修建省亲别墅,而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领命”。而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后得到吴巡抚保举,皇上擢升他为工部郎中。元春、王子腾去世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贾赦犯事,丢掉了荣国公世职,被抄家流放,贾政却能保全自身,还能得回家产并世职。
  第四,比助力。俗话说“夫荣妻贵”,但实际上妻子同样是丈夫不可缺失的助力。这兄弟二人第四项比的便是这最大的助力。
  这就轮到了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大比拼了。
  《红楼梦》中邢夫人的戏份并不多,但有一回她却是重头戏,那就是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这“尴尬人”指的就是邢夫人。邢夫人在红楼里是一个很尴尬的角色,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她。首先尴尬的是她的身份。从书中看,邢夫人应该是贾赦的填房。填房介于原配和姨娘之间,行事的分寸很难把握。对丈夫贾赦,邢夫人是只知承顺以自保,“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连贾赦要强娶鸳鸯,她也跑前跑后地为其张罗。最可笑的是为秋桐数落凤姐贾琏:“不知好歹的种子,凭他怎不好,是你父亲给的。为个外头来的撵他,连老子都没了。你要撵他,你不如还你父亲去倒好。”真正应了贾母那句“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慧也太过了”的讽刺之语。
  邢夫人虽是大嫂,却是续弦;王夫人虽是弟媳,却是正妻。所以第一回合拼身份,她就要矮上三分,先天底气不足。
  第二回合,拼自身能力。背景和身份虽然重要,但如果自知自重,还能赢得别人尊重。可惜邢夫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婪取财货”,还以此“自得”。“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身为贾府长媳,在金钱之上锱铢必较,雁过拔毛,在丈夫面前惟命是从,不敢规劝。这让贾府众人看不起,贾母尤为不喜。而王夫人却得到了贾母如下评价:“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的,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你姨娘可怜见的”。不怕老公还能被婆婆喜爱,这不得不说是她的本事。在第三十六回中,凤姐那么泼辣的人,碰到王夫人不苟言笑的时候,心里也是要发憷的。这可见王夫人治下之严。一个是人见人厌,一个却能得众人喜爱尊敬。这两人的第二回合,高下立见。   第三回合,拼子女。《红楼梦》七十三回邢夫人教训迎春时说“倒是我无儿女的一生干净”,可见她没有亲生的孩子。贾琏和贾迎春都只是她的庶子女,况且迎春懦弱不能为她助力,贾琏夫妻一直住在叔叔家,跟嫡母的感情可想而知。王夫人却育有三个孩子。长子贾珠虽然亡故,但儿媳李纨得贾母喜欢,况且还有一个唯一的第四代贾兰,又喜读书,众人喜爱。长女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来还加封贤德妃。次子宝玉,“祖母便先爱如珍宝”“命根一样”,况且阖家这一辈就剩这一个嫡系男丁,身份之贵重可想而知。就连精明强干的庶女探春也说她眼里的母亲只有夫人。古代的女子出嫁后没有子女是可以被休弃的。而王夫人不仅有子女,而且子女都能堪大用。这一局毋庸置疑,王夫人大胜。
  第四回合,拼家世。邢夫人胞弟邢德全曾向贾珍说过:“你不知我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也甚艰窘,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可见邢夫人的娘家困窘,经常要向她打秋风。而王夫人来自金陵王,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真正的大家闺秀。哥哥王子腾也是官场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后升任九省统制;妹妹嫁给了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也是钟鸣鼎食之家。史、王、薛三家当中有两家都跟王夫人有关系,于是在王夫人和邢夫人的pk中,王夫人大获全胜。
  综上所述,贾府的二房从人、钱、权、势都明显优于大房。作为贾家最高领导人贾母在选择接班人时,为了贾府的利益考虑,立贤不立长。鉴于王夫人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优越的社会关系网,故而将家政大权移交给了王夫人。
  那管家为什么又会是大房的王熙凤呢?按道理她要培养自己的儿媳的。那是因为二房青黄不接。王夫人四十多岁时,长子贾珠早已病逝,长媳李纨又是个德厚才弱的人,接不了自己的班;二儿子宝玉才几岁,娶媳妇还早着呢。于是想到自己的侄女王熙凤。那边是继婆婆,这边是亲姑妈;那边雁过拔毛,这边放权于己。两相比较,疏亲立现。于是就出现了王熙凤管家的局面。这样既缓和了与长房之间的矛盾,又为宝玉以后娶媳妇当家掌权赢得了时间。这一安排,体现了大房二房共同当家,对平衡各利益集团的权益和维护荣府的团结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贾母十分高兴,贾赦邢夫人没话说,就这样,王熙凤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荣府的大管家。
  至此,《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悖谬一一找到了它的合理解释,这看似只是一家之争,其实涉及到的是利益之争,这里面有个人私利,有家族利益,还有集团利益。这个掌家之权是各个利益团体的共同选择,大家互相妥协的最终结果。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地位:《边城(节选)》处在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课文均是中外名家之作。他们或展示古典英雄的侠肝义胆,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或揭示封建社会民众的麻木愚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或赞美人间真情与人性美。人文内涵深厚,艺术各具特色。本单元的安排重在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人性,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体味生活。  2.本课地位:沈从文先生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
进入紧张的高三,知识点的复习成了语文课堂的核心内容,专题复习成了高三教学课堂普遍的模式,“练讲练”成了教学的主要方式,考点不顾学生的意愿一轮一轮“轰炸”下去,“炸”得学子晕头转向,索然无味,疲惫感油然而生。但面对高考,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下去,教师也很无奈疲惫,考点不讲不行,只能轮番讲解,还唯恐遗漏要点。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不到最佳状态,课堂上鼓不起学习的热情,教学节奏没有做到张弛
教室里、讲台上,语文老师们都已习惯了主角的身份,而很多学生也习惯于做一个默默的观众。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真正给他们机会,他们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角。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常把讲台让出来,使之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课堂实录  一个平常的周三下午,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完一首诗歌,赢得了台
最近,在网上热播的关于中美两国中学教师教学《灰姑娘》一文的实录,引起了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中美教学案例对比的启示意义  看了这两则课堂实录,掩卷沉思。我们估且不论这两堂课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如何,或许很夸张,或许是对中国语文教学方式进行讽刺漫画式处理了;但是,对于美国教师,我们大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样是语文教学,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语文课堂会这样索然无味?细细想来,无非有这样几种原因: 
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中明确将“表达与交流”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次上写作课,总有部分同学皱着眉头,想着怎样度过这节课,甚至有个别同学想讨价还价宁愿抄
意趣是指在艺术作品中作者借助艺术形象和意境中的思想内容所创造的一种意旨和趣味融和的审美趣味。它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又称“理趣”、“旨趣”。引用这一解说,我们的习题讲评课是否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又能得到这种审美愉悦呢?  高三阶段,考试作为一种常态的检测手段总是让人疲惫,无论是总结性评价测试、形成性评价测试还是诊断性评价测试,不但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也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上好讲评课,是教师发
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以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沿着那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我们要感受古代先贤文人的人格、气质、风骨,领会并学习其中所蕴含在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精神深处的欣悦和洗礼。  那么,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呢?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
【摘 要】高适的《燕歌行》,教参中认为赞颂了边庭士卒的牺牲精神,这是值得商榷的。平时鉴赏诗歌时将诗人“归类”的习惯行为也是有失偏颇的,应当就诗论诗。  【关键词】燕歌行 牺牲精神 赏析习惯 就诗论诗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用了高适的《燕歌行》,这是一篇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在备课时,笔者读到了教参中的一句:“它描写了边庭士卒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赞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时又以同情的态度,写
制约作文教学的最大瓶颈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上海大学的李白坚教授曾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了作文前积累素材教学的尝试。受此启发,本人提出了在普通高中开展“前作文教学”的构想。什么是前作文教学?如何开展前作文教学?我们先来看一个本人前不久执教的“前作文教学”课例。  构思创意:进入三月,3月5日是学雷锋日,3月又是文明礼貌月。文明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体验
【内容解析】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相对简单,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最后使秦军晋军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但以下几个方面是理解这篇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1.本文言简义丰,意旨深远,对文中重要字词如“许”“缒”,需仔细体会,方可体会其语言之精,进而体会“春秋笔法”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