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用数据说话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il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的积累,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当前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同时也为使学校了解自身发展状况,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办公室在463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基线调研,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提供重要的策略依据。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数据分析;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04-06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数据的缺失对于各级层面全面了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现状,明确发展的起点,通过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一、开展基线调研,掌握一线数据
  为实现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化,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举措,选取各区(县)实验学校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09年,上海市教委开展了面向全市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上海市9个区(县)全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正式启动,以此作为郊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力求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当前上海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线的信息化基础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同时也为使学校了解自身发展状况,2009-2010年,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办公室在9个区(县)的463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线调研(以下简称基线调研)。
  本次调查涉及上海市9个区(县)463所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主要方法是网络问卷调查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调查对象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类,共设置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种类型的问卷,其中:“管理者问卷”由校长填写;“教师问卷”由教师填写,选取教师覆盖了所有年级与学科;“学生问卷”由学生填写,涵盖三、四、五、六、 七、八、九共7个年级。
  问卷题目主要以单选和填空为主,补充说明为辅。管理者问卷的设置目标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发展、软件与资源建设及保障措施等;教师问卷的设置目标包括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应用行为、应用产出、应用效益及应用需求等方面;学生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行为及绩效等。以期从各个方面了解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基本数据,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制约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达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调研过程与抽样统计
  1.准备工作
  (1)设计问卷,开展试点调研,调整调研问卷。
  (2)搭建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研的操作培训。
  2. 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
    (2)抽样
  教师和学生问卷数据非常庞大,采取抽样方式处理,依据教育统计学原理及实践研究经验,随着总体数量不断增加,样本数量的增长逐步减缓,在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曲线图上呈一条负加速的增长曲线,如上图所示。
  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数据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可依据推算样本数量的公式计算,得出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的参照数据,见表3。
  根据以上抽样方法,得到的抽样数据和抽样比例如表4所示。
  二、硬件设备充足,带宽仍需扩充
  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此,本次基线调研对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情况进行了普查,从计算机普及率、硬件设备、校园网带宽等方面入手,基本摸清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硬件情况。
  (一)教师计算机配备充足
  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计算机配备充足,师机比平均达到0.97∶1,基本达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并且部分学校还拥有一定量的公用机;教师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很高,达92.54%;且拥有计算机的教师家庭的联网率很高,达到95.8%。
  (二)学生计算机有待普及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配备充足,但学生的计算机普及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我市农村中小学的生机比还有待进一步调整。数据显示,生机比平均为14.43∶1,区县间初中的生机比例差异比较明显。学生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较低,仅有32%的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在各学段间无明显差异,但区县间农村中小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差别比较大。此处是以2005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城市地区已经有68%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作为参照。   调查还发现,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家庭联网情况良好,即在32%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家庭中其联网率为85.94%。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的情况相差不大,均在平均水平上下。
  (三)校园网建设需投入
  从管理者问卷的硬件设施调查得知: 我市农村学校的计算机联网情况比较良好,平均水平达96.47%。校园网主干带宽基本能满足学校需求,76.7%的学校内网带宽达到了100M,其中达到1000M的学校占23.7%,低于100M的学校占23.3%,其中低于10M的学校占6.3%。根据对学校软件平台的应用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中小学应用最多的是校园门户网站(89.47%)、校本资源库(65.37%)和教务管理系统(54.57%)。故100M的校内主干网带宽基本可满足目前教师的教学需求。
  而校园网外联出口带宽建设还有待发展。管理者问卷的硬件设施调查显示:我市农村中小学外联带宽主要集中在10M,约占41.6%,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有24.9%,达1000M的仅有20多所学校。因此,还有五分之一的学校外联出口带宽低于10M,随着视频、网络教研等应用的普及,在今后学校互联网络发展中需要加强该方面的建设,增加投入必不可少。
  三、软件平台成规模,资源使用需加强
  (一)软件平台建设较完善
  调查显示,受访的市农村中小学中90%以上都已建成本校的门户网站,有89.47%的校园门户网站经常更新;还有50.10%的学校建有在线讨论区,接近40%的学校拥有校内视频点播系统等等,都充分说明学校的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其中,80%以上的市农村中小学拥有校本资源库,对校本资源库进行经常更新的学校达到了65.37%;近半学校建有教师博客群,而21.67%拥有了学生博客群。再加上平台中的师生电子邮件服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成率分别为43.3%和58.67%,其经常更新的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29.63%、46.70%,都反映了学校在平台建设上的长足进步。(具体数据见表5)
  调研中还发现,上述软件平台系统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相关数据大都优于小学和初中,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二)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中小学信息化发展不仅要有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建设,更要有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调查,我市农村学校的资源总量与学校规模相关联,校级资源的总量平均为77.33G。
  调查发现,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成比例比较科学。42.8%的学校数字资源来源于自制资源,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资源占57.2%,即外部资源与自制资源比为4∶3。这样的比例构成,既保证了学校特色资源,又注意吸收借鉴,有利于学校资源的动态、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支持是教学资源包,他们主要认同的是“简单修改”后使用,因而提供给教师易于整合的素材资源和工具比完整的课件更加符合教师需求。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简单修改后,应用于教学之中。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指导”成为继资源包之后的教师之第二需求,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在课堂中如何切实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课堂教学。
  四、信息素养有侧重,课程整合显成效
  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是为了教育的现代化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应当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师生教与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各有侧重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计算机证书的比例非常高,达90.7%。教师参加信息化活动和获得奖励的比例也比较高,平均为34.5%。约有90%的教师参加过校(或区县、市)的信息化活动,其中一个学期参加相关信息化活动次数“1-3次左右”的教师占49.3%。
  但是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近年来平均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的数量仅为2.07个,而且论文发表数量同样不容乐观,发表论文数为0.85篇/人,总体数量偏低。
  相对于教师,中小学生获得计算机证书比例不高,平均为20.43%,但是学生参加信息化活动比较积极。平均一个学期参加3次以上信息化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2.8%,一学期参加5次以上信息化活动的学生也达到了24%。中小学生参加信息化活动获奖情况良好,有17.27%的学生在相关信息化活动中获得奖励。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
  调查表明,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在第一阶段(以知识为中心封闭式的课程整合)上的发展,已渐近成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上,“呈现教学内容”是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有3/4的教师经常使用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有1/2的教师会经常运用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或者辅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而有1/4教师能经常使用技术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至少两周一次应用平台进行教学计划管理。
  问卷中以“至少70%左右”的课上能用常规教学软件为例,82%的小学教师能做到,70%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会做到,66.07%的初中教师能做到。小学教师每堂课都用到常规软件的达到60.4%。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常规教学软件(如PPT、word等)的使用情况良好,近3/4的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还有1/2的教师会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于教学中。而其它教学软件、数字音视频、电子白板等在教学中正处于推广阶段。
  调查还发现,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技术的应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有80%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从调查对教师使用资源的行为分析中得知:小学教师对于工具的使用频度高于初中、九年一贯制,因而其熟练程度也要好,另由于技巧的熟练程度与效益直接存在关系,因而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也好于其它两类学校。还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满足自身学习需求,80.1%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和“较大”,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持有赞同的态度(具体数据见表7)。   五、制度建设待完善,管理保障不可缺
  上面对学校信息化发展中的硬件、软件和师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基本了解了学校信息化的现状。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信息化发展中的管理和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学校对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和保障维护人员等方面的工作对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
  (一)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学校信息化规范、有序的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与保障。调研中,有超过95%学校具有各功能教室、电子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制订有本校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的使用和管理制度,规定了对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调研也发现,仅有50%的学校制订了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制度。众所周知,网络在信息化校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学校的网络稳定和正常工作秩序。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中,有仅一半的学校没有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管理维护措施。此项管理措施的缺乏将影响到学校各项信息化功能的应用,需要学校在后期的发展中关注此问题。此外,有90%的学校缺乏学校信息化改革的奖励措施,具有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措施的学校低于10%,可见学校还要加强建立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经费投入还需平衡
  调研发现,学校信息化建设自主投入经费占政府专项投入经费的26%,占生均公用经费的11%。在经费的配比上,硬件设施的投入占据一大部分,为45%。硬件配置、资源(软件平台和数字资源)、人员培训(培训资金、信息化奖励和教科研投入)的比例约为11∶4∶5。再进一步分析,目前这样的经费配置与国外同类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信息化的投资一般是4∶3∶3。因此,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需要在后续的建设和发展中,加大对软件资源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的投入,促使学校信息化从硬件建设逐步向应用与深化的阶段发展。
  (三)管理与维护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中小学校的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基本集中在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中,对学校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管理还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人员。调查发现,60%以上农村中小学的网络、硬件日常维护都是由兼职教师管理,而由专职教师管理的仅占26.9%,由校外托管的占12%。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网络日常维护和保障方面的情况好于初中和小学。
  另一方面,我市农村中小学专门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数量不多,数据显示:平均每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为2.17个。各区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数在1-3人/校,最高的区平均每校2.85人。最低仅为每校1.67人。该类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和技术管理双重任务在身。因此,很有必要充实管理与维护队伍,以此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
  六、理性分析源数据,推进发展有抓手
  (一)坚持合理建设与适度超前,优化经费配置结构
  从调研数据来看,上海市各区(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硬件配置基本上达到建设标准,特别是对教师的环境支持方面;部分软件平台已建设完成,校本资源总量初具规模;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技能。从目前的经费投入上也可以看出,各学校信息化自主投入经费占政府信息化专项投入经费的25%,占生均公用经费的10%,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专项投入,其次是学校自主投入。
  学校信息化经费主要包含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费,设备、设施维修、维持经费,信息化软件平台的建设及软件购置开发经费,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师教学、科研等经费等。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主要是设备建设经费,软件建设费远远不足,教师教科研投入、信息技术培训费和教师信息化应用的个人奖励更是非常少。这个情况反映了学校在信息资源配置上重视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问题,而要使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才是关键。
  因此在以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需要加大软件经费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投入,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在不同的阶段上,硬件、软件、人力资源三方面能协调发展。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硬件建设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信息化环境的支持力度,以及要高度重视周期性的设备更新问题,否则将会出现当需要解决软件与人力资源问题时,被设备老化、环境支持的不足所困。即我们“既需要解决外部矛盾,又要克服新产生的内部矛盾”。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深层次应用
  通过调研,目前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上,已处在对技术使用的了解阶段到将技术融入到课堂中的过渡过程中,但还主要是以“呈现教学内容”为主,还处在“以知识为中心封闭式的课程整合”阶段,与“全方位的课程整合”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软件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针对课程整合方面的案例指导。同时,学校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利用新技术进行学习、反思、研讨,信息技术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理解力、交互力,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表达,更加主动的学习、想象和扩展,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化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调查反映出我市农村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于城镇学生还有较大的差距,超过1/3的农村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相关信息化活动,说明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享受”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外,课余的信息化学习活动较少。而信息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后续的应用推进过程中,要不断丰富信息化活动的内容,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提高学生参与信息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明确信息技术教师职能,增配信息化专职人员
  调查中反映出的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化专职人员的职能混淆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事实上,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学生信息技能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软硬件维护、校园网站网络维护、教育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有的甚至还需要兼做一些教务管理方面的工作。
  因此,从有利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工作应定位在教学、科研上。一是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能的操作上具备优势,可以更好地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做好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学科地位应重新审视。
  总之,本次基线调查获取的第一线数据,无论是对上海各农村学校本身认清现状,明确信息化发展空间,还是各区(县)汇总分析后实施分类指导,乃至上海全市的数据积累和面上工作调控,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也为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创意写作最早起源于美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关于创意写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高校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意写作方法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作家珍妮特·伯罗薇的《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一书,由我国学者赵俊海、李成文翻译。因为在重版的过程中,出版社在原著的基础上节选了许多短篇小说,所以,作者信息栏里增加了伊丽莎白·斯塔基-弗伦
摘 要: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师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当前的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2-0067-02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以及目前考试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中小学信息技
今年两会,教育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热议话题。这项改革可以直接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根基,因此被寄予厚望。面对国内区域性教育水平差距与教育资源不均的现状,两会上即有代表委员提出,信息技术是加速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有力工具。  同期发布的微软亚洲教育技术调查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调查,95%的受访教师认为技术在课程改革与教育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移动为先、云为先
你,是流淌財富的河流。  你,一次次拉动国家经济的引擎,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模式,一个国家的变革从大运河开始。   河的烟波里出没着政要商贾,江湖剑客。  河的烟波里活跃着山西的票商,广东的洋商,两淮的盐商,商运躁动着城市的脉搏。   盐是黄金,两淮盐商富天下,盐把一个城市从物质富足推向了精神文明的高峰。  自古大江东逝不回头,当年叱咤商场的乔致庸、江春早已隐落江河,唯
摘要:在分析信息家电智能化需求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基于MAS的信息家电系统模型,用Agent实现不同功能单元的控制与管理,通过MAS技术的思想,方法和体系建立信息家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并给出了该模型的理论基础,对系统中各种Agent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家电系统;MAS;MIAS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556-03  Resea
客去鳌山恐上楼,银钩夜罥正凉秋。  多怜碧瓦青霜重,又叹朱檐白露浮。  两岸寒烟峰欲盡,一江碎影晚来愁。  少年有志读梁父,繁鬓如今无宦游。
2019年,由《现代艺术》杂志社率先独家策划并组织实施的“中国双宝四川名片一一大熊猫、金丝猴科学发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经过与两位摄影艺术家周孟棋、薛康最初的相遇,系列纪念活动(成都站)的相识,文艺讲坛主题讲座的相知,《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相融,纪念展(雅安站)的相续,携手“三九大”“四力”走四川的相携,“双宝”主题日的相约等7次深度相伴相行。2019年11月29日,“中国双宝·自然精灵
晴心方好入天宫,山锁慈云瑞气雄。  两扇道门归隐者,一河闲意让渔翁。  今身暂得避秦处,回首又栖浮世中。  黃鹤暮飞真妙相,鸣时秋色正迷蒙。
摘 要:经文献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中“主角色”为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是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而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经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了工作繁重的“副角色”,经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了敬业爱岗的“主角色”,提出发展专业理念、知识、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