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周读小家伙们的随笔时是我最惬意的时光。写作,是对孩子们生命状态的提纯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们本就是立体的,而文字中的孩子,不仅是立体的,还是三维的,多维的,N次元的。所以,文字很多时候比生命本身还要鲜活和丰富呢!我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徜徉,常常兴尽不返舟,沉醉不知归路啊!
这段时间,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思想”。
用“写作无难事,‘我’要‘真’‘小’‘新’”的理论去引导小家伙们去写生活。孩子们越写越好,作文中的假话套话基本没有了,班级的随笔世界,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我想再往前走一步。如何走?走向思想,走向文化!
但要跟一群还站在童年的尾巴上的小孩讲思想说文化,这是一件难事儿。孩子就是孩子,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一旦说得不好,“思想”“文化”这类东西,就把他们吓着,不敢再提笔了。
我决定先从“思想”入手,一点一点渗透。我琢磨着,我首先得让孩子们懂一个道理:要有思想,那就得真正去“思”去“想”。思起来,想起来,“思想”自然而然就有了。
这样的渗透,最好从孩子们最熟悉的课文开始。如果他们能够从最“熟悉”地方看到了因为思想而带来的别样的风景,那“思想”这个词语,就算落地了。
我选中了《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是教材里已经“定了性”的小文言文,甚至课文后还附着详细的翻译以及思想意义诠释。这样的文章,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读一读背一背就完事。但这回不一样,我要用它来吸引孩子们去真正地“思”和“想”,于是,备这篇课文,我下足了功夫。
你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很有意思:
基础知识处理完了之后。我问孩子们:这个东施啊,是个很倒霉的姑娘。几千年都全被人作为了反面教材讽刺。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评价,结果可能很不一样。你觉得,东施真的就那么可笑吗?她就没有一点点可爱的地方吗?
一个孩子说:“她是个爱美的姑娘。”
“对,”我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的人无罪。”
“她还知道自己不漂亮,想改变自己。”
我挺感动。我说:“是。这世界上绝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好看的。接受自己的不美丽,需要勇气。”
一个孩子说:“她还会欣赏美。她也觉得西施漂亮。”
“是,”我说,“认可别人的美丽,也是一种美丽。”
“她还努力向漂亮的人学习,努力让自己也漂亮起来。”
“她效颦,其实是在追求美,她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我点评道。
“我觉得她挺有勇气的,她去仿效美的对象,敢于在村里展示自己。”
我说:“对,东施的出发点没有错,就是向漂亮的人学习嘛。她比那些因为自己不够漂亮而躲在家里不敢见人,甚至得了抑郁症的人强多了。”我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善良。只要稍稍引导一下,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比较理性的看法。
“那我们来帮帮东施,这个可怜的姑娘。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西施皱眉头就更好看了呢?而她学着皱眉头却不好看呢?”
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好看啊。”
我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西子捧心愈加美丽,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个人生病了,按照正常道理,应该是不好看啊。”
孩子们沉默。
我又举《红楼梦》中的例子。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看林黛玉,曹雪芹这样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说,懂了吗?黛玉生病,宝玉却是越看她的病容越爱。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恍然。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漂亮,她皱着眉头,很疼,那个样儿一定很可怜,让人同情。”
我说:“同情不是最好的词。换换。想一想。”
孩子说:“怜惜。心疼。”
我说:“对了。关键是西施的痛是——”
“真疼。”孩子们叫道。
“还有,平时大家都觉得西施美,他们心理上有定势,就会觉得她任何时候都美。”这个孩子很让我敬佩。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层啊。
我指着板书: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 而美?让孩子们说话。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自然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情流露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平日就受宠而美。”
……
“自然的东西,本真的东西,肯定让人喜欢。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那么娇,那么弱,还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人们疼爱怜惜她,她的病,就成了一种别样的美了。可东施呢?”
“她是装出来的。”
“她很造作。”
“是这个道理。东施希望自己美丽,但想变美丽的方法没有对。假装的表演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她是盲目模仿,弄巧成拙了。孩子们,我们来帮帮东施,你能够跟她聊一聊,帮助她解决认为自己不美丽的难题吗?”
一个孩子举手。他说:“我会跟她说,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外表,其实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很正常,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一个孩子说:“我会劝慰她,美女都是世间稀奇。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呢,只能欣赏,学不来的。”这个孩子的发言引发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姑娘要变得美丽,其实方法是很多的。比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装啊,比如多读书增加自己的内涵啊。”这个小孩子很有深度。
“这个思路好,大家可以循着这个思路。替东施想想办法。”我鼓励大家。 “周杰伦也不好看,因为唱的歌好,就变成了帅哥。”
同学们又哈哈大笑。
“可以拥有自己的独门本事,你就漂亮了。”我点睛。
“我建议东施学习韩红,她也长得不好看,不也成为了天后级的人物了吗?我们从来不觉得她丑。”大家笑得更亮了。
“因为她唱歌好,而且,还有一颗好的心。”我帮助这个孩子把话说圆满。
“她还可以让自己更善良。一个人善良仁慈,也会让人觉得漂亮。”
“我觉得美和丑是相对的。模样是爹妈给的,是啥样就是啥样,不用纠结。样子改变不了,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心情是可以改变的。用不着去学西施啊。”
我说:“东施如果听到,会很感谢你们。老师也送两句话给东施姑娘。第一句,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第二句,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希望,如果我们遇到了长得不太漂亮的姑娘,不要像寓言中的那些富人——”
“坚闭门而不出。”
“也更不要像那些贫人——”
“挈妻子而去之走。”
孩子们大声背诵。
“孩子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能是那个东施姑娘呢。所以,对丑姑娘,对在追求美中犯了错误的丑姑娘,我们愈要宽容,愈要开导她,鼓励她。这样,所有的姑娘都有可能变成美姑娘了。下课。”
这堂课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上得很开心。下课后还纷纷在随笔中记录。在随笔评讲的时候,我启发大家:大家喜欢这堂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教得活?课堂很生动有趣?大家发言很酣畅?每个人都走进了故事,有代入感……孩子们叽叽喳喳。
嗯,都说得对。最关键的是——我把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断地在产生思想,新的思想推动着更新的思想产生。我们不仅对几千年来被嘲讽的东施姑娘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我们对美,对如何对待弱者,都有了新的思考。思想,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思想,是真正的课堂兴奋剂,生命兴奋剂。
我说:我希望,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而且还能够在随笔里,作文中,都能看见大家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其实就是思想呢!
一帮小孩子还是有点懵。初三才开始学习议论文呢!对于议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是“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孩子,有点抽象。
我想,我还得把门槛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
一天,我读到了杨霈野同学的一篇“微型随笔”。所谓微型随笔,就是简单几句话的随笔。我说过,只要言之有物,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随笔。所以,孩儿们的随笔本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这是一段小牢骚,我一读,爱不释手,连忙在课间操时间当众“宣讲”了。我是圆明园校区的“领导者”,大凡在课间操时间被“宣讲”的内容,都无一例外是学校的大事要事。
我说:王老师今天读到了好东西。创新二班杨霈野对课间操提意见了。他说他不喜欢上课间操,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个学期的课间操做的都是武术健身操,天天做一样的操,实在无聊。第二,王老师老在课间操说事,说的又都多是批评学校不好的现象,课间操时间天天都是灰色信息,让人压抑。从年级组长的角度,我觉得杨霈野的意见让我反思了我们的课间操,这是一个改进的契机。课间操的形式内容确实有改革的必要。特别是提醒王老师的“课间操批评行为”,对我更是有很大的启发。“喜微笑爱赞美”是圆明书院的阳光思维方式,但在学校最重要的场合,王老师首先就没有做到,这是老师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王老师之后会马上调整,要让课间操时间不仅“练身”,而且“悦心”。
孩子们啪啪啪地为我的坦诚和勇敢鼓掌。
我接着说: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我更高兴,杨霈野同学其实写了一篇微型议论文。这么小的年龄,面对大家熟视无睹的现象,有观点有立场,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实在难得。他仅仅是提意见吗?不!他表达的是思想啊!是我们写作中正在呼唤的思想啊!
全场更热烈的掌声响起。杨霈野成为了今天课间操的小明星。
我知道,这个小事件一定会有发酵作用。许多尝试“思想”的作品会诞生出来。孩子们都是机敏的,聪慧的。如果他觉得学校安全,觉得老师可靠,他便敢思敢想,且敢“发表”出来了。
首先跳出来的还是那个精灵鬼怪的罗翊宸。小家伙天天中午赖在我的办公室跟我谈“教改”,希望我改革课堂,不要“强迫”他们背诵《中华成语千句文》等等。他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常常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对现在的孩子,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他的“教改”建议还很罗曼蒂克,但你得承认,这个小家伙是有前瞻性的。小朋友的心底,有自己向往的教育蓝图。“这家伙,长大以后能当教育部长就好了!”我常常暗暗地赞叹。
这回他交上来的随笔,开始把他对“教育”的“批判”变成文字了。哇!我真的很服气。他的批判矛头对准了同学们天天在用的《写字本》。这是教材配套的一本小书,汇聚了每个单元的重点字词,用描红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练字。我要求孩子们两周写一个单元,是班级语文教学的常规作业。但人家小罗同学发现了问题。
论四班教育改革之写字本
⊙ 罗翊宸
今天,我又在写《写字本》──一项耗时的、无用的、无聊的、无脑的半语文、类体育作业。
首先,这项作业描红的范字不甚好看,有时还会突然蹦出来一个与别的字体不同的字,或粗或细,或大或小。还经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字。这根本不是一本认真校对过的书。而且,这个写字作业任务量极大,写得太多后,右手酸痛,左手麻木。同学们为了节省时间,很少一笔一画地去描,多是应付了事。
所以,这项说起来是练字的作业就被转换成了一项体育作业。既达不到练字的作用,又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让同学们厌烦书法。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逼迫、强压与不自主。与其每两周用几个小时去训练手腕,还不如让同学们换个方式去锻炼腕力呢。
那如何才能达到练字效果呢?我想,练字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身处茂盛植物之中,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或中国古典音乐,伴着天然的鸟啼或蝉鸣声,嗅着芬芳的草香花香。如还夹着几丝寒意的清风微微拂过,那就更好……只有全身心放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才是练字的最佳状态。
这时候,同学们拿起笔写着自己想写的字,不限个数,不限内容,写什么都行。慢慢写,深呼吸。练字应该和放松、幽静、典雅、修身、养性等美好的词语联系起来。练字的时候,要安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肺部隆起,扩张,收缩,落下。
总之,用学校发的《练字本》是练不好字的,印刷质量太差和练习环境糟糕所致。
其实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本“教材”。读到小家伙的文章,我才翻出来认真检查了一下,果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印刷粗糙,错误很多,不仅有字体的随意变化,还真有不少错别字。大部分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不会多想,只有这个鬼精灵,发现了,研究了,还提出了改进性的意见。
我第一时间向学校图书馆汇报,明年决不能再订这本书了!同时,我脑袋里也在琢磨练字这事,对孩子们正当时,重要得很,迫切得很。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更受欢迎呢?我有一种预感,这篇小文章没准儿还真会推动我的教学改革呢!
我在班上隆重推荐了小罗的随笔,告诉孩子们:别小看自己,你们看,这就是思想!思想是多么宝贵啊!好的思想完全可能点燃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引线,引发重要变革。而且,产生思想并不难,关键在于,你对于惯常的生活现象能够保持足够的敏感,你愿“思”愿“想”,思想就产生了。
这段时间,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思想”。
用“写作无难事,‘我’要‘真’‘小’‘新’”的理论去引导小家伙们去写生活。孩子们越写越好,作文中的假话套话基本没有了,班级的随笔世界,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我想再往前走一步。如何走?走向思想,走向文化!
但要跟一群还站在童年的尾巴上的小孩讲思想说文化,这是一件难事儿。孩子就是孩子,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一旦说得不好,“思想”“文化”这类东西,就把他们吓着,不敢再提笔了。
我决定先从“思想”入手,一点一点渗透。我琢磨着,我首先得让孩子们懂一个道理:要有思想,那就得真正去“思”去“想”。思起来,想起来,“思想”自然而然就有了。
这样的渗透,最好从孩子们最熟悉的课文开始。如果他们能够从最“熟悉”地方看到了因为思想而带来的别样的风景,那“思想”这个词语,就算落地了。
我选中了《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是教材里已经“定了性”的小文言文,甚至课文后还附着详细的翻译以及思想意义诠释。这样的文章,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读一读背一背就完事。但这回不一样,我要用它来吸引孩子们去真正地“思”和“想”,于是,备这篇课文,我下足了功夫。
你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很有意思:
基础知识处理完了之后。我问孩子们:这个东施啊,是个很倒霉的姑娘。几千年都全被人作为了反面教材讽刺。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评价,结果可能很不一样。你觉得,东施真的就那么可笑吗?她就没有一点点可爱的地方吗?
一个孩子说:“她是个爱美的姑娘。”
“对,”我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的人无罪。”
“她还知道自己不漂亮,想改变自己。”
我挺感动。我说:“是。这世界上绝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好看的。接受自己的不美丽,需要勇气。”
一个孩子说:“她还会欣赏美。她也觉得西施漂亮。”
“是,”我说,“认可别人的美丽,也是一种美丽。”
“她还努力向漂亮的人学习,努力让自己也漂亮起来。”
“她效颦,其实是在追求美,她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我点评道。
“我觉得她挺有勇气的,她去仿效美的对象,敢于在村里展示自己。”
我说:“对,东施的出发点没有错,就是向漂亮的人学习嘛。她比那些因为自己不够漂亮而躲在家里不敢见人,甚至得了抑郁症的人强多了。”我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善良。只要稍稍引导一下,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比较理性的看法。
“那我们来帮帮东施,这个可怜的姑娘。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西施皱眉头就更好看了呢?而她学着皱眉头却不好看呢?”
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好看啊。”
我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西子捧心愈加美丽,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个人生病了,按照正常道理,应该是不好看啊。”
孩子们沉默。
我又举《红楼梦》中的例子。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看林黛玉,曹雪芹这样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说,懂了吗?黛玉生病,宝玉却是越看她的病容越爱。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恍然。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漂亮,她皱着眉头,很疼,那个样儿一定很可怜,让人同情。”
我说:“同情不是最好的词。换换。想一想。”
孩子说:“怜惜。心疼。”
我说:“对了。关键是西施的痛是——”
“真疼。”孩子们叫道。
“还有,平时大家都觉得西施美,他们心理上有定势,就会觉得她任何时候都美。”这个孩子很让我敬佩。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层啊。
我指着板书: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 而美?让孩子们说话。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自然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情流露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平日就受宠而美。”
……
“自然的东西,本真的东西,肯定让人喜欢。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那么娇,那么弱,还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人们疼爱怜惜她,她的病,就成了一种别样的美了。可东施呢?”
“她是装出来的。”
“她很造作。”
“是这个道理。东施希望自己美丽,但想变美丽的方法没有对。假装的表演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她是盲目模仿,弄巧成拙了。孩子们,我们来帮帮东施,你能够跟她聊一聊,帮助她解决认为自己不美丽的难题吗?”
一个孩子举手。他说:“我会跟她说,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外表,其实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很正常,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一个孩子说:“我会劝慰她,美女都是世间稀奇。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呢,只能欣赏,学不来的。”这个孩子的发言引发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姑娘要变得美丽,其实方法是很多的。比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装啊,比如多读书增加自己的内涵啊。”这个小孩子很有深度。
“这个思路好,大家可以循着这个思路。替东施想想办法。”我鼓励大家。 “周杰伦也不好看,因为唱的歌好,就变成了帅哥。”
同学们又哈哈大笑。
“可以拥有自己的独门本事,你就漂亮了。”我点睛。
“我建议东施学习韩红,她也长得不好看,不也成为了天后级的人物了吗?我们从来不觉得她丑。”大家笑得更亮了。
“因为她唱歌好,而且,还有一颗好的心。”我帮助这个孩子把话说圆满。
“她还可以让自己更善良。一个人善良仁慈,也会让人觉得漂亮。”
“我觉得美和丑是相对的。模样是爹妈给的,是啥样就是啥样,不用纠结。样子改变不了,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心情是可以改变的。用不着去学西施啊。”
我说:“东施如果听到,会很感谢你们。老师也送两句话给东施姑娘。第一句,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第二句,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希望,如果我们遇到了长得不太漂亮的姑娘,不要像寓言中的那些富人——”
“坚闭门而不出。”
“也更不要像那些贫人——”
“挈妻子而去之走。”
孩子们大声背诵。
“孩子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能是那个东施姑娘呢。所以,对丑姑娘,对在追求美中犯了错误的丑姑娘,我们愈要宽容,愈要开导她,鼓励她。这样,所有的姑娘都有可能变成美姑娘了。下课。”
这堂课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上得很开心。下课后还纷纷在随笔中记录。在随笔评讲的时候,我启发大家:大家喜欢这堂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教得活?课堂很生动有趣?大家发言很酣畅?每个人都走进了故事,有代入感……孩子们叽叽喳喳。
嗯,都说得对。最关键的是——我把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断地在产生思想,新的思想推动着更新的思想产生。我们不仅对几千年来被嘲讽的东施姑娘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我们对美,对如何对待弱者,都有了新的思考。思想,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思想,是真正的课堂兴奋剂,生命兴奋剂。
我说:我希望,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而且还能够在随笔里,作文中,都能看见大家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其实就是思想呢!
一帮小孩子还是有点懵。初三才开始学习议论文呢!对于议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是“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孩子,有点抽象。
我想,我还得把门槛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
一天,我读到了杨霈野同学的一篇“微型随笔”。所谓微型随笔,就是简单几句话的随笔。我说过,只要言之有物,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随笔。所以,孩儿们的随笔本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这是一段小牢骚,我一读,爱不释手,连忙在课间操时间当众“宣讲”了。我是圆明园校区的“领导者”,大凡在课间操时间被“宣讲”的内容,都无一例外是学校的大事要事。
我说:王老师今天读到了好东西。创新二班杨霈野对课间操提意见了。他说他不喜欢上课间操,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个学期的课间操做的都是武术健身操,天天做一样的操,实在无聊。第二,王老师老在课间操说事,说的又都多是批评学校不好的现象,课间操时间天天都是灰色信息,让人压抑。从年级组长的角度,我觉得杨霈野的意见让我反思了我们的课间操,这是一个改进的契机。课间操的形式内容确实有改革的必要。特别是提醒王老师的“课间操批评行为”,对我更是有很大的启发。“喜微笑爱赞美”是圆明书院的阳光思维方式,但在学校最重要的场合,王老师首先就没有做到,这是老师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王老师之后会马上调整,要让课间操时间不仅“练身”,而且“悦心”。
孩子们啪啪啪地为我的坦诚和勇敢鼓掌。
我接着说: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我更高兴,杨霈野同学其实写了一篇微型议论文。这么小的年龄,面对大家熟视无睹的现象,有观点有立场,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实在难得。他仅仅是提意见吗?不!他表达的是思想啊!是我们写作中正在呼唤的思想啊!
全场更热烈的掌声响起。杨霈野成为了今天课间操的小明星。
我知道,这个小事件一定会有发酵作用。许多尝试“思想”的作品会诞生出来。孩子们都是机敏的,聪慧的。如果他觉得学校安全,觉得老师可靠,他便敢思敢想,且敢“发表”出来了。
首先跳出来的还是那个精灵鬼怪的罗翊宸。小家伙天天中午赖在我的办公室跟我谈“教改”,希望我改革课堂,不要“强迫”他们背诵《中华成语千句文》等等。他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常常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对现在的孩子,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他的“教改”建议还很罗曼蒂克,但你得承认,这个小家伙是有前瞻性的。小朋友的心底,有自己向往的教育蓝图。“这家伙,长大以后能当教育部长就好了!”我常常暗暗地赞叹。
这回他交上来的随笔,开始把他对“教育”的“批判”变成文字了。哇!我真的很服气。他的批判矛头对准了同学们天天在用的《写字本》。这是教材配套的一本小书,汇聚了每个单元的重点字词,用描红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练字。我要求孩子们两周写一个单元,是班级语文教学的常规作业。但人家小罗同学发现了问题。
论四班教育改革之写字本
⊙ 罗翊宸
今天,我又在写《写字本》──一项耗时的、无用的、无聊的、无脑的半语文、类体育作业。
首先,这项作业描红的范字不甚好看,有时还会突然蹦出来一个与别的字体不同的字,或粗或细,或大或小。还经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字。这根本不是一本认真校对过的书。而且,这个写字作业任务量极大,写得太多后,右手酸痛,左手麻木。同学们为了节省时间,很少一笔一画地去描,多是应付了事。
所以,这项说起来是练字的作业就被转换成了一项体育作业。既达不到练字的作用,又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让同学们厌烦书法。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逼迫、强压与不自主。与其每两周用几个小时去训练手腕,还不如让同学们换个方式去锻炼腕力呢。
那如何才能达到练字效果呢?我想,练字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身处茂盛植物之中,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或中国古典音乐,伴着天然的鸟啼或蝉鸣声,嗅着芬芳的草香花香。如还夹着几丝寒意的清风微微拂过,那就更好……只有全身心放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才是练字的最佳状态。
这时候,同学们拿起笔写着自己想写的字,不限个数,不限内容,写什么都行。慢慢写,深呼吸。练字应该和放松、幽静、典雅、修身、养性等美好的词语联系起来。练字的时候,要安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肺部隆起,扩张,收缩,落下。
总之,用学校发的《练字本》是练不好字的,印刷质量太差和练习环境糟糕所致。
其实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本“教材”。读到小家伙的文章,我才翻出来认真检查了一下,果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印刷粗糙,错误很多,不仅有字体的随意变化,还真有不少错别字。大部分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不会多想,只有这个鬼精灵,发现了,研究了,还提出了改进性的意见。
我第一时间向学校图书馆汇报,明年决不能再订这本书了!同时,我脑袋里也在琢磨练字这事,对孩子们正当时,重要得很,迫切得很。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更受欢迎呢?我有一种预感,这篇小文章没准儿还真会推动我的教学改革呢!
我在班上隆重推荐了小罗的随笔,告诉孩子们:别小看自己,你们看,这就是思想!思想是多么宝贵啊!好的思想完全可能点燃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引线,引发重要变革。而且,产生思想并不难,关键在于,你对于惯常的生活现象能够保持足够的敏感,你愿“思”愿“想”,思想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