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境, 大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标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我结合教学案例,就新授课时问题情境设置谈谈看法。
  【案例一】教学“千克的认识”时的导入
  准备工作:讲台上摆放两个袋子,一大一小,大轻小重(肉眼看不出)。
  师:讲台上有两个袋子,看一看,你能感觉到哪个袋子重,哪个袋子轻吗?
  生1:一样重。
  生2:大的重小的轻。
  生3:大的轻小的重。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看来通过看一看不能让我们感受物体的重量,那你有办法说出谁重谁轻吗?
  生:掂一掂。
  师:那就请你上来掂一掂,并且把你的感受大声地告诉大家(指名2—3人)
  ……
  师:通过掂一掂,我们可以感受到谁重谁轻,那如果我们想确切地知道这个袋子到底有多重,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生:秤。
  ……
  【反思】“千克的认识”这一课与“认数”、“观察物体”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让学生像学习物理和化学一样,用在课堂上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使抽象的学具有可操作性。“认数”有一个数数的过程;“观察物体”有一个观察的过程;“千克的认识”则有一个“称”的过程。在这里涉及“数”、“观察”、“称”等一系列行为动词,学生在行为投入的过程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得到了发展。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我试图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两个活动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入“称一称”活动,并希望经由这三个活动设计能够使学生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观察是不能够认识物体的重量的,必要时我们需要亲身体验甚至于借助于仪器。实际操作下来,发现学生对于经过“看一看”到“掂一掂”的转折很是自然,而由“掂一掂”进入“称一称”显得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还不到位,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过于狭隘,学生并没有经历完全“掂一掂”这个过程,不充分的行为投入当然不可能激起学生深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现象,探索数学规律,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在这个导入设计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更丰满:在第一次“掂一掂”后,再出示两个差不多重的物体,让学生再次掂一掂,进而发现当“掂一掂”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必须用量化的方法表示物体的重量。因而在设置这类数学课的导入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场的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真实的任务,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案例二】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片段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羽毛球吗?今天老师去买了许多羽毛球,但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你们能帮忙吗?(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数学问题还列出了算式!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刚开始信心百倍,但经过实验以后发现有困难,提出:不怎么会!
  师:遇到困难了是吗?别着急,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反思】在学习案例二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有余数的除法),并且一直是经过摆小棒,首先形成表象,进而根据表象在脑中抽象出竖式模型,形成数学抽象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限制,小学生并不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往往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因而对于数学问题内在美的感受往往是比较迟钝的。当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并不会或难以对该数学问题直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才能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因而教师在导入情境的设置中就必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冲突,提出旧知识不能解决或解释的现实问题,置旧知识于一种新的任务环境中,使学生发现旧知识的“无能”,进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解决这些新的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的目的更加明确,使自己的数学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因而在这一节课的导入时,考虑到学生经过了这阶段的学习,会自认为对于列竖式计算已经相当的熟悉,对于新的数学问题肯定不能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所以先让学生自主运用旧知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对其原有认知的挑战,进而提供给他们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使其能够意识到该数学问题的新意,感受到探索的必要性后,自己再依靠之前已经已经初步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对冲突进行解读,去完成原认知的改造与重组,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数学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后的解决效果会更有效。因而在设置这类数学课的导入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旧知与新知能形成矛盾冲突的思维碰撞过程,让学生在对元认知的运用与反思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思考】引入问题怀境仅仅是问题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契机,并不是它的全部。中国有句古话:“先入为主。”好的导入问题情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能快速激活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进而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它应该是一个交互的场,更多地给师生提供一个思想、情感、认知和行为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主动地去“做数学”,反思自己的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引起认知结构上的冲突,能够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明确新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授课的特点,尽可能创设有效的导入问题情境,真正使问题情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契机,成为促使学生更深入思维的一个转折点。
其他文献
摘 要: 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够自我学习、自由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应注重区域游戏这一教育形式。在区域游戏教育实践中,把握尊重幼儿的游戏权、支持幼儿游戏、给予其充分空间、进行隐性指导等原则和研究观察幼儿游戏、适宜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等策略。通过适宜弹性化的区域设置和丰富层次化的材料投放,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通过正确介入游戏、适当给予帮助、科学进行评价,提
摘要:近代中国的基督教发展史在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探索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专著,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的演变轨迹及其当前发展趋势与拓展空间。  关键词:近代中国 基督教史 研究专著 比较分析  对于近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研究
摘 要: 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应试要求,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这个全新的理念出发,在课堂上将理论、经验相结合,整合现有师资来弥补山区英语环境的先天不足,大胆创新英语教育模式,贯彻行知合一的教学态度,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寓教于乐。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可持续发展 教学经验 习惯养成  一、引言  学习一门语言并掌握、运用它,在很多时候不是“学”得,而是“习
在写完《为联邦死者》一书后,罗厄尔说:“我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在43岁时我写出来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作品。事实上《为联邦死难者而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它将个人的历史和政治和文学材料中一段段插曲连接成一个雄伟的整体,将美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彼此渗透。欧耐斯特·卡西拉说:“在历史中人类不断地回还到自己,他试图重新收集和实现他的整个过去的体验。”
摘 要: 诗词鉴赏无非“情景”二字,能够把握住其间的关系,那诗词鉴赏就不会那么难了。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情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对一的关系,从而混淆了几个与“情景”有关的概念,即一而概之地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托哀情”等一并归为“借景抒情”。因此,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情景关系 诗词鉴
摘 要: 组题、改题、命题是教师的日常工作,试卷的解析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试卷组题的理论到实践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提出在试卷组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试卷组题 试题编制能力 综合能力  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试卷的练习与讲解。试卷的解析是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在语文中,很多新授知识是在试题当中引出的。基于此,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前的挑战,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建设和主题旅游项目推广的突飞猛进,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中文和外语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了旅游就业市场的“香馍馍”。因此培养大批专业知识面广、导游技能强、高素质的导游人才,也就成为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共同的发展目标。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
摘要: 金圆券改革是蒋介石政权在走向末路下最后挽救经济的方式。蒋经国治下的上海是金圆券改革最为彻底的城市,但是仍无法阻止经济崩盘的趋势。另一边,中共巧妙利用金圆券改革壮大自身的力量。本文通过1948—1949年出版的报纸对上海圆券改革的报道,还原金圆券改革下的上海。  关键词: 上海 金圆券改革 中共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宣布改革币制,希望这根稻草能挽救飘摇欲坠
摘要: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关键词: 李清照词 情愁 家愁 国愁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试金石。作者在多年的高中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以生活为源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书籍为支撑促使学生重阅读、以本性为前提鼓励学生写自我、以技巧为依托引导学生创新这四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个性化 四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