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9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也屡见不鲜。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套路多,用户防不胜防
   有用户分享自己被“割韭菜”的经历:“我和妻子同时打车,同时发起,同样的起止点,我的定价每次都会贵一些,因为我每天都要打这个路线的车,我妻子只是偶尔会打。”
   不仅是交通出行,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旅游住宿、电子票务、订餐外卖等生活消费领域或多或少都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所谓“杀熟”,即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还有消费者明明是平台会员,但商品价格却比普通用户的要高。
   大数据“杀熟”还有更隐蔽的招数。根据消费者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出其他类型的算法价格歧视,比如根据消费者所在地区、页面浏览次数等制定不同价格等。有程序员解释其中“奥妙”:如果平时浏览服装和宠物用品时间比较多,用户会对这些商品价格区间更为熟稔,平台倾向于推荐性价比高的产品。反之,当用户开始浏览平时不怎么看的产品且浏览时间不长,那么算法就会倾向于推荐价格较高的产品。
  维权难,不正之风要刹
   2020年12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竞争与垄断观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问题反映强烈,认为此举损害消费者利益。中消协指出,任由不公平算法应用无序发展,将损害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竞争,还会使消费者面临数据算法压榨,成为技术欺凌的对象。
   事实上,中国法律对大数据“杀熟”等算法中的“猫腻”是明令禁止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比如,2020年10月《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而此前颁行的《电子商务法》也对大数据“杀熟”作了禁止性规定。此外,有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对用户实施价格欺诈,用户可以主张赔偿。
   尽管有法律撑腰,但并未刹住平台把老用户当作“韭菜”的势头,维权成本过高而违法成本太低成为关键因素。上海某律所高级合伙人表示,由于工作需要,出差订机票和酒店是家常便饭,被“杀熟”并不鲜见。“顶多跟同事、朋友抱怨几句,几乎没人去真正地维权,一来取证太难,二来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成本。”
   专家指出,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导致维权举证较难,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遭遇此类事件后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经营者大多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不同、购买的套餐优惠不同、购买时间不同等为借口。即便用户顺利维权,对于市值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平台方而言,罚款可谓不痛不痒。
  强监管,平台不能失序
   尽管常用的网络平台存在种种问题,很多时候却别无选择,因为有些平台已处于垄断地位。“算法应用不公针对的是社会大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提出,法律应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与线上经济有关的互联网平台都在监管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反垄断法》修订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共同防范部分企业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造成竞争失序风险,依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
   中消协秘书长朱剑桥表示,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消费领域算法的研究和规制,促進其合理应用,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光耀认为,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对于小额交易而言,提起违约之诉成本较高,也不足以对企业造成威慑。在能够认定行为人拥有支配地位(或达成垄断协议)时,许光耀建议消费者提起反垄断诉讼,对垄断行为的处罚将是行为人上一年度营业额的1%到10%。
   (文/康朴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这堂党课让我格外难忘,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以后再有这样的党课,我宁可少卖一天菜,也要参加!”这是老党员、菜农赵君富观看情景互动式党课《高擎党旗争做英雄》后给出的朴实评价。   过去,在一些单位的党员教育实践中,上党课往往是“台上一人讲课大家听,台下基本不出声”,党课讲授以灌输式为主,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缺乏吸引力。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丹东市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平台,积极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创
“世间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这是对评书的真实写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方评书重要的一派,鞍山评书的艺术价值不限于书目和表演,更孕育着地域文化。20世纪80年代,评书曾让一家几代人听得如痴如醉,饭菜变冷,几未举箸。   醒木一拍,金嗓一开,鞍山评书的江湖由此展开。  可证之史   评书起源于说故
从省级贫困村到获得省级文明村镇、辽宁省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绝大多数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六道沟村用了10年时间。   “华丽转身”的背后,六道沟人爬过了多少沟沟坎坎,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记者来到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六道沟村,感受这里的巨变,倾听乡亲们的心声。  观念转变,命运改变   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北部12公里处的六道沟村,一度是省级贫困村:村民靠种植
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为庆祝党的百岁华诞,本刊特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学者,梳理党史上的重要事件,讲述党史上重要人物的光辉事迹,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马锡五(1899—1962),本名马文章,陕西省志丹县人。1930年,他参
隆冬时节,朔风砭骨,包长运踩着厚厚的积雪,在他的“地盘”上巡道保洁,不时从道路两侧、路边沟里清理出杂物,装进垃圾袋里。“村里照顾我是贫困户,把这个活儿交给我,我可不能昧着良心糊弄大伙儿。”看着身后干净整洁的路面,包长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69岁的包长运是丹东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一名老实本分的村民。前些年,他在城里打工,妻子周淑兰操持家务、种地种菜,日子虽不大富裕,倒也安宁祥和。然而,2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辽宁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全链条覆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效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新优势、经济新优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全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0%以上,有效扭转了“墙里开花墙外香”局面。  做精转化供给  释放创新源头活力   加快推进辽宁实验室建设
各地近年来从简政放权入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然而,一些基层单位和市场主体反映,目前仍然存在“虚放实不放、明放暗不放、此放彼不放”的“三放三不放”现象。少数部门、地方“放管服”做虚文章、设隐门槛、造中梗阻,不同程度影响“放”的成效。   “放管服”改革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一些地方“放管服”的“香饽饽”却成了基层接不住的“烫手山芋”。比如,一些部门“虚放实不
论诗(五首之三)  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独具只眼,抒写性灵,张扬个性,别出心裁。这也是“性灵派”诗论的一个核心论点。这首诗所强调的,就是诗人观察问题、表达见解、写作诗文,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
前不久,各地各单位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陆续召开。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环节,都对“善听”提出了要求。   古人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愚者善说,智者善听”。“善听”自古以来都被视作一种智慧、一种本领。但事实上,很多人只听得赞美之词,却听不得逆耳的“箴言”“真言”,对“诤言”更是无法接受。党员干部不妨借民主生活会之机,练好“善听”这一基本功。   洗耳
丹东市位于辽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为中国万里海疆的北端起点,是一座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的沿海沿江沿边城市,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省首位。   多年来,丹东市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分析研判,率先分领域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明确标准、制定细则,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深入开展“培育一批毛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