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波峰浪尖上的忠诚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山垂泪,黑水呜咽。2010年这个苦涩的仲夏,千年一遇的洪水撕扯着吉林大地。家园被毁、田地泽国,暴雨映着人们的泪光,刺痛人心。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威胁的时候,关喜志舍生忘死救助遇险群众、身边战友和部队装备,用年仅3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悲壮的一幕发生在7月30日。
  为了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被洪水冲入松花江的化工原料桶不流出吉林境内的重要指示,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30日凌晨下达紧急命令,火速将松花江松原哈达山水坝上游200多米处的第七道防线往上游移1000米。
  一声令下,负责在第七道防线组织拦截打捞化工原料桶的关喜志,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全体官兵迅速拆除和架设舟桥。
  水流湍急,浪涛一个接着一个涌来。汽艇拖拽舟桥逆流而上,官兵们不顾个人安危,十分艰难拆除和架设舟桥。关喜志更是临危不惧,原本可以进行陆路指挥的他与另外4名官兵一起登上一组组舟桥,指挥调度。他沉着冷静地在滔滔江水中指挥,一直站在被拖拽的舟桥上,就是想尽早一分钟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13时55分,当他们在洪水中艰难地拖拽最后两门舟桥时,更大的险情发生了!
  汽艇拖拽着重达18吨的两组舟桥逆水前行,向合龙处驶去。突然,意外从天而降:松花江水流速度瞬间由2.54米/秒增至4.5米/秒以上,汽艇驾驶员将油门踩到了底,发动机冒出滚滚浓烟,依然无法前行。5秒、10秒、15秒……在人们焦急的目光中,巨大急流推动着舟桥,竟然拽着汽艇向下游的水利大坝快速滑去,眼看着退到了距11号闸门20多米远的地方。汹涌的浪头打来,舟桥里灌进了约30厘米深的水。舟桥上5个人的衣服和鞋子全被打湿了,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几步。说时迟,那是快,关喜志果断决策,高声下达口令:“解开钢索!”
  这道口令,犹如滚滚江水中的一声惊雷。舟桥营副营长闫世成和舟桥三连一排长潘晓根闻令而动,不约而同地快步向前,替代上等兵马锐春、列兵杨帆快速去摘钢索。钢索一解,失去负荷的汽艇艰难地驶向上流,汽艇上脱险的上士白森林等3名战士,眼泪夺眶而出,目光牢牢地锁住舟桥。而此时,失去牵引的舟桥,好似离弦之箭一般向11号闸门扑去。在场的每一名官兵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恰在此时,一艘拖拽前一组舟桥的汽艇从上游飞驰而下,准备从后面顶住退向大坝的舟桥。
  也许,汽艇在这个时间上来顶一下,还有一线的希望,但艇上的官兵可能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平日里生死相依的官兵,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顾一切地冲向前。“汽艇快走!”在生命的危急关头,关喜志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是艇上的官兵。他一边高声吼道,一边着急地用手势指挥汽艇返回。军令如山。从关喜志斩钉截铁的手势中,从他不容违抗的坚定语气里,艇上的3人只能服从,含泪驾艇掉头而去。水越来越急,浪越拍越高,舟桥离大坝越来越近。关喜志再次发令:“投锚!”
  这也许是在舟桥上唯一可以自救的办法。然而,舟桥与大坝已近在咫尺,投锚已经无济于事,闫世成焦急地说道:“参谋长,来不及了!”“跳!快跳!”眼看着人与舟桥将一起被卷入闸门,危在毫发,关喜志依然不忘自己的职责,下达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道口令。
  13时57分,在指挥舟桥上4名官兵迅速跳入水中后,他才跳入江中,立即就被滔滔的洪流挟卷而去……
  “解放军同志!”
  “参谋长——”
  “关——喜——志!!!”
  堤坝上的战友连同群众,呼唤着、追赶着、寻找着,向下游跑去。人们期望这勇敢的生命平安无恙。
  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人们良好的愿望。1分钟、2分钟、5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江面上只有滚滚而去的流水,却始终不见关喜志的踪影。
  38岁的人生,就像刚刚升到中天的太阳,充满了生机与梦想。他的担当、他的献身、他的付出,是一种怎样壮烈的选择!
  仅仅在3个多月前,他给76岁的母亲买了一部新手机,说有时间就陪着独自在家的老人“聊天”;仅仅在5天前,他许诺给七岁的女儿补办一个生日“PARTY”;仅仅在11个小时前,他给妻子许下了一个约定:等洪水退去,就陪着女儿和她去北京参加故事大王决赛,一同游故宫、登长城,到北戴河欣赏海上日出……
  然而,滔滔江水以它无言的怆痛铭记下一个年轻而高尚的生命,关喜志把他那威武的外形、矫健的身手、凌厉的目光,连同生前写下的“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人民永远在我心中”的铿锵誓言,永远地留在了激流之中。
  滔滔江水见证,巍巍青山铭记。
  为了尽快打捞到关喜志的遗体,数百名官兵驾驶冲锋舟在丘陵般起伏的波峰浪尖苦苦搜寻;被关喜志从滚滚江水中营救出来的一对夫妇得知后,专门从朋友那里借了一艘游船,赶过来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附近的群众自发组织了数百艘船艇,沿江实施地毯式的搜索。
  7月31日中午12时左右,滚滚的松花江目睹了一幕悲怆的诀别:关喜志的遗体失踪22个小时后,在松原市前郭县锡伯屯附近被发现。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和沿江群众挤满了长堤。人们一声声撕肝裂胆的恸哭,压过了滔滔江水的咆哮……
  青纱挽幛的殡仪车载着关喜志的遗体缓缓驶进夜幕低垂的吉林市,道路两旁飘扬着“抗洪英雄永垂不朽”、“精神永在,浩气长存”的无数个条幅。的哥、的姐们知道消息后自发地等在路边打起双闪,当灵车通过时,一起鸣笛对英雄致敬,随后一起跟着车队将遗体送往吉林市殡仪馆,绵延三四公里,为英雄送行。车队经过的地方,各种车辆主动让路,并不约而同地鸣笛志哀。很多市民知道情况后也守在路边为英雄送行,还一起为车队敬礼并有市民喊起口号——“为英雄敬礼,一路走好”。
  8月3日天刚蒙蒙亮,无数的群众就自发地来到吉林市殡仪馆门前守候。一位年愈七旬的老大娘,从家中步行十几公里来到殡仪馆。
  早晨6时,殡仪馆的人员眼含着热泪,将关喜志烈士的遗像悬挂在灵堂前。4名战士持枪挺立,左右的挽联这样写道:“保卫国家,铁肩担神圣,英雄气概,英雄传承,抗洪抢险,热血铸忠诚,勇士精神,勇士弘扬。绵延数百米的花圈,挂满了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写下的悼念诗词,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上午9时,追悼会在殡仪馆广场举行,阴霾的天空飘着淅沥的冷雨。38支冲锋枪对天鸣响——它代表着关喜志38岁的生命。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追悼大会,沈阳军区副政委马丙泰中将出席,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委王群少将致悼词,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竺延风讲话。正在外地开会的双城市委副书记丁顺,也专程赶来参加,并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关喜志的无限怀念。
  殡仪馆第一告别厅里,鲜花拥簇,正面悬挂着抗洪英雄的遗像。关喜志烈士身着崭新笔挺的军装,安详地躺在灵堂中央位置,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殡仪馆内外聚集了数千名官兵和地方群众,原定1小时的遗体告别时间,延长了3个多小时。
  走出告别厅时,人们都流着眼泪,一些七尺男儿汉也像孩子一样哭得抽动着肩膀。殡仪馆的师傅说:“我干这个三四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感人的场面!”“永别了,人民骄子”,“走好,抗洪烈士”。当关喜志的骨灰被送往革命公幕安葬之时,吉林市万人空巷,倾城相送,目送灵车转过长街的拐角渐渐远去。
  关喜志的妻子何亮挽着76岁的婆婆,带着7岁的女儿到殡仪馆为丈夫送行。当部队领导关切地询问何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时,她擦了一把泪水,说:“妈妈,是我和喜志共同的亲人;女儿,是喜志留给我的最好财富。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哪怕是不幸,我都要把妈妈照顾好,好好把女儿培养成像他爸爸那样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立即派出精兵强将,将关喜志的先进事迹编成歌曲《生命的彩虹》,很快便在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中间传唱。
  江水滔滔,激流汹涌。8月5日,关喜志生前所在团冒着大雨在温德河上游再次架起千米浮桥……在“抗洪救灾勇士”的激励下,一支支绿色的队伍仍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
  
  责任编辑 毛毛雨 实习编辑 田 磊
其他文献
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同样,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我军将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随时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抗击汶川特大地震,验证了和平时期我军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军民鱼水情在关键时刻一次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期刊
金缕曲·三军联台演习感赋    信号腾空越。显神威、披坚执锐,练兵时节。笑挽狂澜三千丈,战舰天高海阔。沧浪,巍然如铁。搏击长空巡日月,看雄鹰展翅排新列。空海域,贼尘绝。  关山万里连天接。试长弓,穿云破雾,舞姿如蝶。铁甲轻骑鏖战惠,直捣狼烟虎穴。江湖上,浮桥横截。塞北岭南军旗猎,望中原避鹿雄师叠。谈笑里,报音捷。满江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华遇难同胞祭  破碎山河,倭寇践、伤痕累累。长夜漫、秦淮水痛,
期刊
他是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四级士官姚振锋。认识姚振锋是2006年我在通信总站长话连代职时。最初听到他的名字是一次连队周末电影放映后,战士们谈起的;之后,便不断地听连队干部和战士们提起他,每次说起他,大家脸上总是透着一种敬佩和喜爱的神气;再后来,在连队的许多活动中,我总能看到他手拿相机、忙碌着为战士们拍照,通过一次次的接触和交谈,我发现这名士兵身上有着许多令人叹服的闪光点。    他的心里盛满责任   
期刊
追寻英雄基因的血脉传承 李 芸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他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击美国侵略者,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整个战争中,有36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血染朝鲜疆场,他们表现出的保和平、卫国家的爱国主义和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我们这支军队精神的精华,是我们这支军队战斗力生
期刊
石头缝里的“绿色诗行”  李新建    驻守在祖国南疆金鸡山上的广西军区边防某部八连四周悬崖峭壁,山势险峻。10多年前,官兵们别出心裁地开垦连部北侧的石林做菜地,经过一茬又一茬官兵的努力,现如今菜地已初具规模,共有大小菜地366块,大不过三平方米,小有如巴掌大小,可供种植面积2.17亩。  近两年,连队官兵又分别建成了拓荒园、奇石固、揽胜台、石窟鱼趣、木瓜园等八大部分,在官兵精心管理下,菜地保证了
期刊
58年前,一名普通的战士惊天一跃,用舍身堵枪眼的壮举,留下了一个光荣的名号;58年过去了,黄继光早已成为全国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而他生前所在的连队,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危险时刻敢上,千斤重担敢挑,有了第一敢争,见了红旗敢扛”的优良作风,更融入了每一名官兵的血液,铸成了代代相继的连魂。    事迹回放    1952年10月19日夜,上甘岭战役处于最激烈的时段。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
期刊
古来军旅多妙墨,不落先贤永攀登。眼前这一副副匠心独运,苍润奔放的画作饱含着一位军中赤子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就是驻皖某部著名的军旅画家禚江基。  1979年禚江基参军入伍,入伍后,由于受到驻地丰富的徽州文化影响和著名的“新安画派”的艺术熏陶,使得他对丹青翰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醉心于前人佳作的神韵当中。他从传统习画人手,通过搜集借阅《芥子园》、《荣宝斋》等画谱进行潜心研究,深
期刊
从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到飞行教员,在2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带出战斗机飞行员38人,其中有8人走上团职领导岗位,有4人任三代机航空兵团团长,有人形容说,他带出的“李家军”可以组建成一个建制飞行团了。他以武德、师德、品德放飞“雏鹰”,也在蓝天、白云、军旅间写出壮美诗行。    驾驾杆变教鞭 勇挑育“鹰”担    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是李军招飞入伍时的梦想。然而,刚在作战部队练硬了“翅膀”的李军,却被调到
期刊
射击:枪响靶落,弹无虚发;油锤灌顶:锤落砖碎、毫发无损……提起贾洪图,熟悉他的战友总是滔滔不绝……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超级战士”节目,让我们认识了部队中的许多训练尖兵、先进典型,贾洪图也被战友们称为“超级战士”,签名留念,一般是明星大腕的专利,做为广州军区某集团军侦察营武装侦察连二班长的贾洪图。也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立志做个超级战士    入伍前贾洪图是个军事迷,自从看过“超级战士”节
期刊
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炮弹的爆炸声,看到浓浓的硝烟,嗅到呛人的火药味。然而,这里没有敌人,对手就是自己;这是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穿行在硝烟与报废弹药编织成的“危险地带”,在一枚枚弹药解体的过程中品味胜利果实。他们就是南京军区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的官兵,他们连续21年销毁各种报废弹药近5万吨,并创造了惊人的“零伤亡”记录。  废旧弹药的销毁,是部队一项特殊工作,说它特殊,就是因为在销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