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氏孤儿异同看司马迁笔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读史料时不难发现,相同事件在不同的史料中会出现不同注解。本文将通过对比《史记》《左传》《春秋》中对赵氏孤儿这一事件的不同记载,以察独属司马迁的著史观。
  【关键词】 司马迁;《史记》;《左传》;《春秋》;赵氏孤儿;著书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17-02
  一、引言
  《史记》中的世家章节中记载了许多精绝的人物史实,其中《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氏孤儿事件,情节曲折充满戏剧张力,是闻名世界的“赵氏孤儿”故事初本。但在记载春秋历史具有权威性的《左传》《国语》中,关于赵氏的记载与《史记·赵世家》全然不同。值得关注的是,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对于赵氏的记录与《国语》《左传》相近。为何司马迁在同本书的撰写中,却在不同篇章对赵氏一族的历史做不同处理?这是他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本文将就此疑问展开研究,以窥司马迁笔法。
  二、文献综述
  《左传》记载了“庄姬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但在《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家族的历史与前者全然不同。就两者内容的真伪,大多学者认为前者对赵氏家族的记录更为中肯,对《史记·赵世家》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清代学者梁玉绳先生直言“斯事固妄诞不可信……史公爱奇述之”,当代史学研究者杨伯峻认为“全采战国传说……不足为信史”直接否定了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对赵氏孤儿的书写。沈长云认为“《史记》所述属于非信史性质,乃采集战国杂说而成”。但亦有学者认为不能轻易否定《史记·赵世家》的价值,清代学者高士奇言“司马迁序赵氏下宫之难,文工详实,顾与《左氏》迥异,此千古奇案,自当两存之”,今人韩席筹言“街谈巷语稗官野史未必不出于现实”,白国红认为“二士的救孤之举是否真实可信,在没有更多的史料证实之前,轻易否定也是不可取的”。针对学界的不同声音,后者更令人赞同,基于此观点,展开本文论述,以探司马迁笔法。
  三、从“庄姬之乱”到“赵氏孤儿”
  《左传》与《国语》所记载的关于赵氏家族的覆灭,究其根本是晋国公主赵庄姬对情人的执念——她与赵婴私通,被赵家人发现,赵家人强硬地将赵婴齐驱逐到齐国,不料赵婴齐在齐国去世。公主赵庄姬痛恨拆散她与情人赵婴齐的赵家,于是她污蔑赵家谋反,盛极一时的赵氏一族就此覆灭。这段覆灭历史被后世称为“庄姬之乱”。但在《史记·赵世家》的记载中,赵氏一族的遭遇与之全然不同——赵氏被奸臣屠岸贾的阴谋所害,导致赵氏满门遇害,但赵氏在门客的帮助下留得一子,门客悉心养育赵孤长大,助其孤复仇成功的血泪故事。不难看出,《左传》中的“庄姬之乱”与《史记》的“赵氏孤儿”,其所载事件时间、主要人物、事件矛盾等完全相左。
  (一)事件发生时间
  关于赵氏一族覆灭的时间,《春秋》与《国语》的记载一致。《春秋·成公八年》记载“晋杀其大父赵同、赵括。”鲁成公八年为前587年;《国语·晋语·韩献子不从栾中行昭》载“昔日吾畜于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晋景公十三年……”亦为前587年。司马迁在《史记》世家部分的不同篇章,对赵氏覆灭的时间记录则不同。《史记·晋世家》中载为“(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较《春秋》《国语》差别不大;《史记·赵世家》中载“晋景公三年”,即为元前597年,与《春秋》《国语》所载时间相差较大,早了整十年。
  (二)事件主要人物
  1.增删与替换
  首先,在《左传》中屠岸贾从未出现过,但在《史记·赵世家》中他是致使赵氏灭门的主导者。其次,《史记·赵世家》中增添了为保护赵氏遗孤周全的赵氏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他们为了赵孤能够逃过屠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机智果决、忠勇大义的真君子。
  2.命运改变
  《左传》“庄姬之乱”的几位重要人物命运,在《史记·赵世家》中皆被改变。首先是赵朔的命运,据《左传·成公四年》载“赵朔应已死”,但在《史记 ·赵世家》中,赵朔与赵氏族人一同死于“晋景公三年”的灭门惨案,两者记录的时間差整六年。据《史记·赵世家》载,当赵朔知晓屠岸贾阴谋后,没有选择逃走偷生,而是与族人一起面对死亡,很是忠勇悲烈。其次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年龄,据《国语 · 卷十二 · 晋语六》载,“赵文子冠,见栾武子。”《左传·成公十七年》载,“晋杀其大父赵同、赵括。”古人二十而冠,《国语》记载赵武在晋厉公六年(前575)行加冠之礼,《左传》载“庄姬之乱”为成公十七年(前587年),由此可推算赵氏覆灭时赵武至少已十一岁。但在《史记·赵世家》的赵武尚是婴孩,“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尔后在赵氏门客的庇护长大。
  (三)事件主要矛盾
  《左传·成公四年》载“晋赵婴通于庄姬。”三国时期的韦昭先生对“庄姬之乱”的注解为:“姬氏,庄姬,赵朔之妻、文子之母、晋景公之女,淫于赵婴,婴与二兄赵同、赵括防之。姬谗同、括,景公杀之,文子从庄姬于公宫。”其注解受多位学者肯定。由此可知,“庄姬之乱”的罪魁祸首为公主赵庄姬,轻信谗言的晋景公是导致赵氏灭门的间接原因。但在《史记·赵世家》的记载中,赵氏家族的覆灭源自“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大夫屠岸贾策划的阴谋,“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杨、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晋景公对赵氏灭门之事一无所知,公主赵庄姬亦是受害者。《史记·晋世家》则主要讲述晋国历史,对赵氏覆灭一事只做了简单的时间交代。
  (四)小结
  综上所述,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对赵氏遗孤的书写,与《春秋》《国语》中所记载的全然不同。但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对赵氏覆灭时间的简单书写,与《春秋》《国语》相近。司马迁为何会在同本书的撰写中,对赵氏家族的历史做不同记载?这应该不是司马迁的著书疏忽,而是有意为之,从中窥探到司马迁独特的著书笔法。   四、独特的著书观
  司马迁对于赵氏家族史料采取“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态度,在《史记·晋世家》的书写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两者互为帮协,成就了赵氏孤儿的独特价值。
  (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首先,司马迁在《伯夷列传》明确谈到“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由此可以明确他在撰写《史记》的参考书为“六艺”,从而可以解释为何在《史记·晋世家》中所记载的赵氏覆灭时间与《春秋》《国语》相同。其次,司马迁尊重战国传说。他少年时期游离四方,听闻了许多关于战国遗留下来的传说,根据民间传说将其润色写书,《史记·赵世家》便是代表之一。在针对赵氏家族的书写中,司马迁采纳了可信度高的权威史料,此为“信”;同时也采纳了可信度低的民间传说,此为“疑”。虽在两种史料中赵氏家族的面貌全然不同,但司马迁没有弃用任何一个,而是将“信”与“疑”统统记载于《史记》中。这体现了他对史料的严谨与尊重,这是用“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态度选取史材的坚实力量。清代学者高士奇言“司马迁序赵氏下宫之难,文工详实,顾与《左氏》迥异,此千古奇案,自当两存之。”这亦是后代学者对史料的尊重。
  (二)倾注丰富的情感
  司马迁幼时跟随父亲读书习字、通读史书,少年时期四方阅览,这些经历为他书写《史记》奠定了坚实丰厚的文学基础与豁达开阔的世界观。不料他因李陵之祸遭腐刑身心俱损,以致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一展宏图,但他“恨私心有所不尽”,不愿父亲与自己的著书心血毁于一旦,所以他“苟忍隐活”,将心中理想灌注于《史记》的书写中,并希望通过此书名垂千史,以此实现超越当世的人生价值。李长之先生说:“司马迁作《史记》,决不像一个普通平静的学者似的,可以无动于衷地下笔着”“情感者,才是司马迁的本质。”司马迁在对赵氏孤儿的书写中熔铸了强烈丰富的个人情感,以致整个事件充满了戏剧张力与悲怆感,令人感受到他对朝堂的讽刺与深深愤懑。首先,他借赵氏孤儿事件中见风使舵的将领们,讽刺朝堂的庸碌之辈。在《史记·赵世家》所记载的赵氏孤儿一事中,屠岸贾的阴谋是赵家灭门的重要原因,将领们的肆意屠杀是其阴谋的重要助力,这群将领没有得到晋景公首肯,便轻信大夫屠岸贾的指令,对晋公实为不忠。司马迁对这群将领的刻画,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时的乌合之众,当边关传来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时,他们或真心、或假意的附和汉武帝诛杀李陵与其族人,只有司马迁刚正不阿地为李陵进谏。最终李陵族人被灭,为其进谏的司马迁受尽折磨;附和圣意的庸碌之辈步步高升,这群人和参与赵氏灭门一案的将领有何区别?其次,在赵氏孤儿中,当韩厥告知赵朔,屠岸贾的阴谋之后,正直的赵朔没有选择逃跑偷生,而是将自己的孩子妥善托付后直面死亡。帮助赵孤的两位君子公孙杵臼与程婴,前者为了保下赵孤的性命惨死刀下,后者助其孤成功复仇后自杀,然而谋害赵氏的大夫屠岸贾却成为晋国重臣……这些境况的强烈对比,让人看到了司马迁对君子遭遇不公的不忿,亦感受到司马迁对庸碌官宦的不屑与讽刺。
  (三)小结
  司马迁对于史料的尊重,及其饱含情感的书写,造就了赵氏孤儿的独特价值,亦成就了《史记》的恒久。
  五、总结
  《春秋》《国语》固然具有载史的权威性,但战国传说亦有其存在价值,不能因前者的正统权威便否定后者的意义。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权威史料与战国传说分别载于《史记·晋世家》与《史记·赵世家》,这样的著史手法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历史的不同声音,为后世留下思索空间,更展现了司马迁独特的著史笔法。
  参考文献:
  [1]沈长云.赵国史稿[M].北京:中華书局,2000.
  [2]杨伯骏.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
  [5](清)高士奇.左传记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音乐美学中,可以从音乐作品自身美学特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作品的结构、构成因素、内在特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考察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的“幕间曲”,杨子荣唱腔—— 《迎来春色换人间》为例,鉴赏该曲蕴涵的三大音乐美学原理、五种音乐美学表现形式、塑造了的五大美学形象以及作品所内含的三方面社会美学价值。  【关键词】 《迎来春色换人间》;音乐美学;
期刊
【摘要】 《灿烂千阳》围绕两个悲惨女人的命运展开,被誉为典型阿富汗妇女的血泪史。本文将结合创伤理论探讨小说女主人公之一玛利亚姆从创伤到恢复的过程。玛利亚姆用自己的一生告诉生活在苦难中的阿富汗妇女,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千个太阳终究能照亮无底的黑暗。  【关键词】 《灿烂千阳》;创伤理论;后遗症;恢复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对象,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当前现代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宣传途径的不足,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出现了忽视问题,而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正好可以对广大群众进行非物质文化知识的普及,本文就以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行分析,通过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作用、问题的阐述,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期刊
【摘要】 “巫师即女性”的观念和对女巫形象的丑恶化建构有着宗教和哲学两方面的原因,与二元对立模式下对身体和女性的贬抑有关。拜厄特在《婚约天使》中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灵媒这一群体,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建构的女性“家庭天使”形象和传统的女巫形象进行了双重解构,重新建构了一种彰显自身主体性的灵媒形象和独特的维多利亚女性形象,同时还对身心二元论进行了颠覆,破除了二元对立模式。  【关键词】 女性灵媒;《婚约天使
期刊
【摘要】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在文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呈现出较高的文学价值。《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较为独特,灵活运用语言的优势进行主体活动过程的描述,实现了欧化汉语与“京味语言”的结合使用,展现出独特的语言奇观。基于此,本文从《骆驼祥子》中京味的特色语言入手,全面展开分析,明确现阶段作品中蕴含的欧化汉语,探索语言表征中的意识。  【关键词】 《骆驼祥子》;语言风格;文化内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有所提升。现代陶艺的特点不再只是局限于日常生活的使用,更多的是结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设计的。陶瓷的设计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在原始时期陶瓷的设计主要是以自在为设计方向,到秦朝时期经历了漫长的自为式发展过程,而当今的中国陶瓷文创设计更追求以复归自然的方式结合现代化文明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更符合当代需求的陶瓷作品。  【关键词】 陶瓷文创;复归自然;陶瓷设计
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伦理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治国,还是安家都有伦理的意蕴,在校园中,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校园环境十分和谐。然而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学生思想越来越自由和越来越开放,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高校的管理工作更是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起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
期刊
【摘要】 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着一定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强化全民素养的关键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开始得到大力普及和应用,给群众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推动群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大限度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
期刊
【摘要】 《临川四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出版和研究成果丰富,以《临川四梦》插图为研究对象,可以得到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插图研究变迁史的样本,本文旨在梳理出从明清至今,较为翔实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川四梦》插图本的出版版本,以及分析随之产生的研究方法的变迁问题。  【关键词】 《临川四梦》插图; 版本梳理; 研究方法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步入新时期以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获得了人们更高的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积累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现代化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更加有利的基础,一方面能够有效强化文化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价值。本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