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数学教学应呼唤数学回归生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教师的理念应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世界;数学世界;课堂教学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再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
如在教学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了解哪些物体或包装上标有千克或克的字样。到学生上课时,学生争先恐后汇报:一袋大米25kg,一包盐500g……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教师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白:称较重的物体用kg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并理解了1kg=1000g的数量关系。通过大量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区,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例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结构,根据例题结构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问题。有的学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2个冰激凌1元钱,5个冰激凌多少钱?”“1支铅笔5角钱,6支铅笔多少钱?”
教师先肯定积极提问的学生,再让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学生不但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意识地去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获取数学知识。
三、强化数学学习的生活实践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老师要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死板地照本宣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巩固、积累、实践和创新的天地。如学习了地砖面积和房间面积的关系后,可让学生根据地砖大小和要谱的房间大小计算出需要铺一间房间的总块数,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后,可要求学生统计出全校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还可让学生随妈妈上街买菜感知1千克、500克有多重;或让学生实际测一下教室的长、宽和高,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粉刷的面积,铺教室地面所需的地砖数等。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运用及计算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五、结束语
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得好:“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确,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的命题切合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值得进一步开拓创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总之,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业军,焦深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1).
[2]邓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数学中联系生活[J].四川教育. 2006,(12).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世界;数学世界;课堂教学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再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
如在教学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了解哪些物体或包装上标有千克或克的字样。到学生上课时,学生争先恐后汇报:一袋大米25kg,一包盐500g……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教师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白:称较重的物体用kg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并理解了1kg=1000g的数量关系。通过大量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区,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例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结构,根据例题结构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问题。有的学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2个冰激凌1元钱,5个冰激凌多少钱?”“1支铅笔5角钱,6支铅笔多少钱?”
教师先肯定积极提问的学生,再让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学生不但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意识地去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获取数学知识。
三、强化数学学习的生活实践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老师要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死板地照本宣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巩固、积累、实践和创新的天地。如学习了地砖面积和房间面积的关系后,可让学生根据地砖大小和要谱的房间大小计算出需要铺一间房间的总块数,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后,可要求学生统计出全校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还可让学生随妈妈上街买菜感知1千克、500克有多重;或让学生实际测一下教室的长、宽和高,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粉刷的面积,铺教室地面所需的地砖数等。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运用及计算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五、结束语
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得好:“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确,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的命题切合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值得进一步开拓创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总之,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业军,焦深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1).
[2]邓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数学中联系生活[J].四川教育.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