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93岁高龄的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共产党的纲领与自己的价值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航空报国”宏愿,几十年如一日地省吃俭用却不断向党交纳“特殊党费”并向社会作出巨额捐赠……
  吴大观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限执着,是“两个务必”的忠实践行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实践者。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国务院国资委领导也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与充分的肯定。本刊发表吴大观同志的感人事迹,希望我们一起来缅怀他并认真向他学习。
  
  4月14日,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巡视员韩旭同志前往看望了吴大观同志的夫人华国,并送去吴老生前最后一笔“大额党费10万元”的收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也一同前往看望。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在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吴大观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是“两个务必”的忠实践行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在航空工业、军工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于党
  
  吴大观同志生在旧中国,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吴老在1938年流亡途中看过—部电影《悲惨世界》,其中有一句台词影响了吴老一生——“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2009年2月1日,93岁高龄的他在写给中航工业老干局的信上说:“又是我每年多缴党费的时候,我真诚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交出第46年多缴党费4000元,这一点绵薄之力,仅能表达我对党忠诚热爱的心意。”而在此之前,吴老已经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连续46年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1955年,国家考虑到吴老的贡献,给吴老定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六七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吴老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这一下就坚持了30年。从1994年开始,吴老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缴党费4000元~5000元。吴老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而白,百废待兴,我的工资那样高,脱离群众,为表心意,多缴党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国防急需;改革开放30年,我国还有1400万贫困人口;进入21世纪,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底子薄、科技落后,多缴党费就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
  然而,吴老自己和家人生活一直很节俭。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华国老人说:“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里,家具就没有换过。”“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单,平平淡淡,有一次,吴大观的衣服破了,女儿说要给他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
  就是这样两个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缴出巨额党费和巨额捐赠时,一点都没有犹豫。吴老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他选择参加革命跟共产党走完全是—种自觉行为,是觉得共产党的纲领与自己的价值理想相吻合。
  在文革期间,吴老受冲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他说:“历史证明,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献身航空动力 报效国家
  
  在吴大观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是与航空相依为命的。
  吴老中学的最后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吴大观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西南联大,他想尽办法改学航空专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一头扎进贵州大定的“乌鸦洞”,从此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在远涉重洋的国外学习中,亲身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华人的傲慢和侮辱,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从重工业局航空筹备组到航空部科技委,他先后主持了涡喷5、喷发1A、红旗2号的研制,在一个叫做“黎明”的工厂亲手点亮了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黎明,为后来“昆仑”和“太行”發动机的定型积累了宝责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上世纪60年代,吴老较旱地把“斯贝”发动机介绍给国内同仁,后来又亲自主持了“斯贝”发动机的仿制直至最后成功。离开一线以后,吴老还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枳研制生产有矩可循。他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吴老一生都在为理顺飞机发动机研制的体制机制奔走呼号。1998年,82岁的吴老归纳总结了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在84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撰文分析国内外飞机发动机研发的经验教训,阐述飞机发动机预研的重要性。
  吴老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可在吴老生前的自述和文章中,除了对航空工业发展的恳切建议外,更多的却是他对自己的不断反省。直到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前来看望他的刘大响、彭友梅等人的手恳切地说:“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检讨自己;第二句,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加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行;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拜托你们一定要转选给有关领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动机搞好。”
  中航工业集团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吴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当他冒着炮火发愿学航空的时候,当他在潮湿泥泞的“乌鸦洞”里埋头工作的时候,当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民不聊生的祖国的时候,当他在沈阳创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设计室的时候,当他辗转阎良为自土研制发动机挑灯夜战的时候,当他在为航空工业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的时候,“航空报国”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刻苦学习知识 心系人民
  
  吴老一辈子淡泊名利,却十分注重学习。
  他曾多次说自己的脑力不好,智力平平, 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都不是高材生,但他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因此,勤奋好学成了他一生的习惯。
  在吴老的病房里,枕边放着两份报纸和一本杂志:《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报》和《求是》杂志。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是吴老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而《中国航空报》上有关集团战略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落地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势,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印在吴老的心里。
  吴老在西南联大上航空系的时候,金希武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一定要注意阅读一些科学技术方面有影响的杂志、刊物,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句话吴老铭记一生,也坚持这样做了一辈子。在吴老的书房里,靠窗放着一张折叠方桌,就是在这里,吴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书学习,单单是读书心得笔记就写了20多本。
  吴老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职工这样做。他要求大家白天生产,晚上坚持学习,学习国外的技术资料,学习外语。在吴老的带领下,那时候的黎明厂学习蔚然成风,每天晚饭后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学习。正是这种进取精神,帮助我国嬴弱的航空动力事业走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吴老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关心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地自己爬起来。“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帮助人。”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成为吴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吴大观的业绩和优秀品格,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干部的敬佩和赞扬。作为技术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虚谨慎,注意发扬技术民主,正确决策;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轻一代:作为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风正派,敢于管理,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共產党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 罗志荣]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晋机集团公司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发展成绩,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晋机集团公司的发展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从十个方面概括了这一个阶段的发展成绩,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教诲。    发展阶段  实现由解决生存问题向谋求发展转变      晋机集团公司受经济大环境及内部主业不突出、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因素的困扰,始终无法摆脱困难的处境,一直
期刊
胡艺怀,字在国,四川泸州人,1968年生,自幼喜爱绘画。据画家回忆说:“小时候时常听父亲讲神笔马良的故事,6岁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绘画。当时家里很穷,买纸笔的钱都没有,连学费都是政府减免。我平时多半都是在地上或沙包上用一根树枝画画,老师发现了我的绘画特长,在笔墨纸张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从10岁起就有绘画作品参加县、市、省级以上展览,并多次获奖。  数十年来,画家无论自己处在何种艰难生活的岁
期刊
新中国的国庆日就是我的出生日。我是1969年10月1日出生的,在人生的旅途已走过了39次生日,细数一下,其中四次生日记忆犹新。  一次是8岁的生日。在1977年那年,我家住在兰新线的铁路小站,父亲是小站的养路工人。因为小站没有学校,我只好在一个大站的学校上小学三年级。记得那天学校在国庆前放假,我们一群孩子就像放飞的燕子一样乘一趟慢车回到了小站的家中。第二天中午,母亲煮面给我们吃,面条是杂和面的,可
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波浪式前进,在市场竞争中螺旋式上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各种批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国企改革的第一二阶段,部分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悖论”说,认为国企改革虽然使企业生产率提高了,但是企业效益却下降了,形成了生产率上升而效益下降的悖论,他们提出克服悖论的解决之道是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这种声音在国有
期刊
为总结交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推动广大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和企业文明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核工业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奖征文”活动,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从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阐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总结科学发展的经验,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征文活动历时半年。经过评委会认真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1
期刊
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努力实现从“普遍服务”到“差异服务”再到“精美服务”的新升级,就是从我愿服务、我能服务、我即服务三个维度出发,努力实现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效益的三大提升。      在过去的几年里,宁波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在不断更新技术和完善服务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在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期刊
先进集体 (32个)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
期刊
(本刊记者 胡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三届一次会员大会于2009年5月20日在京召开,王瑞祥当选为中机联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等部委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机联理事及会员单位共21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听取并审议了于珍会长代表二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机联章程修改草案、中机联二届理事
期刊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聚化于气,不断用先进文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公司在中国铁建主体文化引领下。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聚化于气”入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发展战略、两个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培育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为公司全面发展提供
期刊
策划人 李万全  据说在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每出行,不论男女都要戴上它,以彰显不同凡响的风貌。然而,时至当今,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学会并善于利用企业文化这个绚丽多彩的面具来装扮自己,为自己的企业戴上美丽的光环,以此赢得社会青睐。“梳妆打扮”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戴上文化面具“变脸”之后是不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物化于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