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运法 造化心源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汉字起源于象形,故有书画同源一说。我们的祖先发明造纸,创造了毛笔和墨,成就了中国书法、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自晋唐以来,书画兼善者比比皆是,尤其文人画的勃兴,将中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吴昌硕写过这样一联诗句:“诗文书画有真诣,贵能深造求其通”,黄宾虹曾说“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李苦禅提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他们都不同角度讲到书与画,诗与画的相互作用,正是他们在会通之际,开创了书画艺术的一代新风。
  中国画的意象美是具有不息的生命力,一旦悟得理法便可在造物与意念之间自由驰骋,开创与人不同的天地。白振奇对缶翁、宾翁的见解多有心会,求其通变,循环往复,躬行不辍,或许这正是他获得成功原因之一吧。20世纪80年代初,白振奇已在全国书坛初露头角。然而,那时他只是以特有的颖悟与刻苦的摹习掌握了唐人的法度,真正能以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写心,还是他认识到“书之为艺而进乎道”之后。中国书法艺术发端于实用.而成立于写心,写心的功能使书法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而成为所谓的抽象形式“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书法虽不模拟物象,但笔势结字的阴阳虚实,多样统一,无疑也是在渲泄造化的奥秘,势必渗入书家的感情色彩,体现其审美理想。书法虽有别于诗歌,却一样“情动于言,取会风骚之意”,虽不同于绘画,却一样“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因而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高级艺术。我欣赏白振奇的书法,首先在于他认识上的不同时流,他对书法的理解,由“法”而“理”,由“藝”而“道”,由“造化”而“心源”,不但广蓄了心田的源头活水,而且遍览古碑法帖,在广取博收,法古不泥古,以道观艺,以理运法,造化心源融为一体,致力达性情,见品格,返回自然的境界,形成了个人书法风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振奇在绘画上着意山水。他的山水画经历实景描绘,重积染,近年来重抒情,用笔重墨略色,求自然中造境。他的画不傍门户,不趋时尚,独出己意,他的笔墨扎实,画面元气充足,无论画立壁干仞,大漠落照,还是严凝雪山,或叠嶂流泉都是信笔挥扫,于有意无意之间,读画吟诗赏字,多有遐思妙趣,使其作品文化档次略胜一筹,难能可贵。我以为标志着白振奇山水画的腾飞是他深刻明了“书为心画”之后,初步找到了适合本身的绘画语言。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在艺术上的求索,确实把握了传统艺术中相通的真谛,并且在相关艺术的贯通中看到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认知与艺术观念。他正值艺术创作的盛年,在书画艺术上心态超然,我由衷的为他高兴,并祝愿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其他文献
在我国甲骨文研究领域,素有“甲骨四堂”的说法,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唐兰曾经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而在这四人中,罗振玉和王国维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唏嘘不已。今天读到的,正是王国维写给罗振玉的信札。  先来说说收信人罗振玉(186
期刊
书法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如今已呈星火燎原之势,热遍社会各阶层。从大众到专业,书法成为时下传统又时尚的中国元素话题,而这当中有喜有忧。  十多年之前,书法一直犹如被深藏的碧玉,仅在范围有限的圈子里传播。从彼时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当代书法得到快速发展,而国际间的书法交流传播活动也日愈增多,中国书法在很多世界性场合更被视为国家层面的“友谊使者”,成为重要的文化担当。但神秘而又古老的东方书法以中国独特
期刊
2018年11月25日,“‘行为世范’陈振濂專业教学团队书法作品展暨2018‘蒲公英计划’教师作品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幕。  六年前,陈振濂携手浙江日报,推出了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实施了一场关于书法的薪火传承实验。六年里,直接受益老师达上千人。  此次展览展出陈振濂及其“蒲公英计划”教学团队书法作品共计60余件。展览以“行为世范”为主题,回顾六年(2012-2018)“蒲公英计划
期刊
关于山水画中的“写生”一词,解读方式甚多,尤其在当下中西绘画对比背景下,在什么层面来谈论写生,以及如何讨论写生,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山水画,注重对自然的体验,画家推崇如南北朝时期宗炳一般“饱览卧游”,或者认同姚最在《续画品录》中提出的“心师造化”的理念,至唐代张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提出则成为了至理名言。在了解古人写生的方式上,画论中不乏记载相关的例子,如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
期刊
齐白石的山水画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但纵观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山水画创作亦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齐白石“五出五归”之后,其山水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充满个人识别性的阶段。故宫博物院收藏齐白石作品400余件,其中山水画仅15件左右,可见其山水画的数量较少,但更显珍贵。故宫博物院藏齐白石山水画的入藏途径包括收购、捐献与拨交,入藏时间跨度为1958年至1961年,藏品的创作跨度则从
期刊
疏落的大树衬托下,两三间村舍坐落于山麓。村舍为黑色的瓦房,白色的外墙、浓厚的焦墨渲染墙壁的轮廓,浓淡相间而错落有致的房顶上,一片片黑色的房瓦鳞次栉比。在房屋的前侧,白色的外墙中间,有浅灰色大门。远处,矗立着两座山峰,均为半椭圆形,一为浅蓝色,一为赭色;近处,在数株浓墨与花青绘就的大树前侧,两位老者相对而立,一人持杖,一人凝望前侧。这是齐白石(18641957)笔下的《白石草堂图》(图1)情景。在这
期刊
酒后夜上羊岩山  花气薰人梦亦香,醉眠不觉路悠长。醒来身在高山里,入眼纤云淡月光。  晨起读稿偶得  读书多是半成品,动笔无非急就章。蓬转西风风转疾,一秋辜负桂花香。  大年初二露台昼寝  曝如可献真奇物,梦自无疑仍故吾。睡起微惊生意动,漫山草木已先苏。  乘高铁回乡有作 行行止止任车忙,过眼山光接水光。心境年来知渐老,清明时节最思乡。  回乡绝句(选三)  陈年桌椅暗生光,米酒清醇板栗香。一种开
期刊
赖少其的“三写”艺术观是:写实、写生、写我。  先说写实。  一是现实主义道路,这是贯穿赖少其一生的。因为他从1939年参加革命就以文艺为武器,从军队到地方,从南京到上海,直到1959年调往安徽,再到1986定居广州,其社会身份决定了他的艺术思想,赖少其的艺术观不可能脱离社会对他的要求,这在他的作品中是可窺一斑的。其作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的特征,正折射出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方向。  二是创作方法上的
期刊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9月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而馆藏的齐白石作品全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收购,本文仅对馆藏齐白石作品中的山水画精品进行初析,期以一斑而窥齐氏艺术之全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齐白石山水画并不算多,但就时间跨度而言,从其早期山水,约1910年创作的《白云红树》,到1919年“衰年变法”前后寄居法源寺期间创作的《山水四季屏》,再到2
期刊
王振羽繪画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