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来“前景”入佳境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前景”,就是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忽略“前景”的存在,而这也正是镜头画面设计的巧妙所在,让“前景”可以不露痕迹地发挥作用。可以说,恰当地发挥“前景”的作用,能使画面感觉更加细腻且耐人寻味。但同时也应注意,“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若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则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
  由辽宁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党建人物专题片《为了那一句承诺》,在塑造典型人物过程中镜头表现丰富多变,时而大气时而细腻,给片子带来了张弛有度的美感。而片中的“前景”镜头设计也颇为精巧,为我们的党教制片工作提供了启示。
  如何用“前景”烘托美感?从视觉感受的角度出发,应该说“前景”与美感息息相关。一方面体现在画面能够第一时间冲入视觉感受的色彩表现上,“前景”会如“绿叶衬红花”一般默默调节着画面的色彩搭配,通过人为地增添画面中缺少的色彩,避免镜头画面色彩过于单一或色调不太和谐。另一方面,这份美感体现在进一步加深视觉印象的画面层次上,“前景”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利用画面的纵深空间,形成透视感。尤其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因此,富有装饰性的“前景”,往往可以赋予画面一种图案美与和谐感。在专题片《为了那一句承诺》中,当讲述到主人公经过种种努力将一个贫穷落后村转变成为富裕文明村时,镜头拍摄到村民的幸福生活,巧妙地将粉红色的丛丛花朵作为“前景”来映衬后面村民微笑的面容,画面既色彩突出又温馨和谐。
  如何用“前景”表达逻辑?无论是“前景”还是“后景”,都是相对于镜头所要表达的主体景物而言的。要当好镜中主体的“左膀右臂”,“前景”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画面完成内在逻辑信息的表达。从直观角度讲,“前景”可以有效交代客观信息,包括环境要素、背景要素、关系要素等,可以渲染现场的环境气氛,赋予画面在时间、地理环境和季节上的显性特征,使画面的主题得到更准确的表现。从感受角度看,“前景”可以帮助观者在心里完成对主体的认知和感受,比如通过虚化前景、实化主体,在对比反差中完成对主体的塑造。在专题片《为了那一句承诺》中,当叙述到主人公整肃村务制度时,画面以两位村民的背影作为“前景”,将镜头居中正面对准了正在向村民监督小组汇报财务支出情况的财务管理员,同时将“前景”与主体设置为前虚后实,既交代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又交代清了事情的背景信息,其内在逻辑就这样简单明了地传达出来。
  如何用“前景”激发联想?好的主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恰当地运用“前景”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境。“前景”虚化是一种有益尝试,而更难能可贵的技法则表现在虚与实的对比和转化中。虚与实的转化,是建立在单纯虚化“前景”基础上的更高级别的构图设计。先突出这一个、淡化那一个,后又突出那一个、淡化这一个,不禁会引发观众展开联想:镜头到底是想表达怎样的内涵和情感呢?虚实转变,一方面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通过设备的使用来得以实现,比如调节景深,在拍摄人物“前景”的虚化效果时,可以让“前景”尽量贴近镜头前端,这样就能获得较好的”前景“虚化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摄制当时没有考虑到要进行“前景”的设置,适当地通过后期制作也可以达成或接近这样的效果。但切记在利用“前景”进行构图时,务必时刻明确“前景”与主体的关系,勿因滥用“前景”而干扰了主体。在专题片《为了那一句承诺》中,讲述主人公为村里谋发展、兴产业的事迹时,两次将党旗作为“前景”来聚焦主人公。镜头中先是用较短时长聚焦“前景”党旗,虚化主人公;随后马上转变为党旗虚化,将焦距对准主人公展开讲述,这样观众自然而然就会从主人公的事迹联想到他作为党员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宗旨的践行。
  镜中自有千般景,妙运匠心佳境来。
其他文献
三十五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李保国同志的事迹让人钦佩而又感动。今年4月10日,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58岁的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留给人们无限的怀念和悲痛。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做出了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这是对李保国的高尚
期刊
有一次基层站点组织集中收看党建工作片,有党员表示,不用看,不看也知道是啥内容。这怎么可能呢?笔者当然不信。可是那党员却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片子不都是一个套路吗,一说起工作,画面就是领导开会;一说起落实,就是领导到基层视察,慰问贫困孤老。不管啥片子,画面就是这一个格式,看得多了,就“不看也知道”。笔者还是不信,就找出一批工作片来挨个看了一遍,看后不得不服气,还真是这样的。难怪基层党员群众如今不喜欢看
期刊
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农村里。由于从小目睹家乡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民穷财尽的悲凉景象,就此坚定了要造福人民、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毕生志向,发出了“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的铮铮誓言!刘志丹的一生,正是以其对党忠诚、公道正派的赤胆忠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之意,甘于奉献、积极作为的无私情怀,不惧风险、迎难而
期刊
在新疆霍城县的其尼巴克村,一提起古来赛姆·.托乎提,各族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这女子可厉害,是我们村的种花女状元!”但等见到本人,打探起她种花的故事时,她却谦虚地说:“乡亲们夸过头了,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女人,全靠远程教育帮忙,才有了今天的名声。”于是,在记者的要求下,她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和远程教育“不得不说的故事”。  其尼巴克村是个人多地少的小村子。古来赛姆家就三亩地,和其他村民一样,夫
期刊
为了那一句承诺你守望大山,为了那一句承诺你芬芳沃野,为了那一句承诺你不忘初心,为了那一句承诺你笃定执着。天上的繁星多呦,你就是百姓心中最亮的那一颗!  字幕:上任二十年来,唐玉超每年都对村民做出承诺。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做出承诺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在中国人眼中却贵于黄金、重于生命。二十年前,在辽东山区一个不起眼的村庄里,正是这个朴实汉子的一个承诺,开始了八家子村的一场美丽嬗变。  同期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着力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组织部门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严的要求和实的标准,扎实做好新常态下的党员教育工作。  准确把握新常态,明确党员教育工作新要求。新常态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要求找准努力方向,使党员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中青年党员群众向城镇转移,留守人群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4年年底,全国外出农民工达到16821万人。传统的远程教育站点模式已不能有效覆盖全体农村党员。同时,在“互联网+”的直接影响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多形式移动终端在中青年群体中广泛普及,
期刊
红红的草莓个大味甜,这样的草莓谁不爱?这不,在辽宁省抚顺市上年村史岩华的大棚里,前来采摘的市民是边尝边夸,纷纷表示:“下次还来!”看到如此红火的景象,史岩华忍不住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能有今天的兴旺,全靠远程教育帮了我的大忙啊!”  早在2009年,史岩华就开始种草莓了,不过那时技术还有些“原始”,就是在大棚里的露地上直接栽种,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可这她就很知足了——上年村靠近城区,地少人多,
期刊
“谢谢梁雪姐姐帮我重返校园。我会努力读书,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话还没说完,河北省景县杜桥镇九年级一班的张佳慧已经泣不成声。帮助失学的小佳慧重返校园,这只是梁雪利用远教平台帮扶身边弱势群体的爱心举动之一。作为2011届景县景州镇南关南村的大学生村官,梁雪在当初并不被乡亲们看好的情况下,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真诚无私的奉献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将爱心播种  南关南村有个残疾人叫王刚,因
期刊
已经数不清拍摄过多少优秀党员的事迹了,每一次拍摄对于我来说,都犹如心灵的洗礼,更是对技能的锤炼,让我收获了党教制片领域新的感悟与成长。而这其中如果说哪一次拍摄让我体会最深,那无疑就是对卢玲的拍摄了——一位在山村小学从教三十八年的老师,用默默的奉献,为观众解读出了“坚守”的定义,更让我深深懂得了,党教片的真谛应该如何去体现。  老曲重唱出新韵  对采访卢玲的动议,最开始很多人都是有疑义的,他们的理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