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qkxx03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下肢淤积性皮炎的疗效。

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下肢淤积性皮炎患者52例,共60条患肢,利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肢随机分为分为联合组、黏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患肢。3组均先接受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组肢体在激光术中同时注入泡沫硬化剂后,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黏多糖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对照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4周。记录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

联合组、黏多糖组、对照组治疗前EASI(分别为9.64 ± 4.58、9.94 ± 4.18、9.50 ± 4.41)、VAS(分别为7.25 ± 1.29、7.50 ± 1.19、7.45 ± 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52、0.218,均P > 0.05)。治疗4周后EASI分别降至3.54 ± 1.57、5.86 ± 2.39、7.04 ± 2.75,VAS分别降至2.35 ± 0.67、3.85 ± 0.67、4.65 ± 1.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 ~ 18.80,均P < 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EASI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 < 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VAS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 < 0.05),黏多糖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于淤积性皮炎,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短期疗效优于仅联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瘙痒的改善优于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亚基因永生化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组)、6.25、12.5、25、50 mg/L茶多酚与H8细胞共孵育24、36、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孵育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不同浓度茶多酚孵育H8细胞24、36、48 h可抑制H8细胞的增殖,12.5 mg/L茶多酚可
期刊
期刊
目的鉴定1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方法取2017年12月18日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选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产物后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脓肿分枝杆菌序列比较同源性。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分离株。结果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3—2017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16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11岁,中位发病年龄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0个月。发病部位:上肢10例(上臂7例、肩部2例、前臂1例),面部4例,颈部2例。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可推动的红色肿物,呈水疱样外观,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毛细血管
目的构建针对沙眼衣原体的活性噬菌体,并评估其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方法将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IN5序列与M13噬菌体重组,获得重组M13-IN5噬菌体。利用PCR扩增、酶切、测序重组噬菌体基因,验证目的片段是否成功插入;通过噬菌斑形成实验检测重组噬菌体的活性。利用CCK8法检测效价为1011噬斑形成单位(PFU)/ml的M13噬菌体和M13-IN5重组噬菌体对Hela细胞增殖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