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21扩增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a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q21扩增(简称1q)对硼替佐米(Bt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以2009年11月至2016年8月180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伴与不伴1q的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对Btz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R2分析平台,比较伴和不伴1q MM样本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

①180例患者中,男98例、女82例,中位年龄60(33~86)岁。1q发生率为51.1%(92/180),174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其中1q组88例,无1q组86例。②1q组和无1q组伴del(1p)的发生率分别为27.8%和9.4%(χ2=3.71,P=0.040),伴IGH重排的发生率分别为72.2%和57.6%(χ2=4.09,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1q组和无1q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5.0(95% CI 15.0~22.1)、20.3(95% CI 20.7~31.2)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9.4(95% CI 28.9~38.7)、44.0(95% CI 36.4~47.6)个月,1q组较无1q组均显著缩短(P值分别为0.029、0.038),且1q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PFS:HR=1.910,95%CI 1.105~3.303,P=0.020;OS:HR=2.353,95%CI 1.090~5.078,P=0.029)。④伴1q患者中,Btz治疗组深度缓解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明显优于非Btz组(62.1%对40.0%,P=0.032),序贯auto-HSCT组较非移植组PFS期明显延长(19对13个月,P=0.048)。⑤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有1q和无1q样本的基因表达谱不同,1q上调1q21区>50%基因表达,并导致1号染色体及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异常,差异显著的基因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等相关(P值均<0.001)。

结论

1q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其常伴del(1p)和IgH重排等,Btz诱导治疗可明显提高1q患者的深度缓解率,但不改善患者的总生存,而序贯auto-HSCT巩固治疗则可能延长PFS,基因表达谱分析可能有助于解析1q高危的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初诊AITL患者资料。采用ROC曲线计算LMR临界值,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MR和低LMR组,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P
期刊
期刊
目的明确西罗莫司体外对K562细胞系、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向红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系及治疗前PRCA患者、正常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系甲基纤维素培养基诱导其向红系分化,观察10、100、1 000 nmol/L西罗莫司对红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在PRCA原代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患者自身血清,观察各组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重轻链(HLC)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3至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5例MM患者,连续收集其治疗过程中115份血清。采用常规M蛋白检查及HLC比值(rHLC)法同时评估疗效。结果①45例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43~80)岁,其中IgG型27例(IgGκ 12例,IgGλ 15例),IgA型18例(IgAκ和IgAλ各9例)。②治疗前
目的观察供受者性别组合对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HSCT的1 1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性别组合分为供受者性别相合组、不合组,并进一步分为男供男、女供男、女供女、男供女4个亚组。比较各组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非复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