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时间也越来越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介绍了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对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建议从提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对资金的控制、加强预测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建立健全风险监控系统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方面来完善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
【关键词】 建筑企业 项目风险管理 现状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当前处于高峰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投资主体也逐步多元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也越来越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这样在降低施工作业风险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项目工程按照既定的进度开展,以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1、人员方面的风险。建筑企业大都实行承包经营管理,一方面,对人员的引进把关不严。有些建筑企业的招工过程流于形式,只注重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相关资料,忽视了对这些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另一方面,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不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或者缺乏管理经验,或者缺乏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不够高。另外,项目经理权力与责任的巨大反差使得工程项目承包制度先天具有高风险,有些项目经理在私吞项目资金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些都给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完善、不全面,文字不严密细致,使得合同存在漏洞,例如:合同的条款上没有转移风险的索赔、担保以及保险等相应的条款,缺少因为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条款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存在不平衡条款。(2)分包商方面。建筑企业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不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分包工程,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3)发包人的资信方面。发包人的经济状况恶化,履约能力减弱,无力支付剩余工程款,或者发包人的信誉差,不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进行结算,有意拖欠施工企业的工程款。
3、经济方面的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以及投标者须知等都有潜在的经济风险,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究分析。(2)市场价格方面。主要是材料市场价格、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等实施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没有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尽管有些建筑企业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是还仅仅局限于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一些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的措施,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缺乏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重视工程数量和质量,忽视了施工技术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2、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以及程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主动实施风险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索赔意识淡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体现着其的利益,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对合同的管理和对索赔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相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范外界风险的关键性措施。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利润增加10%~20%,而通过优化技术使工程项目增加的利润不会超过5%,可见,合同管理在增加建筑企业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4、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在投标期很多承包商都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施工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估计不足,没有充分预测,使得风险到来时,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只靠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风险管理的成效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的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新的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管理人员能够懂得新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无资质企业挂靠和非法转包,对发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以及资信等进行严格考察,避免承担工程项目的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于那些风险较大、工程复杂的项目,建筑企业应该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减少由于承包者自身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从内部加强对工程资金的控制。工程款必须要进企业的账户,经企业审查后再拨付项目部,严格监控工程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纠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与业主进行约定,工程款不打入指定的企业账户,产生的后果由业主承担;在选择投标工程和项目部时,对于那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项目经理承担。
3、加强预测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加强对预测和决策过程的风险监控是建筑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调查和预测,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并研究相关的文件,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研读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等,将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找出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引发较大损失、出现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针对每一类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并制定风险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的应急对策。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内部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定期进行分析,识别企业资金、财产和效益等面临的风险,此外,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还应该了解本企业公共关系网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给企业有效化解危机提供品牌支持。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首先,事前监控主要是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采取超前或者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在监控过程中有风险发生的征兆,应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事中监控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以施工项目为中心,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上设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给项目的成功奠定组织基础。再次,事后监控是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工程项目管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不发生大的偏差,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成计划假设、风险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5、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可以转移、分散的,关键是处理风险的方法手段要正确,策略要得当。在防范和规避某些风险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减少相关损失。例如: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可以通过联合承包、工程保险、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等方式转移风险;承包商也可以在施工技术图纸和合同管理上,找一些有利于承包者的条款和数据,避免损失或者保证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时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并控制风险,才能使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建筑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5).
[2] 程海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浅析[J].企业经营管理,2010(5).
[3] 周圣: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1(12).
[4] 门小静、余建: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
[5] 胡波:浅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教导刊,2010(7).
【关键词】 建筑企业 项目风险管理 现状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当前处于高峰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投资主体也逐步多元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也越来越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这样在降低施工作业风险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项目工程按照既定的进度开展,以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1、人员方面的风险。建筑企业大都实行承包经营管理,一方面,对人员的引进把关不严。有些建筑企业的招工过程流于形式,只注重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相关资料,忽视了对这些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另一方面,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不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或者缺乏管理经验,或者缺乏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不够高。另外,项目经理权力与责任的巨大反差使得工程项目承包制度先天具有高风险,有些项目经理在私吞项目资金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些都给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完善、不全面,文字不严密细致,使得合同存在漏洞,例如:合同的条款上没有转移风险的索赔、担保以及保险等相应的条款,缺少因为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条款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存在不平衡条款。(2)分包商方面。建筑企业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不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分包工程,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3)发包人的资信方面。发包人的经济状况恶化,履约能力减弱,无力支付剩余工程款,或者发包人的信誉差,不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进行结算,有意拖欠施工企业的工程款。
3、经济方面的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以及投标者须知等都有潜在的经济风险,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究分析。(2)市场价格方面。主要是材料市场价格、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等实施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没有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尽管有些建筑企业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是还仅仅局限于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一些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的措施,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缺乏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重视工程数量和质量,忽视了施工技术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2、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以及程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主动实施风险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索赔意识淡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体现着其的利益,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对合同的管理和对索赔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相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范外界风险的关键性措施。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利润增加10%~20%,而通过优化技术使工程项目增加的利润不会超过5%,可见,合同管理在增加建筑企业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4、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在投标期很多承包商都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施工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估计不足,没有充分预测,使得风险到来时,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只靠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风险管理的成效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的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新的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管理人员能够懂得新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无资质企业挂靠和非法转包,对发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以及资信等进行严格考察,避免承担工程项目的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于那些风险较大、工程复杂的项目,建筑企业应该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减少由于承包者自身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从内部加强对工程资金的控制。工程款必须要进企业的账户,经企业审查后再拨付项目部,严格监控工程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纠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与业主进行约定,工程款不打入指定的企业账户,产生的后果由业主承担;在选择投标工程和项目部时,对于那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项目经理承担。
3、加强预测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加强对预测和决策过程的风险监控是建筑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调查和预测,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并研究相关的文件,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研读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等,将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找出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引发较大损失、出现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针对每一类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并制定风险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的应急对策。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内部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定期进行分析,识别企业资金、财产和效益等面临的风险,此外,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还应该了解本企业公共关系网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给企业有效化解危机提供品牌支持。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首先,事前监控主要是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采取超前或者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在监控过程中有风险发生的征兆,应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事中监控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以施工项目为中心,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上设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给项目的成功奠定组织基础。再次,事后监控是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工程项目管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不发生大的偏差,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成计划假设、风险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5、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可以转移、分散的,关键是处理风险的方法手段要正确,策略要得当。在防范和规避某些风险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减少相关损失。例如: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可以通过联合承包、工程保险、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等方式转移风险;承包商也可以在施工技术图纸和合同管理上,找一些有利于承包者的条款和数据,避免损失或者保证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时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并控制风险,才能使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建筑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5).
[2] 程海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浅析[J].企业经营管理,2010(5).
[3] 周圣: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1(12).
[4] 门小静、余建: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
[5] 胡波:浅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教导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