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态文学的思考及发展探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生态文学以“自然力量、敬畏自然”“拓荒精神”“灵魂洗涤、打动心灵”和“生态灾难”等为主题,以美国社会整体发展为脉络,进行着从殖民地时期就已开始的美国社会生态描述、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描述、人类的自然性描述以及对人类自然行为的批判。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发展,未来的美国生态文学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精神”的代表,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这也是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具有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 生态精神 美国文化 文化发展
  美国生态文学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代的长期发展,出现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和作品。这些早期的文学作品既描绘了自然力量、抒发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展现了美国“大陆荒野、无人开拓”的自然景象;有些则表达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宗教信仰的呼唤。而当代生态文学更多地以“生态平等”“生态灾难”等为主题,深刻描述了美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的自然性。这也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因此美国生态文学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精神”的代表,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生态文学概述
  (一)美国生态文学的含义
  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及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从这个概念可以分析出,生态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子结构,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去描写人类社会,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的价值在于展示人们在自然中进行生活之后所诞生的一系列思想。美国的生态文学是指发源于美国,由美国文学家和作者们所创作出来的那些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各种思想和观点。
  (二)探讨美国生态文学的意义
  美国的生态文学是世界生态文学中发展较早的一支,因为早期的生态文学中蕴含了大量的宗教思想,对当时美国的建立以及后来整个西方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涌现,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已经不单纯是崇拜和敬畏,现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攫取以及文化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展示,使美国的生态文学开始朝向单纯的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文学领域所讨论的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处理的问题。
  二、现代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状况
  文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高度结晶,文学发展的水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有巨大的关联性。我国在古代时期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先水平,因此有古风诗赋、唐宋辞藻,并在近代小说文学的发展中创立了一个高峰;而在现代社会,西方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极大发展,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美国的生态文学也因此产生了变化。
  (一)文学主题的发展
  在被殖民地期间,美国生态文学的主题以描绘自然力量、抒发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为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普利茅斯种植园记事》《旷野的呼唤》《纽约记事》等。这些作品中大多展现的是美国大陆当时的荒野、无人工开拓的自然景象,或者是对荒野生物的直接描写[1]。例如,在《旷野的呼唤》中,杰克·伦敦穷尽笔墨,描述一只狗在旷野当中回归狼群的经历,以表达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宗教信仰的呼唤;而在现代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中,卢梭以《瓦尔登湖》的优美打动读者的心灵,寻求在自然中得到灵魂的洗涤;默温则以诗集《林中之雨》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担忧;美国当代作家德里罗在其叙事小说《白噪音》当中,以“生态灾难”为主题,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当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批判。
  (二)文学作家的发展
  美国文学作家是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实践者,文学作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美国现代生态文学的发展步伐。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作家多来源于欧洲大陆,或者其思想起源于欧洲大陆,而出身于宗教,成了这个时期美国文学家的普遍特征[2];在现代美国文学作家当中,虽然有很多是直接出身于文化世家或者文学院的,但也不乏大量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作者,例如,海明威出身于农舍,福纳克则出身于铁路世家,其祖父既是军人,又是一个商人。文学作家的出身和多样化的社会经历,决定了现代美国生态文学所要表达的思想已经不再是对自然的敬畏,而是从作家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出发,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美国当代文学作家中涌现出不少女性作者,如玛丽·弗里曼、雷切尔·卡森等。女性作家的出现使美国生态文学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超出了人与自然的范围,“人类的自然性”成为女性作家共同关注的主题。
  (三)文学影响力的发展
  文学影响力是文学作品所引起的社会思潮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还包括文学作品间相互的影响。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生态文学对荒野的大量描述引发人们对自然、对宗教的深刻思考,使美国民众在国家初建和发展时期能够保持思想上的一致,即由于宗教的羁绊所展现出来的团结和开拓的精神;而在现代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中,大多是对自然的美好描述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担忧,文学家们以诗歌和小说、散文作品不断激起民众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反思、对自己进行自然开发的反思,对生活信念的反思,因此,现代美国生态文学也促进了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盛行[3];另外,现代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不仅对本国民众产生影响,同时也由于文化交流的便利,对其他各国的读者产生影响,由生态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作品越来越多,可见现代美国生态文学影响力之深远。
  三、美国生态文学对世界文学及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   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度结晶,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生态文学是对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的自然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使生态文学发展结构更清晰
  生态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文学结构,而是世界各国文学作品中都包含的内容。但是,由于美国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环境保护主义思潮的快速蔓延,生态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文学研究者和文学评论者们提到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使各国文学作者、文学研究者和文学评论者都开始重视生态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我国也将生态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主题,进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讨论,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脉络为我国生态文学研究提供清晰的研究思路,而我国当代文学作者们,也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其中优秀的作品有徐刚的《拯救大地》等,作家们通过阐述本国的自然环境,描述山川之美,提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学思想。
  (二)促进世界文学发展的多样化
  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想,但是,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对整个世界文学发展来说却是没有国界,也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限制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家和文学研究者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以及研究的新思路。随着对美国生态文学的宣传以及对美国生态文学研究的深入,美国生态文学发展对世界文学发展的作用已经不仅限于增加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内容,世界各国文学都因为汲取了美国生态文学中的一些思想,并对这些思想进行本土化的加工,使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学产生了各种创新。
  (三)生态文学中的批判思想引发人类文化反思
  在现代美国生态文学中,批判思想成为文学作家们在行文中常常表现出的思潮。1962年美国生态运动发起人之一,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雷切尔在书中明确指出了环境污染对妇女儿童以及有色人种和社会底层人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批判了美国社会当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忽视,这实际上也是对美国社会不公平一面的强烈抨击[4];而另一些女权主义者则从文学作品本身去思考人类社会的“生态平等”,朱新福在美国生态文学研究中指出:美国女权主义者发现在英语中,人们常常用代表女性的且具有性别歧视特征的词汇来描绘自然,例如自然被强暴、被制服、被征服、被控制,她的“秘密”被“揭穿” ,“处女林被砍到了”,类似的表达数不胜数,这实际上是对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歧视[5];培根把自然比喻为女性,又经常把物质描绘成女人甚至妓女形象,对此,麦茜特对地球母亲形象的毁灭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她认为“自然不能控告她尊严的长袍被男人的恶劣的行为撕碎”,这是对人类不尊重自然行为的有力批判。
  四、美国生态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科技的持续进步以及人类思想的不断升华,美国生态文学在未来有望成为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学,美国文学将继续以美国社会整体的发展为脉络,进行美国社会生态描述、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描述、人类的自然性描述以及对人类的自然行为进行批判。以此为脉络,美国生态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特点。
  (一)生态文学将更加关注生态的“大环境”
  “生态”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的总体,无论是地球本身所具有的那些原发性的生物和生物结构,还是由于人类人工创造出来的城市还是人类自身,都是生态中的一部分,甚至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人工智能,都是生态发展的产物。这就意味着美国生态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生态“大环境”:生态文学所讨论的主题,在拓荒时期为自然所带给人们的灵魂冲击;在浪漫主义时代为自然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在后现代和当代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在未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家们将从生态的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性”、人性中所展示出的自然性都将是生态文学所讨论的主题。其中,人类如何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自身的反思和文化建设,将是美国生态文学的主要内容。
  (二)生态文学发展中多个国家文化元素的注入
  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国家和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西方国家多建立“孔子学院”、东方国家对西方文明的推崇、我国对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宣传以及文学作品的编译,都展示了当今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融合”特征,在这样的文化发展环境下,美国生态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汲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美国摄影师、记者、生物学家和文学家进入我国进行自然环境考察,以游记为主题撰写我国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风貌,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一,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元素注入美国生态文学的过程。随着各国文化融合的节奏加快,美国生态文学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的描述,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家们,也将加入对美国生态的讨论当中。
  (三)生态文学将成为生态精神的代表
  文学所具何种精神意义,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和每种文学思潮发展最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文学发展的最终使命。通常情况下,一种文学思潮即当时社会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影射:殖民地时期的美国生态文学代表了拓荒时期的美国精神;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生态文学代表了美国社会“小康”状态;现代美国生态文学则展示了当代美国人对自然的反思。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发展,未来的美国生态文学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态精神”的代表,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地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美国生态文学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具有的精神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美国生态文学是发源于美国,由美国文学家所创造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作品以及作品中展示的生态思想。美国生态文学从殖民地时期就诞生了,可以说是与美国国家建设和发展同步的,因此在生态文学中也常见一些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近现代的美国生态文学关注通过描述自然魅力引发人们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思考;除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美国生态文学还重视从自然的角度对社会关系和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反思,因此,批判成为现代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主流。随着生态文学思潮的扩散,美国生态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关注生态的大环境,文学整体会显示出国际化的趋势,最终,生态文学会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态精神之代表。
  【参考文献】
  [1]Jonathan Bate.Romantic Ecology:Wordswor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Tradition [M]London:Routledge,1991.
  [2]Glotfelty, Cheryll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是社会舆论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当前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出发,以经管类课程为例,基于韦纳归因的一般模型,从学生、老师、教学管理等方面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只有把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
明末清初紹興文人魏方炿的詩文集《問霞閣集》中收有雜劇三種,分别題爲《問霞閣山水情詞》《問霞閣天涯知己詞》《問霞閣花約小詞》,古今戲曲書目未見著録。筆者將其命名爲《
【摘 要】英国早期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通常命运悲惨,本文从具体小说入手,对女性悲惨命运的表现及根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英国 早期文学 女性命运 悲惨  英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命运曲折回环,将妇女问题与英国早期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反映出当时的人类生存状态,通过女性特有的个性特征以及文化身份,来展示广阔的人生经验以及社会背景。本文从英国早期著名文学作品入手,试图分析早期英国文学中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竞争的激烈性日显突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构建一套完全
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对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想进一步发挥它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意识形态主导权,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
兴趣教学法就是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又以棉纺织工业部门为先导产业。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具有广阔的棉纺织品需求、消费市场,人们对纺织品需求和消费的增加,成为促进英国工业
小学数学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题型。当前,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