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诗情,趣味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作家之一。由于深得古典文化的熏陶,他的散文自然而然地渗透着古典绘画的意蕴、古典诗词的意境以及传统文人的意趣。读他的散文,总能感受到浓郁的书卷气和醇厚的文化味。他的散文代表作《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有画意,有诗情,有趣味。
  画意
  且读下面这段文字: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这段文字,极有画意,其用色丰富而不失雅洁,深得丹青妙趣。请看作家的用色:芦花之白,桕子之白,红叶之红,乌桕树之黑,草色之赭,草根之绿,青天碧落之青碧。色彩丰富,然而并不凌乱,而是比率适宜、搭配和谐、布局有序。以天空的青碧色为基调,以芦花的白色为背景,以枯草的赭色和草根的绿色为衬托,以红叶的红色和乌桕树的黑色为点染,多种色彩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丰富,但并不秾艳。作者以“色彩”作为视角,准确地表现了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色。这种景色与北方雄浑肃穆的景象迥异,也与两广的温暖舒适不同,江南的冬景衰败中蕴藏着春天的生机,静默中潜伏着生命的喧闹。作者通过色彩,准确地表现了江南冬景的地域特色。
  当然,这种色彩及构图,并不完全是原生态的,而是经过作家眼睛的过滤与裁剪的,是合乎画意的。这种以色彩来表现景物的写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常见。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王维的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于在古典文化浸淫日久,郁达夫举笔之间便自然地流露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所以郁达夫的散文,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是很有道理的。
  诗情
  且看以下这段文字: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
  写散文,并不是翻拍生活,而是将生活艺术化。生活是本色的,也是芜杂的,而进入文学之后的生活,必须是有序的,合乎审美要求的。“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清·吴乔《围炉诗话》)和绘画艺术、摄影艺术一样,散文在表现生活的时候当然也是经过了视角选择和素材裁剪,去除了那些芜杂的部分,留下了合乎画意的部分。而取与舍的标准,便是作家的“趣味”。郁达夫热爱江南,他心目中的江南是可爱的、温暖的、有情趣的、风雅的,于是他将江南美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彼时江南农民的生活未必过得诗情画意,贫穷和饥寒的苦恼恐怕比诗意的悠闲多得多,但进入了文学,他们便成了“画中人”,成了艺术家眼中的风景,漏雨的茅屋也成了风景,昏暗的油灯也成了风景。一切都投射出悠闲的情致,产生了和谐的氛围。
  读这段文字,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画家吴冠中的系列作品《江南水乡》。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他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画面简约大方,意境悠远,清丽古朴,耐人寻味,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完美地表达了东方审美的内涵和韵致。
  趣味
  这里面包含了自然风貌的生趣,民俗生活的情趣,文人墨客的雅趣。
  《江南的冬景》是文学画廊里的小型画展,它主要展出了三幅图画:第5段可称为“寒郊冬景图”,第7段可称为“微雨寒村图”,第8段可称为“江南雪趣图”。这三段文字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是最值得品读欣赏的段落。三段文字并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也不是同一视角的,而是变化的、深化的。“寒郊图”描绘的是自然的江南,以植物的形与色来表现江南冬天的山川风貌;“微雨图”表现的是生活的江南,是从人文视角观察到的,以市民的生活表现江南的风情世故;“雪趣图”表现的是文化的江南,是从古典诗词、古典文化视角联想到的江南古雅的文化情趣。作者在描绘每一幅图景时,都不忘用人物的活动来点缀画面,景物中因有了人的活动,那原本可爱迷人的景色便有了生活气息,这也是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状物散文的最大不同。三幅画,从自然到生活再到文化,由实入虚,腾挪变化,层层深化。如果说整篇文章娓娓道来如同一条涓涓细流,那么这三幅画便是激起的三朵浪花,姿态各异、风情万种。
  画意、诗情、趣味,寄托了中国文人对生活的审美期待。乡村的题材,和谐的氛围,悠闲的情致……郁达夫用绘画的手法,优雅自如地将江南水乡的种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这样的意境的确太美了,蕴含的是深厚的东方文化的中国江南的美。
  郁达夫以一种文化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审美的生活。它代表的是平和、悠远、宁静的生活节奏,是不争、不急、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是世俗、市民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特有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它暂时抚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容留他们奔波的脚步,安放他们漂泊的灵魂。这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生活,是文人审美化了的对象,是文人心灵的外化。从陶渊明开始,到王维,再到郁达夫,中国文人一直都在追寻某个地方能够让自己的心安稳下来,于是,陶渊明找到了南山,王维找到了辋川,而郁达夫找到了他的故乡——水乡江南。
其他文献
埃德蒙·威尔逊说:“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这无疑是对简·奥斯汀极高的赞誉。奥斯汀的作品幽默而又不失思考,阳光而又不失理智,以其独特的文学气质对当时哥特式的、矫揉造作的文学创作给予了打击。说到奥斯汀的作品,一定不能够错过的便是这一部——《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讲的是傲慢“高冷”的达西与对他抱有偏见的伊丽莎
期刊
自从搬到城里之后,我就甚少回农村,甚至有时过年也不回去。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年货都不再自己动手制作,取而代之的是买来的琳琅满目的年货。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头就泛起记忆的涟漪:那时候,农村过年氛围很浓郁;那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地,过年才会回家;那时候,奶奶还在世;那时候,年货都是奶奶和外婆亲手做的。  小时候在农村过年,虽然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但内心总是充满喜悦。过年前几日,爷爷奶奶会扎起扫帚,把
期刊
一  “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当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知识和观念驯化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读懂周晓枫的《斑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文化是一种启蒙,但文化也会成为一种遮蔽。文化在我们的人格中建立起了种种观念:美丑、善恶、是非、强弱、尊卑、荣辱、公正、秩序、自由、道
期刊
陈奂生想,他和吴楚之间,其实也谈不上交情,不过认识罢了。要说有什么私人交往,平生只有一次。记得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听那话音,像是特地来体验体验“漏斗户”的生活改善到什么程度的。还带来了一斤块块糖,给孩子们吃。细算起来,等于两顿半饭钱。那还算什么交情呢!说来说去,是吴书记做了官不曾忘记老百姓。  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褥上拭了拭,便睁开来细细打量这
期刊
“杨树,你看,那儿有滑索!”珂珂激动地说。  “滑索?在哪儿呢?”我转过身,循着珂珂手指的方向看去。  哟,一条粗粗的长长的绳索,一个高高悬在空中的黑色座椅,这滑索好高呀!  我刚燃起来的激情一下子被扑灭了。这滑索也太可怕了吧!我心里暗暗嘀咕。“珂珂,我在这儿等你,你去滑吧!”我推了一把珂珂,自己却往后缩了缩。  “不要,我们一起玩!”珂珂拉着我的手,一下子把我拽到滑索旁,“来,上去!”  當我把
期刊
赵执信与洪昇在王士祯府中论诗。洪昇说:“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王士祯笑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洪昇乃服。  这段论述,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中的“完整与精粹”。洪昇
期刊
来,我们先做个有趣的游戏,如果你现在就有兴趣,建议你看完游戏规则就不要看下文了,把游戏做完了再看文章会更有意思。  你得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白纸,然后找一个闹钟——你的手机里就应该有,把闹钟设置到五分钟之后闹响。准备游戏:围绕着“责任”,你想到什么,把你所想到的一切写在纸上,要求是丝毫不停顿地写下去;不要去管什么章法,也不要考虑语句是否通顺,前言不搭后语也别去理它,字写得好差正误也不去理,不停地写下去
期刊
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刊自3月12日发布征文启事以来,广大学生踊跃参与,熱情高涨,共收到五百多篇稿件,本期选登十四篇优秀作品,供读者欣赏。
期刊
今年寒假,我读了很多书,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祖国在我心中》。书里收录了著名诗人高洪波创作的很多优秀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我被诗歌里优美的语句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了。  高老师出生于干部家庭。从小,父亲就教育他要热爱祖国。怀着这种热情,他到部队当了兵。多年的部队生活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之情,培养了他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后来,他把这些情感写进诗歌,用诗歌表达奉献社会的愿望,抒发热
期刊
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在手里缓缓展开,他愈发恭敬,把地图靠近秦王。电光火石之间,荆轲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握住那把锋利的匕首,向秦王刺去!衣帛欲裂,满殿臣子惊惶失态。“大王负剑于背!”有人厉声喊道,提醒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的纵情高歌犹在耳畔回响,而历史的车轮驶向既定的车辙,千古一刺即将迎来它注定的悲剧结局。  “荆轲刺秦与战国‘侠’文化有密切联系。”付老师在讲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