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氏起源
1.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名伍胥。伍胥是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史称伍氏正宗。
2.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户甲制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西周初期,姜尚为齐国建立了户甲管理制度,将五户人家编在一起,称作“轨”,五户连保称伍,由轨长管理,轨长在民间俗称“伍伯”。在轨长、伍伯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3.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周朝,军队编制中设置有伍长,即五人编为一伍,由伍长统之作战。伍长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伍姓主要在湖北一带活动。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向南进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唐宋时期,伍姓向南部和西部继续迁徙,之后进入川黔地区,并向东南迁移,福建、浙江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江西安福多伍姓。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堂号
安定堂、武陵堂、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等。
历史名人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伍员谏,因信谗杀之。
伍参:楚文公十二年伐郑之役中表現优异。其子孙世袭为大夫,显赫异常。
伍乔:唐末宋初安徽省庐江人。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善诗文,诗多七律且多送别、寄游、题赠之作。著有《伍乔集》。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伍钝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儒:字德全,回族。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北平奉诏迁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自伍儒起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
伍遵契:中国伊斯兰教学者,江苏南京人。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就学于山东经师门下。清康熙七年(1668年)赴苏州讲经。在苏州掌教周士骐协助下,摘引诸经要旨,译成《修真蒙引》,对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礼仪无不浅释,康熙十一年刊印。后又在兄侄帮助下,历时6年,将波斯文苏非主义著作《米尔萨得》译成《归真要道》。该书主要阐述性命义理、修道养性和复命归真之道,长期用作经堂教育的选修读本。
1.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名伍胥。伍胥是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史称伍氏正宗。
2.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户甲制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西周初期,姜尚为齐国建立了户甲管理制度,将五户人家编在一起,称作“轨”,五户连保称伍,由轨长管理,轨长在民间俗称“伍伯”。在轨长、伍伯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3.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周朝,军队编制中设置有伍长,即五人编为一伍,由伍长统之作战。伍长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伍姓主要在湖北一带活动。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向南进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唐宋时期,伍姓向南部和西部继续迁徙,之后进入川黔地区,并向东南迁移,福建、浙江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江西安福多伍姓。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堂号
安定堂、武陵堂、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等。
历史名人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伍员谏,因信谗杀之。
伍参:楚文公十二年伐郑之役中表現优异。其子孙世袭为大夫,显赫异常。
伍乔:唐末宋初安徽省庐江人。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善诗文,诗多七律且多送别、寄游、题赠之作。著有《伍乔集》。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伍钝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儒:字德全,回族。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北平奉诏迁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自伍儒起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
伍遵契:中国伊斯兰教学者,江苏南京人。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就学于山东经师门下。清康熙七年(1668年)赴苏州讲经。在苏州掌教周士骐协助下,摘引诸经要旨,译成《修真蒙引》,对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礼仪无不浅释,康熙十一年刊印。后又在兄侄帮助下,历时6年,将波斯文苏非主义著作《米尔萨得》译成《归真要道》。该书主要阐述性命义理、修道养性和复命归真之道,长期用作经堂教育的选修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