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是学生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说法。然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作为教师应怎样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那么农村小学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实用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功课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多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学习在广阔的数学空间里,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场景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借助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面积体积计算》这一内容,在教学时,我提问:“现在爸爸妈妈都打工赚到钱了,想翻修一下房屋,你知道你加房子的面积吗?假如堂屋地面要安装60×60的瓷砖,你知道要用多少块砖?该付多少钱吗?”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节内容后,你们也能帮助爸爸妈妈算算了,这些问题就能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实地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切实体会到1米,100米,1千米到底有多长。
三、将数学与生活换位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鸡妈妈带小鸡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鸡妈妈让小鸡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鸡”。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鸡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鸡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鸡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农村学生家长因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原因,很难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在课后作业方面,我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里尽情的发挥,通过运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运用多种形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测算出给定苹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利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苹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苹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知识的生活内涵,我们农村小学也可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实用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功课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多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学习在广阔的数学空间里,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场景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借助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面积体积计算》这一内容,在教学时,我提问:“现在爸爸妈妈都打工赚到钱了,想翻修一下房屋,你知道你加房子的面积吗?假如堂屋地面要安装60×60的瓷砖,你知道要用多少块砖?该付多少钱吗?”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节内容后,你们也能帮助爸爸妈妈算算了,这些问题就能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实地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切实体会到1米,100米,1千米到底有多长。
三、将数学与生活换位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鸡妈妈带小鸡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鸡妈妈让小鸡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鸡”。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鸡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鸡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鸡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农村学生家长因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原因,很难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在课后作业方面,我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里尽情的发挥,通过运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运用多种形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测算出给定苹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利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苹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苹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知识的生活内涵,我们农村小学也可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