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始阶段。有目的、有层次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找准训练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个环节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这一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说话训练;实效
我们常说“九层之塔起于垒土”。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始阶段。有目的、有层次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的口语教学明确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说话训练“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我们还要善于找准训练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这一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实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开口说话”
形象思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运用直观、具象手段,给学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小学低年级语言教材又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表现了课文的意思,还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因此,我们应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吸引学生说话兴趣,激发学生“开口说话”。正如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要是把图画带进教室,哑子也要说话了。”在教学《四季》这课时,我就深有体会,为了让学生知道四季当中一些明显的特征,我让学生找出教师提问当中与插图相应的段落,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四幅图都画了谁?他们之间都说些什么?从中让他们明白了四季一些不同的特点?我还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四季当中其他的特点,并试着画出来。学生借助插图,更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心中更加“有话可说”,自然更有兴致开口说话。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些熟悉的事物学生比较愿意开口表达,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事物,他们经常会“金口难开”,更别说进行语言训练了。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由于这些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的表达略有不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课文中的插图利用起来,诗图结合,进行语言训练,就可以收到化抽象为具象,化难为易的好效果。如古诗《锄禾》一课前面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充分体现了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让学生深刻体会诗句好含义很重要,此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农民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天气怎样?假如你在现场会有什么感觉?借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农民辛苦劳作的形象就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心中有画,嘴里就会有话,他们“话瘾”一上,说起话来自然更兴致、更流畅。
二、模仿文本典型句式,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低年级儿童处于学习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大脑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多是模仿,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典型句式表达,让学生及时进行仿说、仿写,读写结合。在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出示文中的例句“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 要下雨了!”让学生反复读,然后提问:小燕子是到家才告诉妈妈的,还是在途中告诉妈妈的,让学生弄清“一边……一边……”这组关联词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知道句式表达的是两件同时进行的事,然后再进行句式模仿说话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模仿表达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利用文本补白,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具有很强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且符合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需要。教学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切准课文读说训练点,挖掘有力对学生针对性说话训练的有利文本因素,把握说话训练时机,进行课文补充、续编故事等形式的课文补白说话练习。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课文告诉我们乌鸦是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从而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教學中,我进行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生:我们会衔来一根稻谷当吸管。我会……又如《坐井观天》这一课,可以做这样的教学设计:假如青蛙跳上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或者你想跟坐在井底的青蛙说些什么?像这样的文本补白,富有想象空间,这样的想象正是低年级学生最擅长的,这样的练习正合学生胃口,学生喜欢,课堂说话训练实效性较强。
四、及时地补缺纠错,训练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说得规范。
农村的孩子,深受平时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表达不完整,说话时经常“无头无尾”——不完整,他们心中有话,但又不会说,加之农村的孩子没有良好的说话训练,说起普通话很不自然,使他们往往不能把心里的话清楚地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表达,适时的课堂质疑、师生的答问、交流等方及时地补缺纠错。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当我提问:课文中写了谁去干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就有学生回答“要来去找妈妈”,我先让学生想想像这样的答案完整吗?正确吗?然后指出答案错在于少了“谁”。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对答,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请说完整句”。教学中,根据我们地处方言区,语言表达时深受闽南方言的影响,语言表达很不规范,教师要时刻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用词用句的区别,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不规范用语,如“母鸡”这个词,学生经常会用方言的“鸡母”来表达,句式:“我们去哪里。”学生经常会说成“我们来去哪里”等等,像上面的句式学生就会说成“我们要来去找妈妈”……类似这样方言表达的词语,对于这种方言影响规范语言表达的句式,教师要及时纠正,从规范用词,用句入手,从而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说规范。
总之,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说话训练的方式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想法子,多变法子,让学生敢说、乐说、能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责编
关键词:阅读教学;说话训练;实效
我们常说“九层之塔起于垒土”。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始阶段。有目的、有层次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的口语教学明确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说话训练“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我们还要善于找准训练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这一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实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开口说话”
形象思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运用直观、具象手段,给学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小学低年级语言教材又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表现了课文的意思,还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因此,我们应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吸引学生说话兴趣,激发学生“开口说话”。正如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要是把图画带进教室,哑子也要说话了。”在教学《四季》这课时,我就深有体会,为了让学生知道四季当中一些明显的特征,我让学生找出教师提问当中与插图相应的段落,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四幅图都画了谁?他们之间都说些什么?从中让他们明白了四季一些不同的特点?我还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四季当中其他的特点,并试着画出来。学生借助插图,更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心中更加“有话可说”,自然更有兴致开口说话。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些熟悉的事物学生比较愿意开口表达,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事物,他们经常会“金口难开”,更别说进行语言训练了。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由于这些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的表达略有不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课文中的插图利用起来,诗图结合,进行语言训练,就可以收到化抽象为具象,化难为易的好效果。如古诗《锄禾》一课前面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充分体现了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让学生深刻体会诗句好含义很重要,此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农民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天气怎样?假如你在现场会有什么感觉?借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农民辛苦劳作的形象就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心中有画,嘴里就会有话,他们“话瘾”一上,说起话来自然更兴致、更流畅。
二、模仿文本典型句式,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低年级儿童处于学习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大脑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多是模仿,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典型句式表达,让学生及时进行仿说、仿写,读写结合。在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出示文中的例句“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 要下雨了!”让学生反复读,然后提问:小燕子是到家才告诉妈妈的,还是在途中告诉妈妈的,让学生弄清“一边……一边……”这组关联词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知道句式表达的是两件同时进行的事,然后再进行句式模仿说话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模仿表达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利用文本补白,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具有很强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且符合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需要。教学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切准课文读说训练点,挖掘有力对学生针对性说话训练的有利文本因素,把握说话训练时机,进行课文补充、续编故事等形式的课文补白说话练习。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课文告诉我们乌鸦是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从而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教學中,我进行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生:我们会衔来一根稻谷当吸管。我会……又如《坐井观天》这一课,可以做这样的教学设计:假如青蛙跳上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或者你想跟坐在井底的青蛙说些什么?像这样的文本补白,富有想象空间,这样的想象正是低年级学生最擅长的,这样的练习正合学生胃口,学生喜欢,课堂说话训练实效性较强。
四、及时地补缺纠错,训练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说得规范。
农村的孩子,深受平时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表达不完整,说话时经常“无头无尾”——不完整,他们心中有话,但又不会说,加之农村的孩子没有良好的说话训练,说起普通话很不自然,使他们往往不能把心里的话清楚地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表达,适时的课堂质疑、师生的答问、交流等方及时地补缺纠错。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当我提问:课文中写了谁去干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就有学生回答“要来去找妈妈”,我先让学生想想像这样的答案完整吗?正确吗?然后指出答案错在于少了“谁”。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对答,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请说完整句”。教学中,根据我们地处方言区,语言表达时深受闽南方言的影响,语言表达很不规范,教师要时刻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用词用句的区别,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不规范用语,如“母鸡”这个词,学生经常会用方言的“鸡母”来表达,句式:“我们去哪里。”学生经常会说成“我们来去哪里”等等,像上面的句式学生就会说成“我们要来去找妈妈”……类似这样方言表达的词语,对于这种方言影响规范语言表达的句式,教师要及时纠正,从规范用词,用句入手,从而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说规范。
总之,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说话训练的方式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想法子,多变法子,让学生敢说、乐说、能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