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炼数学课堂核心问题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思考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小学阶段,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质、理解重点、深入思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为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切实提高,本文围绕数学课堂核心问题的提炼展开探讨,提出深入研读教材、合理分解问题以及重视三位一体等研究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门重视思维、强调逻辑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常常使得学生们感到吃力。小学阶段,由于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存在着一定不足,许多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这样的问题的存在首先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利于学生们提升数学应用力。而在提炼出核心问题后,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得更加紧凑、合理,对于学生们而言,课堂内容学习起来更具系统性,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核心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当中,教材是学生们了解、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工具。因为教材的编写适应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水平,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虽然教育改革的推进倡导教师开展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脱离课本去决定授课的内容,而是提倡教师们基于教材进行更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更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因此,在探寻提炼核心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读,而是要做到把握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变换,从教材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汲取营养,获得提高。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应当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教材首先选用了几幅图片来为学生们呈现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的思维当中。可以看到,无论在超市、医院还是景区,小数点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何为小数”,其次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小数的应用范围。接下来的内容围绕小数的组成展开,引导学生从小数点以及小数读、写法入手加深对于小数的理解。同时,教材还强调引导学生从“十进制”的角度切入理解小数,帮助学生把握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之间的联系所在。通过研读,教师就可以发现本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与十等分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就可以提炼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并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时获得指导与帮助。
  二、合理分解问题,引导学生理解
  前文提到,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着一定不足,如果教师直接将核心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无法深入、全面理解问题的情况。如何将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使得各个部分共同成为核心问题的呈现载体便成为教师们在提炼核心问题时也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引导式问题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剖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各个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核心问题的内涵所在,做到真正理解知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以往所学来设计引导式问题,帮助学生逐步走近“比例”,解答核心问题。在以往的学习当中,学生们了解过“商”、“分数”等概念,并对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学习。教学比例时教师首先就可以从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设计问题,如:“回忆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大家知道商、分数与比例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吗?”、“根据以往所学推测比例的性质?”、“你认为比例的这些性质可以获得怎样的应用?”……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们能够逐步加深对于比例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可以从更加系统的层次出发来认识比例,结合以往“约分”等相关的技能来学习、探究比例。在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慢慢找到核心问题的答案,获得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的切实提高。
  三、重视三位一体,提炼更加准确
  提炼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三个重要因素——教材重难点、引导性问题以及教学思路。前文对教材重难点与引导性问题的确定进行了探究,如何确理合理的教学思路以促进三者的融合,使得三证能过够共同发挥清晰呈现核心问题、合理引导思维养成的作用是本部分将要讨论的重点。通过研读与梳理,教师应当结合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来做到“先破后拓”,也就是首先要关注知识点的突破,帮助学生把握本课主要概念的内涵以及一些定理、公式的应用,其次要进行合理的拓展,使得“核心问题”真正助力课堂,真正服务学生。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一课的学习当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多项内容,提炼核心问题时教师可以从“三位一体”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把握从整体上把握这三个定律。为使得教材重难点、引导性问题以及教学思路三者统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乘法的意义”这一角度切入,借助“点子图”来体现核心问题,如“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5×8”即5个8,亦即8个5;在“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2×5×3”即2个15、5个6,亦即3个10……通过这样的核心问题的设计,三个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清晰的呈现,学生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算式、不同的定律当中把握住“乘法的意义”这一核心,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总结: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可以带来显著的效果。教师可以从教材的深入研读切入,在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核心问题的探究;可以从合理分解问题的角度切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来逐层设计教学问题;同时需要从三位一体的角度切入,把教学重难点、主要问题以及教学思路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核心问题的提炼能够更加科学、准确,也更符合各个知识模块的特点,切实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郁亚红.基于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17-18.
  [2]施瑜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107-108.
  [3]杨秀峰.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35):3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提炼数学课堂核心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FZ2020GH1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考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项目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等进行指标的分析和筛选后,考评该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等,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形成具有8个维度35个指标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方面,指标体系总Cronbachα系数为0.832,各维度Cron
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移植皮瓣修复,而术后移植物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除严密观察移植物的局部血运外,还应及时地对各项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全身因素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1~12月,我们对48例组织移植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纠正了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在护理教育中加入普及性预防知识是降低今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途径.  1 普及性预防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
摘要:多年一线的语文教学,让我想以简单实用为出发点对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做一个探索,看看语文教学能不能理科化,文言文的教学能否公式化。并且用公式化的方法来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工具性;公式化;实用性;抓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这个学科从属性上说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人文性的讨论和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力量,而对其工具性属性的照顾就相对较少了。常年的
在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性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1,2],已被广泛采用以替代静脉滴注.但在更换针筒液时,常常因操作原因,使药液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输入或注入过多造成病情不稳定发展.经过一种改良的更换微泵上针筒的方法与常规的更换方法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新开发的后路椎管成形术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防止颈椎术后后凸畸形的发生,该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保持颈椎术后的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多数肝癌病人,当确诊时,限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多病灶及其肝功能储备、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等原因,根治性切除已不可能进行,射频热凝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较好的方法.2000年8月~2003年6月,我科采用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技术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128例,近期疗效良好,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权利、义务被重视和必要的护理信息的提供.1993年以来,我们在心脏外科试行公开康复护理计划,旨在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称院内肺炎,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表现形式[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指出,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在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人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2005年由美国胸科学会和美国感染病协会联合推出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5]明确
期刊
脊椎为许多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7.43%[1,2].椎体的转移瘤常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由于椎体压缩、压迫脊髓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加速患者死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