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次教读《边城》,每次都有不同体会感悟。第一次初登讲台不久,查阅多方教学参考资料,最后还是走了“三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的老路,总觉得有些遗憾。第二次我在讲授《边城》时,自己秉承“做首席学生,还学生学习的本原”的教学理念,选中“唱歌”为授课线索, 因为课文节选的部分37次提及“唱歌”,空灵飘逸之中实现了沈老的创作理想,仔细推敲、整理归纳为文本、情节、文学三个学习层面,“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次我尝试从“渡船”的角度切入,作为一个阅读的支点,试图从另一个层面去解读并诠释沈老在《边城》中永远的精神守望。
关键词:边城 审美 渡船
初识《边城》,是在十多年前的大学,对沈从文先生温和细婉笔尖流淌出的翠翠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我感动感伤了许久,为那份清纯,为那淳朴的乡情,最终它幻化成一只渡船,驶进了我心灵深处。
如今我为人师已十年,几次教读《边城》,自我感觉不错,后来我读《沈从文自传》,读金介甫的《沈从文传》、读黄万华的《京派大师沈从文》,方觉自己的鄙陋浅薄。我陷入了深深思索,在沈老“形式即生命”的创作理念中,“渡船”可能有隐喻义,冥冥中突然间自问,“那它要引渡何人?”我尝试从“渡船”的角度切入,作为一个阅读的支点,试图从另一个层面去解读并诠释沈老在《边城》中永远的精神守望。
学习目标:
文字层面自我引渡: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字词积累整合和作家作品整合。
文学层面合作引渡:
2、通过合作学习,了解《边城》全文的主要情节,重点解读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3、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创作目的,把握主题。
文化层面探究引渡:
4、通过探究学习,领悟沈从文重塑的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预习导引】
印发《边城》全文,指引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篇
1、字词积累整合——出示幻灯片或学习卡片(小组内互查)
2、作家作品整合——一生答,其他补充整合 (补充资料:传奇经历、伟大成就)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切都美到极致,如诗如画,青山绿水明月清风间,悠悠漂来一条渡船,漂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远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民谣,是美善相源的人性牧歌。
二、初读课文,解读文题“边城”。(结合补充资料2)
方式:速读课文,自主思考2分钟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案拾遗:
边远之城;封闭之城;偏僻小镇
明确:“边城”,一个边地小城,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不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种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
——就是作者用文字构建的供奉是“人性”的希腊小庙。
三、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题1:给节选的四部分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个性化的解读文本,这暗含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撷取一二:《心的渡船》《恋殇之源》《山朦胧,水朦胧》《青萍之恋》《那山,那水,那人》《湘西·翠翠·端午节》
問题2、概括情节,给每一部分拟一个标题。
要求:标明时间,采用主谓式或动宾式概括
明确:
第三节:又至端午,引发联想 第四节:前年端午,偶遇傩送
第五节:去年端午,初见天保 第六节:回至现在,思考未来
四、精读文本,合作学习,人物形象引渡
人物包括:翠翠、老船夫、傩送、天保、顺顺等,从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入手,主要分析翠翠和老船夫的形象特点。
明确:(精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具体到页码、段落、行数)
方法:小组合作,最后分享成果。
第一组(翠翠组)成果展示: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慧矜持,纯洁真挚。与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怀备至,同时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
重点开掘:心理描写入手,探讨翠翠“人生渡船”的引渡
15岁的翠翠,情窦初开,对二老暗暗的痴迷、幻想,使她心神不宁,这是爱的诱惑,懵懵懂懂,有一点曙光,有一点希望,但也把握不定,因此产生青春的寂寞和烦恼,感情飘飘荡荡无处归依,人生道路上淡淡的惆怅,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
——青春的渡船刚刚起航,靠谁引渡?自己,爷爷,命运?
自己——只在“此山”中,出路无觅处;
爷爷——多次奔波,却无能为力,最后撒手人寰;
命运——朦胧渺茫,徘徊不定,模糊不可掌控
青春的渡船没有支点,预示人生之路爱情的悲剧
第二组(老船夫)成果展示:
老船夫:
疼爱翠翠,操心担忧。为人淳朴善良,热情豪爽。对翠翠的婚事问题上,有一种生命孤独感。
重点开掘:语言描写入手,探讨老船夫人生心愿生命孤独感。
节选部分以后,老人家战战兢兢地看守着孙女,不想让翠翠重走她妈妈的爱情悲剧老路,他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给翠翠寻个好人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几次奔波劳碌,而天保的遇难造成顺顺的冷漠,孙女婚事的无着落,他的所有努力都无果,又没人诉说,有一种生命的无助感,孤独感,这艘生命的渡船无法引渡,只能在这种无助感孤独感无法排遣中撒手人寰。
——本身就是老渡船的化身,想在有生之年安排好翠翠的婚事,想引渡翠翠一生的幸福,但终其一生也无能为力,又不知彼岸,甚至是此岸到底在哪里。 五、文本品析,合作探究,探讨小说文化层面。
问题:看补充材料3、4、5,结合自己读文本的阅读感受,归纳小说的主题。
生一、我认为小说主题是:美的呈现。
美的风景:青山绿水,风景怡人。
美的人物:翠翠美丽纯真,老船夫善良朴实之美,二老热情仗义美
美的情感:相依的亲情,朦胧的爱情,纯美的乡情……
这一切的一切,恍若世外桃源,美的晶莹剔透,美到极致,无不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净化,靈魂得以洗礼,越过世俗的藩篱,越过时空,照耀现世。
生二、我认为小说主题是:爱的表达。
作者爱自然的山水,爱这里的每个人,这里山清水秀,这里人杰地灵,这里朴实纯真,这里淡泊宁静……字里行间无不浸染着作者的真挚的满腔热爱,满腔的柔情。
生三、我认为小说主题是:怀旧,这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
湘西的凤凰古城是作者的故乡,而他于1923年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因湘西土话和衣衫褴褛被人讥讽为“乡巴佬”,住在冰冷的小屋,靠微薄的稿酬勉强度日,城乡冲突中窘困中,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找寻他灵魂的栖居,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六、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小说的创作意义,从而理解沈从文重塑的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思考:重读作品,在商品经济的今天,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明确: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淳朴的品德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收入提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我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而人与人之间则更多的是戒备和提防,变得日渐隔膜。
精神的渡船在飘泊,茫然失措中,让《边城》来引渡,会让我们找到一个清新宁静而又温馨和谐的精神憩园,那个“希腊小庙”;让浮躁而焦虑心灵变得宁静而澄澈;让苍白而委顿的思想变得丰润。相信会找到你精神和灵魂的皈依。
课堂小结:
一苇古老的渡船, 悠悠驶进现代的文坛。让我们牵起两岸的一根绳缆,摇曳出民族满山的清翠潺湲!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传》,作者:[美]金介甫,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新时期以来《边城》研究述评》吴蕴东《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
关键词:边城 审美 渡船
初识《边城》,是在十多年前的大学,对沈从文先生温和细婉笔尖流淌出的翠翠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我感动感伤了许久,为那份清纯,为那淳朴的乡情,最终它幻化成一只渡船,驶进了我心灵深处。
如今我为人师已十年,几次教读《边城》,自我感觉不错,后来我读《沈从文自传》,读金介甫的《沈从文传》、读黄万华的《京派大师沈从文》,方觉自己的鄙陋浅薄。我陷入了深深思索,在沈老“形式即生命”的创作理念中,“渡船”可能有隐喻义,冥冥中突然间自问,“那它要引渡何人?”我尝试从“渡船”的角度切入,作为一个阅读的支点,试图从另一个层面去解读并诠释沈老在《边城》中永远的精神守望。
学习目标:
文字层面自我引渡: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字词积累整合和作家作品整合。
文学层面合作引渡:
2、通过合作学习,了解《边城》全文的主要情节,重点解读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3、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创作目的,把握主题。
文化层面探究引渡:
4、通过探究学习,领悟沈从文重塑的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预习导引】
印发《边城》全文,指引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篇
1、字词积累整合——出示幻灯片或学习卡片(小组内互查)
2、作家作品整合——一生答,其他补充整合 (补充资料:传奇经历、伟大成就)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切都美到极致,如诗如画,青山绿水明月清风间,悠悠漂来一条渡船,漂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远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民谣,是美善相源的人性牧歌。
二、初读课文,解读文题“边城”。(结合补充资料2)
方式:速读课文,自主思考2分钟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案拾遗:
边远之城;封闭之城;偏僻小镇
明确:“边城”,一个边地小城,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不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种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
——就是作者用文字构建的供奉是“人性”的希腊小庙。
三、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题1:给节选的四部分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个性化的解读文本,这暗含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撷取一二:《心的渡船》《恋殇之源》《山朦胧,水朦胧》《青萍之恋》《那山,那水,那人》《湘西·翠翠·端午节》
問题2、概括情节,给每一部分拟一个标题。
要求:标明时间,采用主谓式或动宾式概括
明确:
第三节:又至端午,引发联想 第四节:前年端午,偶遇傩送
第五节:去年端午,初见天保 第六节:回至现在,思考未来
四、精读文本,合作学习,人物形象引渡
人物包括:翠翠、老船夫、傩送、天保、顺顺等,从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入手,主要分析翠翠和老船夫的形象特点。
明确:(精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具体到页码、段落、行数)
方法:小组合作,最后分享成果。
第一组(翠翠组)成果展示: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慧矜持,纯洁真挚。与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怀备至,同时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
重点开掘:心理描写入手,探讨翠翠“人生渡船”的引渡
15岁的翠翠,情窦初开,对二老暗暗的痴迷、幻想,使她心神不宁,这是爱的诱惑,懵懵懂懂,有一点曙光,有一点希望,但也把握不定,因此产生青春的寂寞和烦恼,感情飘飘荡荡无处归依,人生道路上淡淡的惆怅,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
——青春的渡船刚刚起航,靠谁引渡?自己,爷爷,命运?
自己——只在“此山”中,出路无觅处;
爷爷——多次奔波,却无能为力,最后撒手人寰;
命运——朦胧渺茫,徘徊不定,模糊不可掌控
青春的渡船没有支点,预示人生之路爱情的悲剧
第二组(老船夫)成果展示:
老船夫:
疼爱翠翠,操心担忧。为人淳朴善良,热情豪爽。对翠翠的婚事问题上,有一种生命孤独感。
重点开掘:语言描写入手,探讨老船夫人生心愿生命孤独感。
节选部分以后,老人家战战兢兢地看守着孙女,不想让翠翠重走她妈妈的爱情悲剧老路,他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给翠翠寻个好人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几次奔波劳碌,而天保的遇难造成顺顺的冷漠,孙女婚事的无着落,他的所有努力都无果,又没人诉说,有一种生命的无助感,孤独感,这艘生命的渡船无法引渡,只能在这种无助感孤独感无法排遣中撒手人寰。
——本身就是老渡船的化身,想在有生之年安排好翠翠的婚事,想引渡翠翠一生的幸福,但终其一生也无能为力,又不知彼岸,甚至是此岸到底在哪里。 五、文本品析,合作探究,探讨小说文化层面。
问题:看补充材料3、4、5,结合自己读文本的阅读感受,归纳小说的主题。
生一、我认为小说主题是:美的呈现。
美的风景:青山绿水,风景怡人。
美的人物:翠翠美丽纯真,老船夫善良朴实之美,二老热情仗义美
美的情感:相依的亲情,朦胧的爱情,纯美的乡情……
这一切的一切,恍若世外桃源,美的晶莹剔透,美到极致,无不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净化,靈魂得以洗礼,越过世俗的藩篱,越过时空,照耀现世。
生二、我认为小说主题是:爱的表达。
作者爱自然的山水,爱这里的每个人,这里山清水秀,这里人杰地灵,这里朴实纯真,这里淡泊宁静……字里行间无不浸染着作者的真挚的满腔热爱,满腔的柔情。
生三、我认为小说主题是:怀旧,这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
湘西的凤凰古城是作者的故乡,而他于1923年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因湘西土话和衣衫褴褛被人讥讽为“乡巴佬”,住在冰冷的小屋,靠微薄的稿酬勉强度日,城乡冲突中窘困中,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找寻他灵魂的栖居,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六、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小说的创作意义,从而理解沈从文重塑的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思考:重读作品,在商品经济的今天,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明确: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淳朴的品德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收入提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我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而人与人之间则更多的是戒备和提防,变得日渐隔膜。
精神的渡船在飘泊,茫然失措中,让《边城》来引渡,会让我们找到一个清新宁静而又温馨和谐的精神憩园,那个“希腊小庙”;让浮躁而焦虑心灵变得宁静而澄澈;让苍白而委顿的思想变得丰润。相信会找到你精神和灵魂的皈依。
课堂小结:
一苇古老的渡船, 悠悠驶进现代的文坛。让我们牵起两岸的一根绳缆,摇曳出民族满山的清翠潺湲!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传》,作者:[美]金介甫,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新时期以来《边城》研究述评》吴蕴东《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