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淮北地区小麦播量偏大,主要由播种质量、种植方式等方面原因引起,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麦播量偏大;原因;对策;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24-01
小麦是淮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以埇桥区为例,常年播种面积11万公顷,总产达70万吨以上。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对促进淮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等惠农项目,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和示范片创建,带动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但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小麦播种量普遍偏大,现就其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播量偏大的原因
1.1种植粗放
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多,种植业收入已不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种植粗放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1.2土地面积不实
前几年农民为了少交农业税,有些地方瞒报了土地面积,再加上农民过分开垦耕地,造成农民现阶段耕地面积与上报面积有出入,从而导致播量加大。
1.3播种质量差
淮北地区秋种时干旱年份偏多,造成农民整地质量差,灌溉不及时,灌溉方法不科学;有的播种过深,深度达7cm,甚至超过10cm;行距偏窄,只在15cm左右,很少超过18cm;有的地方仍存在撒播现象。
1.4病虫危害加剧
由于秋种时农民未进行药剂拌种,或有的拌种剂质量差、药效低,造成田间病虫危害加剧,缺苗断垄现象时有发生,危害种类主要是蛴螬、金针虫、纹枯病、根腐病。
2对策
2.1积极开展技术指导
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科技意识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并通过建立丰产方、高产示范片,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2.2提高播种质量
首先,提高整地质量,关键是耕后要耙踏实,土地平整,无明暗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利于保墒。做到适墒足墒下种,遇旱时要先抗旱后播种。其次,把握好播期,控制好播量,打好播种基础,着力改变播量偏大、行距偏窄、春性品种播期过早的不良习惯。在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的同时,大力推广小麦半精量机播,改进播种机械,实行宽行机械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最深不超过6cm。同时在保证适期足墒播种的前提下,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高产田块控制在90~120kg/hm2。在控制住播量的基础上,依据茬口、播期和种子特性,对具体播量作适当调整。总之,在正常情况下,小麦播种量不宜超过187.5kg/hm2。另外,为了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每块田均要留操作行。为了防止渍害,每块田均要做到“三沟”相通。
2.3开展冬前化除化控
目前,淮北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主要是以烟农19为主的半冬性品种,株高均在85cm以上,抗倒伏能力差。田间杂草90%是在冬前出苗生长的。因此,开展冬前化除化控是提高防效、降低成本的最佳时期。具体化控方法:小麦三叶期开始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小麦化控一生只用1次。淮北地区田间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泽漆、大巢菜、宝盖草等,部分麦田泽漆较多。麦田化学除草应立足于冬前施药,因为冬前杂草的草龄小、根系弱,对除草剂敏感,易根除。①以播娘蒿、猪殃殃、荠菜、大巢菜、宝盖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或10%苄嘧磺隆(华星麦佬)450 g/hm2。②以泽漆、麦家公、王不留、播娘蒿、婆婆纳等杂草为优势种群的麦田,应选用40%唑草酮(快灭灵)30g套装/hm2,或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300~450mL/hm2加10%苯磺隆150g/hm2。③以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10%精恶唑禾草灵(金骠)乳油750~1 500 mL/hm2。无论选用何种除草剂,均要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规程,用水量不得少于450kg/hm2;同时严禁使用甲磺隆、绿磺隆及其混剂,严防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2.4防治病虫害
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把不拌种或用拌种剂拌种改为用粉锈宁和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800~1 000倍液,去掉喷头沿死麦苗垄顺垄喷淋,喷淋长度应超过死苗长度,要求喷透耕层。并大力加强小麦吸浆虫、穗蚜、麦蜘蛛、纹枯病、赤霉病、叶枯病、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选准对路农药,使用正确的农药施用技术,抓住防治适期,推行统防统治。
关键词小麦播量偏大;原因;对策;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24-01
小麦是淮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以埇桥区为例,常年播种面积11万公顷,总产达70万吨以上。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对促进淮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等惠农项目,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和示范片创建,带动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但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小麦播种量普遍偏大,现就其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播量偏大的原因
1.1种植粗放
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多,种植业收入已不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种植粗放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1.2土地面积不实
前几年农民为了少交农业税,有些地方瞒报了土地面积,再加上农民过分开垦耕地,造成农民现阶段耕地面积与上报面积有出入,从而导致播量加大。
1.3播种质量差
淮北地区秋种时干旱年份偏多,造成农民整地质量差,灌溉不及时,灌溉方法不科学;有的播种过深,深度达7cm,甚至超过10cm;行距偏窄,只在15cm左右,很少超过18cm;有的地方仍存在撒播现象。
1.4病虫危害加剧
由于秋种时农民未进行药剂拌种,或有的拌种剂质量差、药效低,造成田间病虫危害加剧,缺苗断垄现象时有发生,危害种类主要是蛴螬、金针虫、纹枯病、根腐病。
2对策
2.1积极开展技术指导
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科技意识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并通过建立丰产方、高产示范片,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2.2提高播种质量
首先,提高整地质量,关键是耕后要耙踏实,土地平整,无明暗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利于保墒。做到适墒足墒下种,遇旱时要先抗旱后播种。其次,把握好播期,控制好播量,打好播种基础,着力改变播量偏大、行距偏窄、春性品种播期过早的不良习惯。在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的同时,大力推广小麦半精量机播,改进播种机械,实行宽行机械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最深不超过6cm。同时在保证适期足墒播种的前提下,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高产田块控制在90~120kg/hm2。在控制住播量的基础上,依据茬口、播期和种子特性,对具体播量作适当调整。总之,在正常情况下,小麦播种量不宜超过187.5kg/hm2。另外,为了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每块田均要留操作行。为了防止渍害,每块田均要做到“三沟”相通。
2.3开展冬前化除化控
目前,淮北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主要是以烟农19为主的半冬性品种,株高均在85cm以上,抗倒伏能力差。田间杂草90%是在冬前出苗生长的。因此,开展冬前化除化控是提高防效、降低成本的最佳时期。具体化控方法:小麦三叶期开始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小麦化控一生只用1次。淮北地区田间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泽漆、大巢菜、宝盖草等,部分麦田泽漆较多。麦田化学除草应立足于冬前施药,因为冬前杂草的草龄小、根系弱,对除草剂敏感,易根除。①以播娘蒿、猪殃殃、荠菜、大巢菜、宝盖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或10%苄嘧磺隆(华星麦佬)450 g/hm2。②以泽漆、麦家公、王不留、播娘蒿、婆婆纳等杂草为优势种群的麦田,应选用40%唑草酮(快灭灵)30g套装/hm2,或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300~450mL/hm2加10%苯磺隆150g/hm2。③以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10%精恶唑禾草灵(金骠)乳油750~1 500 mL/hm2。无论选用何种除草剂,均要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规程,用水量不得少于450kg/hm2;同时严禁使用甲磺隆、绿磺隆及其混剂,严防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2.4防治病虫害
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把不拌种或用拌种剂拌种改为用粉锈宁和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800~1 000倍液,去掉喷头沿死麦苗垄顺垄喷淋,喷淋长度应超过死苗长度,要求喷透耕层。并大力加强小麦吸浆虫、穗蚜、麦蜘蛛、纹枯病、赤霉病、叶枯病、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选准对路农药,使用正确的农药施用技术,抓住防治适期,推行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