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器识后文艺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乃精神、人格之体现。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曾有言:“士先器识而后文艺”。那么何谓“器识”?“器”乃气量、度量,“识”乃知识、见识。“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孔子教导我们先要有见识和气量,再从事文艺的创作。只有具备卓远的见识和气量,才能创作出反映人类精神和社会的艺术作品,才能体现出作者超逸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以“艺”抒情、抒心、抒怀,才能实现艺术的精神价值,才能悟以“道”,进而阐释。
  《吕氏春秋·音初》中记有:“凡音者产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道,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此虽为谈音乐,然与书法、绘画等艺术也无不相通。作者思想、品德修养、情志境界的高下,自然会形诸于情感,流露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作品如同一面镜子,不仅可以反映出作者心灵的美丑善恶,而且可以反映出作者的精神品格、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正所谓,“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人之思想情感、精神气质、学识修养、格调境界可以从其书法中看出,所以作品意境和格调的高下,自然与作者的学识修养、人格品性、人生境界密切相关。书如其人是也!学识广博、人品高洁,其艺术品格自难流入庸俗、浅薄之地,其艺术作品自可致远矣!
  品格所现而源于“气”。“气”作为中国独特的审美方式,是中国文艺作品内在精神、品格的主要体现方式。无“气”则无生命之力量,亦无精神、品格之显现,更无思想、价值之所言。然“气可以养而至”,而非养而作。养气之法,在于使外在世界与作者的内心相融相合、融化为一,移情、移志于物,因物生情、生志。这样“气”便油然而生,自然呈现。只有通过读书、思考增长学识,晓天地之理,明万物之变,澄心静虑,提高自身之气量和度量,提升境界。“气”之所在,精神境界、道德品格、意志情操自然尽显其中。如清代刘熙载在论及书法时所说的:“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温醇之气、沈毅之气、历落之气、秀颖之气皆因人之修养各异而生、而现。
  艺术所达亦乎“道”。“道”作为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最终追求和阐释主体。古之“文以载道”,就道明了“文”不仅要表达思想,弘扬精神,更重要的是阐释内在的道理。除了“文”之外,书法、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门类也无不例外。而“道”之所得,源于人之“器识”所具。无“器识”,便无法对万事万物有深入的认知和感悟,便无法通晓和明辨天地之理,更无法参悟和彰显自然之道。艺术的功能不仅仅为传递真善美,揭露、批判假恶丑,而更重要的是“道”的承载者和诠释者。这必然要求艺术创作者不仅仅要具备真善美的品格,更要具备明道、通道的才学和能力。
  作为一名艺术家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器识”,就难以达到超逸的精神境界,倘若不具备高洁的道德品格,就无法树立宏大高远的意志,更无法得天地自然之道。无超逸的精神境界、高洁的道德品格和弘远的意志,不得天地自然之道的创作者,何以创作出富于艺术精神和价值的文艺作品,肩负起时代的担当?这正如明代文学家袁宗道所言:“信乎器识文艺者,表里相须,而器识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
  所以,世之不先修“器识”者,无论其艺术技巧如何精通、娴熟,形式如何新颖夺人,亦是过眼云烟,不足为贵。因为只有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艺术创作才会富于内涵,才能于朴实自然中而神采溢现。
  然而,“器识”是一个长期积累、修炼的过程。作为艺术家必须在磨炼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实现融会贯通,不为名利所挠,以坚韧的毅力和谦虚的行为去接受,去吸收。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具备一颗平静之心,才能有丰富的内涵,才能产生深邃的思想,才能借以艺術表现自身的品行、修养、精神、思想,才能阐明和诠释天地自然之道。艺术亦才能超越功利而神采具现,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形神兼备,才能入品。倘若只修技艺而才疏学浅,是无法得到内心精神境界的升华和道德品行的提高,是无法实现思想意识的提升和自然之道的领悟,自然也会因外在技巧的华丽、内在精神的空虚而难以行之远矣!
其他文献
刘翼军,1975年8月生,湖南涟源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娄底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娄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师。作品入展第二届兰亭奖安美杯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篆七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九
期刊
游守中,1965年出生于台湾云林,美国密苏里州芳邦大学美研所艺术硕士。历任南开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与设计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南国际大学兼任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毓绣美术馆副馆长、游守中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湾长流美术馆与新浪微博爱微藏CMN官方营运机构国际海外长期经济艺术家及顾问。1989年至2018年先后在孙中山纪念馆、台湾省美术馆、济南美术馆、西安美术文物馆、厦
期刊
徐海,止间书店掌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芙蓉区美协副主席、长沙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画集《醉墨淋漓——徐海·人物卷》《醉墨淋漓——徐海·花鸟卷》,艺文录《如此而已》《不过如此》《如此最好》《最好不过》,连环画《少年毛泽东的故事》系列。  混了几年书画圈,开了几年人文书店,玩了几次西域自驾游,现在终于没人叫我徐师傅了。比起早些年做装修师傅时大家已经更多地叫我徐老师,止间书
期刊
印钮,俗称“印把子”,代指官印,权利的象征,起于周,盛于秦汉,唐宋以降至明清民国,逐渐进入收藏古玩行,现在完全被“胶皮戳”所代替。  印钮又称“印鼻”,印章顶端的雕饰,秦汉时期的形制有龟、螭、辟邪、虎等形状,以区分官员的品级,等级相当严谨。由于印章在官方、民间的大量、广泛的使用,加上印材的多样化,为印钮的设计、制作创造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到了清末民国年间,印章的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印钮的设计也突破
期刊
1997年春节,一位耄耋老人在一枚印章的边款上刻上了一段小品文:“八十八,命运佳,国家发了我也发。沉疴得治活的好,耳虽重听能对答。看有左眼,吃有假牙。自己能走稳,在家日行三千步,写字手不抖,经常自唱又自拉,家门和顺老景好,一片枫林映晚霞。”(图1)  这位老人名叫袁思齐(1910-2018),原名袁德文,又名袁斯、袁琪,生于四川岳池县新场乡马家沟。1931年毕业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先后到云南省昭通
期刊
陈忠良,1951年出生,职业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博宝网签约画家。出版作品集《陈忠良画集(花鸟卷)》。  1999年国画《清风图》获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孔子255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  2000年国画《芙蓉国内》获湖南省秘书工作者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4年国画《无欲》获全国交通书画大赛二等奖。  2007年国画《洞庭春》获“洞庭杯”关注环保爱我名湖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二等奖。  2008年
期刊
萧屏东,湖南宜章人,诗人,书法家, 1923年7月出生,毕业于中山大学,1946年参加革命。著有《苏东坡笔记校注》《萧屏东诗书集》等。  关于草书,人们常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草书太狂躁。  最近在一个群里聊天,有群友说:最喜欢看你的楷书,安静圆润,最不喜欢看草书,太狂躁了。看了他的留言,我回复:给你看一幅草书,是不是很狂躁?说完,我传上一幅萧屏东先生的草书对联“最是书香能致远,但凭翰墨好传家”,这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藏友发给我这方墨盒的图片,墨盒尺寸不小(12.5cm见方),长篇近600个小字的《赤壁赋》,有上下款,有底款(北京义成),原光的墨盒(图1-9),保存得如此完美无缺,可见她的主人对她的珍爱程度非同一般。我看着十分喜欢,又因自己有一方同古堂的同样尺寸同样内容的墨盒就决定买下了。我想好奇心也是促使我得以收藏此方墨盒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这方墨盒的上款太特别了(我妻先生惠存),我妻先生的我
期刊
由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湘西自治州文旅广电局、中共泸溪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到人民中去’·湖南省艺术摄影家走进泸溪创作活动”,2019年6月6日至9日在神秘湘西画里泸溪举行。  6月6日上午,启动仪式在“中国最年轻的氧吧县城”泸溪县涉江楼文化广场举行。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李玉梅主持启动仪式,泸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尚远道致欢迎辞,省文化馆副馆长、省艺术摄影学会顾问梁向东发言,中共泸溪县委常委、宣
期刊
摘要:艺术家捕捉到创作的“灵感状态”,才能创作出流传永久的名篇佳作。如何捕捉到这种千金难求的“灵感状态”,一是借一定的对象激发,二是靠意志达到,三是凭酒的诱发。  关键词:酒创作精品作用  西方著名美学家黑格尔在其伟大著作《美学》中说  “天才和才能的创作过程好像只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灵感状态。”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艺术精品质量的传世佳作,往往是在“灵感状态”下产生的,而这种“灵感状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