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zhur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哲学新论》一书由作者刘庆昌与科学出版社联合编著出版。本书的创作编著并不只是关于教育哲学的教科书,而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关于教育以及教育相关问题的哲学思考的系统性总结,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和启发意义。《教育哲学新论》主要针对教育的本质、教育思想、教育情感和教育学基本问题等方面,结合作者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哲学思考进行了分享和总结。这本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育思想历史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思考原有的基础上另辟新径进行探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哲学新论》内容概要
  《教育哲学新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管窥教育哲学”,主要是针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方式、行为意义上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应然走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
  其次是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针对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学进行研究和反思。第一部分针对教育进行阐释,分为三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教育的实质、教育的原罪和教育的精神。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教学与训育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善意的干预是教育的基本意义,教育原罪的由来,教育原罪背后的人类局限,化解教育原罪的人道主义努力以及教育的精神、教育的原则。第二部分针对教育者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教育者的教育情感、教育者的教育思维和从教者的三重境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阅读,我们对于教育情感的特征意义、教育的思维方式、教育者、教育家、教育家的判别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一个部分针对教育学进行论述,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教育学的范围、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的追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变革。在本篇内容的介绍中,针对教育学的相关范围、教育学的经验性质、教育学哲学性质的反思与批判、实验与教育学的科学性质、价值沉思与教育学的文化性质、理想教育的构造、创造教育的方法、教育学发展的实质、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教育学变革的相关因素、教育学变革的实质以及教育学变革的效果追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使我们对教育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育哲学新论》对教育哲学的贡献
  基于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哲学新论》一书,在编著的过程中作者突破了传统的思维,作为教育哲学的著作非常少,而作者对教育哲学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2004年出版的《教育者的哲学》到《教育哲学新论》作者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教育经验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在学术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首先,《教育哲学新论》通过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学三个方面,详细表达了作者的“教学是有教的学”“教育是善意的干预”“教育精神是爱智统一”“从教者的三重境界”“教育情感”“教育思维”“教育智慧”等思想。通过相关的思想和内容的挖掘使我们对作者的观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是善意的干预”,即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人是核心,教育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对人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和引导作用,而這也为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价值取向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支持。在十多年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原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研究进展,在新的时代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进行了创新。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哲学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主要是将人作为哲学教育的核心,而《教育哲学新论》所研究和探讨的也正是关于将人作为教育核心的哲学思考和总结。
  其次,《教育哲学新论》充分体现了将人作为核心的哲学观念。在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尽管在课程和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是没有真正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在以人为核心进行哲学教育思考的研究过程中,将人作为教育的主体,正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育哲学新论》一书无论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所体现的都是基于人本身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将人作为核心的哲学观念。
  由此可见,《教育哲学新论》一书对于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来说,为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存在较高的指导意义,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和借鉴。
  (柏浩然,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书名:教育哲学新论
  作者:刘庆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98660
  价格:99.00元
其他文献
摘要:在罗格斯大学本科教育历程中,围绕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形态体现批判性思维 、体现科学探究、体现跨学科/多视角、体现反思和体验式学习,其课程教学始终为本科生提供机会接触思考、认识和理解的多种模式,作为解决遇到多维、多通道、多变量实际问题时的准备。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将持续优化培养理念作为先导,把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内涵,教学的组织实施体现“以人为本”应有足够的制度空间
期刊
摘要:以湖南省13个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55份政策文本从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给面政策工具和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过多;需求面政策工具应用不足;政策主要集中于创新价值链中研究开发阶段,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的相关政策应用不足。针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文本;政策工
期刊
摘要:韩国产业教育立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振兴产业教育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相关法》的主要亮点有精细的产业教育顶层设计,与时俱进的产业教育实施内容,完善的产业教育保障机制。我国发展产业教育应当借鉴韩国的经验:重在强化政府责任担当,明确产业教育角色定位;拓宽产业教育主体,构建产业教育共同体;创新产业教育内容,提升产业教育质量;科学立法,为产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韩国;产业教育;启示  
期刊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江苏省四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把好“入口关”,不断提升生源质量;抓住核心环节,升级优化课程体系;立足国际视野,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严控“出口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等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未来,需进一步凝练人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调查”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数据,测量发现约有18%的被调查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工科毕业生的课程性学习参与程度越高,自主性学习参与程度越高,其发生专业技能不足的概率就会显著下降;毕业实习与专业的关联度越紧密,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的概率越低;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因素均未对专业技能
期刊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國高等教育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时代。  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是国际比较教育界的著名学者。她曾在中国香港和内地工作和生活多年,中国文明和文化对她影响深刻。她热爱并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精通中文,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和粤语进行学术交流。过去四十年,
期刊
摘要:把“家庭确实困难”作为贷款资格,理论上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实际上“应贷未贷”却普遍存在。从产权界定角度看,这是值得研究的租值攫取空间问题。面对制定成本约束,选择“家庭确实困难”这种产权界定水平反而有利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这导致“想贷即可贷”。但是,面对执行成本约束,“乱开”困难证明是村委会的理性选择;采用具体且被普遍接受的困难指标是县或高校资助中心的理性选择;只做“形式审查”是
期刊
摘要:“金课”指向优质教学和学生获得,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通过对16位大学生的深度质性研究,从学生视角分析打造大学“金课”的教师特征,揭示出“金课”的三种“镀金者”类型及其“镀金”方式,呈现了层层进阶的“镀金”模式,体现了在教师关注、学生获得和师生关系上存在的显著差异。精工巧匠型镀金者关注教学技艺的外力作用,融情共鸣型镀金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融注情感性因素,心灵编织型镀金者倾向于由内而外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政策执行是确保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审视近两年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的执行过程,发现政策执行出现了进度缓慢、举办者信心受挫、地方落实法律不主动等不利局面,影响分类管理改革进程。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四个层面分析新法新政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适策略:在政策层面,需及时完善政策供给,提高文本的可操作性,注重文本的渐进性;在组织机构层面,要优化部门沟通机制,行政领导要正确看待民办教育的
期刊
教师领导力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制定教学计划、组建教学共同体、实施教学活动、进行班级管理、完成教学评价等环节。在当前高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中,提升高校教师领导力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整体领导力水平,还能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切实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由孙祯祥编著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领导力》(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