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章哈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研究聚焦西双版纳傣族章哈在其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章哈传播实践的田野考察,探究章哈传承传播与傣族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讨论章哈传播在傣族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作用。最后通过总结章哈的传播现状,以期为保护与传承傣族章哈文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號】D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054-03
  【本文著录格式】陈雯,陈珊.西双版纳傣族章哈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功能研究——基于曼掌村的田野考察[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54-56.
  引言
  作为傣族民间流行的传统艺术,章哈在傣族社会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在西双版纳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没有章哈,吃饭就像没有盐巴;没有章哈,吃饭就像没有糯米;没有章哈,生活就像少了乐趣。”从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朴素表达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傣家人对章哈的原始热爱。可以说,傣族在生活中创造了章哈,并赋予了章哈丰富的智慧和灵感。同时,章哈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傣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民族节日和民间仪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傣族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影响与作用集中体现了章哈在其传播过程中之于傣族社会的重要社会功能。
  一、傣族章哈及其历史渊源
  傣族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章哈作为一种用傣泐文书写和歌唱的艺术,极具民族特色。在傣语中,“章”的意思是“知识、能力、智慧和专长”,“哈”的意思是“歌唱”。因此,“章哈”在傣语中的意思便是“擅于唱歌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章哈的含义具有双重性,它不仅指代一种传统的傣族歌唱表演艺术,同时也指代那些活跃于傣族民间的唱章哈的歌者们。章哈在傣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傣族民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是傣族各类民俗活动及仪式中的重要文化组成符号。每当重要的民间活动和节日来临时,傣族都会恭敬地邀请几位著名的章哈前来演唱,以期使聚会更加正式和喜庆。
  章哈的表演形式十分简单,通常是章哈艺人坐在竹席上持扇半掩着脸歌唱,另一人则在一旁吹打乐器给他伴奏。但伴奏在章哈表演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章哈的主要节奏来自于歌者抑扬顿挫的唱腔。具有高超技艺的章哈能够根据表演语境适时调整演唱节奏与演唱内容,以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和观众反响。章哈唱本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着傣族古老的神话和史诗,又包含着各类傣族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内涵。2006年5月20日,“傣族章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章哈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在西双版纳民间流传着许多章哈起源的传说,这些多种多样的传说背后折射着傣族章哈深厚的历史探究价值。例如,在著作《傣族社会史调查》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关于章哈由来的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叫‘叭阿拉’的人来到版纳地区打猎。一次,‘叭阿拉’打到了一头巨大的猎物。满载而归后,‘叭阿拉’把猎物分享给了同伴。面对这个好消息,每个人都快乐地唱起歌、跳起舞来,舞蹈好的人变成了‘赞凡’,歌声好的人成了‘赞哈(章哈)’。”①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章哈起源的民间传说,例如“滴水入歌”“诺嘎朗冬鸟传歌”“建房唱歌”等许多版本。虽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些章哈传说的真实性,但是许多学者仍在默默地探索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章哈演述也发生着变化。1949年后,章哈和其他人一起站起来解放了,成为当家的主人,开始大量活跃在傣族村落里,成为了新时代的歌唱者。
  综上可以得知,章哈有着悠久的历史衍变过程,并与傣族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章哈与傣族社会的发展密切交织着,在傣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章哈的社会功能
  音乐人类学家奈特尔指出:在我们所了解的种族群体中,几乎没有哪个种族没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世界上各种文化中的音乐风格有多么不同和复杂,它们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关于同源性的事实。章哈作为傣族族群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蕴含着傣族族群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张力,同时也是建构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的重要符号表征。笔者通过走访传统傣族村落,并与章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老师②进行访谈,发现傣族章哈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对傣族社会产生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作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叙事功能:章哈在傣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章哈的内容几乎可以说是傣族社会的百科全书。章哈唱本中留存着大量傣族原始的史诗、神话、天文历法、寓言警句、宗教故事、民间歌谣、日常生活知识等内容。可以说,章哈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章哈艺人的演唱行为使大量傣族传统文化得以在族群中持续传播并保存下来。
  同时,在章哈的成长过程中,学徒制是最常见的方式。在田野访谈中,当我们问及章哈传承人玉吨何以与章哈结缘时,玉老师回忆道:“这是自身爱好。小时候就开始听章哈、唱章哈,少年时由于生活繁忙和农忙就丢了几年没有唱了。后来觉得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因为自己会点傣语,就向村里会唱章哈的老人拜师学习,然后一点一点学习傣文,直到2010年参与到专业的培训当中。”正是在这种师徒的互动中,章哈歌者通过传承关系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延续下来,这种“延续性”是章哈在傣族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的体现。
  章哈不仅记录和传承了传统的傣族文化,而且发展了傣族文化。作为傣族的“民族文化精英”,章哈歌者们会在表演过程中对章哈唱本内容进行再创作和补充。一些当下的时代历史成为了章哈歌词和抄本里的新增内容。这种“创新性”,体现了章哈不仅是傣族文化的传播传承者,同时也是发展创新者。
  (二)抒情功能:章哈在傣族族群心理认同中的作用
  章哈的音乐抒情方式及口语表达形式使其较为容易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涤荡。作为一种音乐符号,章哈对傣族族群起着心理认同与情感调适的作用。   在傣族年节仪式与民俗场景中,章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地方的文化精英,在一些仪式场景中,例如:泼水节、赕寨心、上新房、升和尚、上佛寺等,章哈歌者们通常以仪式主持者的身份出现。在表演时,群众们围绕章哈而坐,章哈会根据不同仪式场景演唱不同的歌曲来渲染仪式氛围。涂尔干曾说过,仪式是社会团体定期巩固自己的一种手段。在仪式上,由于集体、情感、氛围等因素,情感共鸣和社会集体感得以共同建构。正如玉老师提到的那样,“在上新房、结婚的时候,人们都喜欢请我们章哈上门唱歌助兴,大家都习惯了,如果没有章哈,人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感觉也没有那么喜庆了。”傣族章哈藝人作为仪式行为者,通过表演活动建构出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仪式场景。通过这种仪式,傣族族群能从这些意义与场景中体会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需要。
  (三)说服功能:章哈在传播过程中的话语生产
  马克斯·韦伯将人比作“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网上的动物”,并认为人类是“意义的创造者”。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不断创造意义,使用意义,规定意义和受意义制约的过程。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章哈唱本内容包罗万象、贯穿古今。这些唱本来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特点、宣传目的和传播语境,并发挥着不同的时代功用。笔者认为,章哈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通过歌者与听者的互动,生产着相关的意义和话语,并对社会产生着一定的引导和规训作用。
  在过去的民间传播语境中,章哈的内容多体现出傣族先民对美善的追求与崇尚。作为民族精粹,章哈以寓教于乐的涵化方式,将傣族传统的民族伦理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塑造着共同的族群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例如,在傣族婚礼上,章哈的演唱内容主要包括夫妻要和睦相处、夫妻要为小家一起奋斗、夫妻要共同孝顺老人和关爱孩子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章哈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在这种文化实践中,道德的意义得到生产,作为一种“文化权力”,章哈在傣族社会的演进中占有了一定的话语地位,它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章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与玉老师的访谈过程中,她给我们演唱了一段她最近学习的新歌,歌名为《歌唱西双版纳建州》③。虽然听不懂傣语,只是多次听到了“西双版纳”这个词,但在章哈悠扬的音律中,我们感受到了玉老师对家乡深厚的热爱。通过进一步谈话,我们了解到,这首歌是州文联邀请一位章哈艺人创作的,之后政府组织他们去学习传唱的。玉老师提到,最近政府和老年协会经常组织起寨子里的老人们一起唱章哈,并由玉吨老师教大家唱章哈,所唱的歌大多数都是歌唱西双版纳的歌。“歌的内容有勐养怎么开发,勐养的发展历史,我把歌词写出来教给我的徒弟。”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近年来,章哈展演多紧贴时代脉搏,且内容也愈加多元化。如:2017年创作和演唱的章哈歌曲——《美丽的景洪城》《满怀深情歌唱党的十九大》,又或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歌曲——《章哈教你预防新冠肺炎》《齐心协力抗疫情》。这些唱本内容与当下的语境紧密结合,通过章哈这一傣族传统民俗艺术在傣族群众中广泛传播。通过这些内容,主流价值观得以沁润到傣家人的心里,成为新时代的新的“道德意义”与“道德规范”。于是,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得以体现,通过主流价值的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发挥引导作用。借由章哈,新的话语意义得到生产。
  三、章哈在当下的传播状况
  在上文,我们大致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章哈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对傣族社会产生的重要社会功能作用。可以看到,章哈在傣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下,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章哈文化值得我们注意。想要更好的传承、传播章哈文化,我们必须了解当下的章哈传播状况。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以下章哈面临的传播现状。
  一方面,章哈的传播现状有着令人担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传承及影响力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义务教育在傣乡大地实行,现代学校规范教育取代了傣族传统的佛寺出家修行教育,青少年对包括章哈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缩减成了短期的体验活动,传统傣族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逐渐式微。加之市场经济影响,傣族村寨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学习章哈及傣族传统文化,这让章哈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同时,章哈文化遭受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由于历史的缘故,大量章哈艺术和其所依赖的灵感源泉(如:佛寺、佛塔等)遭到毁灭性破坏,传统的章哈创作面临困境。同时,现代傣语流行音乐在各个村寨的广泛传播,也使章哈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章哈的传播现状也存在着可喜的转变。申报“非遗”成功后,版纳当地成立了专门的章哈管理协会,并在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章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都得到了稳步提升。新时代,章哈在文化传承、时政宣传、促进民族团结与交流等方面,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据玉老师介绍:“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现在章哈的传承与传播得到了重视。大多数傣族村寨里面都建立起了传统文化少儿传习所,村寨里的青少年除了接受学校的文化课程教育,也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乡镇上的小学也开始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了。在允景洪小学,学校与章哈传承人玉光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通过在小学里教授章哈,让年轻人更加了解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章哈文化交流活动也逐步开展。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章哈艺术有望获得更大的传播舞台。玉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平时除了线下培训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也有线上的微信交流群,有时他们也会在手机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对歌。此外,玉老师还向我们提到一件有趣的事。玉老师的侄女是开傣味餐厅的,起初为了宣传餐厅,便邀请玉老师在餐厅的抖音号上唱过章哈歌曲。不料后来点赞评论的人众多,网友们戏称玉吨老师为“网红奶奶”。现在,玉老师有了自己的抖音账号,玉老师会录制自己唱歌的短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她和我们说,她希望章哈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得更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章哈文化。
  四、结语
  作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表征,章哈蕴含着傣族族群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的文化特质。经由这种音乐表达,傣族族群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傣族族群心理认同得以建构,傣族族群文化意义得以生产,这充分体现了章哈在傣族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章哈艺术传播虽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也以新的方式建构着傣族族群的日常生活、集体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傣族章哈艺术历久弥新,展现了民族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紧密勾连。
  注释:
  ①朱德普等.傣族社会历史调查[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②玉老师:访谈对象——玉吨,女,傣族章哈歌手,章哈非遗传承人;访谈时间:2021年1月15日.
  ③歌词大意:我的好哥哥,山沟的地草丛深,版纳迎来了曙光,全国解放一年后,金色太阳闪光芒,美丽的西双版纳,迎来人民解放军,版纳人民得解放,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七日,人民翻身做主人,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政府举行会议,确定每年一月二十三日,西双版纳州庆日,今天是版纳生日,妹妹我回想往事,点滴记忆告诉你,今天是西双版纳生日。
  参考文献:
  [1]朱德普.傣族社会历史调查[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2][美]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31.
  [3]《傣族简史》编写组.傣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杨琛.傣族“章哈”音乐形态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2).
  [5]杨昌一.别具一格的傣族章哈[J].曲艺,2016.
  [6]孔桂英.西双版纳傣族民间章哈调查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8(10).
  [7]申吉浩岚.“章哈”音乐活态传承的认同基础与现状考察[J].民族音乐,2020(4).
  作者简介:陈雯(1996-),女,汉族,云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理论新闻学;陈珊(2000-),女,汉族,云南,本科,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社会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以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少年作为调查群体,以S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互动论,从其适切性和具体运用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多个角度对博物馆教育功能未充分发挥的现状予以现实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价值观 
【摘要】本文概述学校的档案是学校60多年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忆,也是新中国71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民族高等教育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记忆缩影,讲述着民大人谱写中国梦西藏篇章的初心故事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学校档案;民大记忆;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08-02  【本文著录格式】巩君慧,赵晓红 .守初心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理论指导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同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可贵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剖析,并以其为艺术哲学基础,引领新时代中国音乐艺术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新时代;中国音乐艺术实践;引领意义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产生并生存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却能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书风特质。政权的更替、文化的多元、地域的特殊等空间因素对这一时期的石窟寺造像题记交替熏染,丰富了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风格内涵,本文以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为主线,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做一个梳理和归纳,并根据结果进行推导、考论。  【关键词】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书风特征;成因  【中图分
【摘要】“地之子”是新文化运动时创作者创造出来地表达方式,用来指称与土地有着精神血脉联系的乡土文学作家,农民是最亲近的大地之子,赵树理的小说以讲述农民的故事为主,讲述大地之子的深重苦难,并将新政权下的新生希望提供给农村人,引导他们走向新生。  【关键词】地之子;苦难;新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99-03  【本文著录格式】闫
【摘要】在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上,“教育”被确定为博物馆的第一职能。作为社会教育的中坚力量,博物馆当下经营理念和目标的转变,为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博物馆的非正式学习形式相对应的是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者目标存在交集,这为馆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纪念馆;馆校合作;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
【摘要】书籍设计的发展是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特色与创意表现兼容共存基础上的多元化设计状态。书籍的内涵需要靠书籍设计来表现。现代的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书籍单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束缚,在给人视觉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更多感官上的互动。随着印刷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书籍设计的使用材料也具有了多样的选择性,从而使书籍设计表现变得富有创意性,不僅推动了市场发展还刺激了艺术设计更具商业价值。本文从书籍设计的重要
1949年,中国革命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在20多年的浴血奋战中,人民军队由于没有自己的空军失去了制空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特别是面对国民党飞机对解放区的袭扰和轰炸,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常常受到威胁,这时加快组建人民空军显得更为急迫。必须以建立空军为首要任务  1949年初,在“将革命进行到底”号令的激励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挥师南下,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进军。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组建空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优化文化产品、创新内容形式和丰富展陈手段,使保国寺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进而成为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有效平台。本文立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和
【摘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对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摄影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育教学更需保证对行业与社会发展的敏锐。本文首先对摄影后期类课程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释及分析,接着通过调研列举了混合式课程的特点与优势,从而发现混合式课程与摄影后期类课程的契合性,最后通过《商业图片精修》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介绍了在摄影后期类课程中实践混合式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