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身心发展教育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内心要求和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内心要求 人格尊严 情感体验 人格养成
一、关注学生的内心要求和人格尊严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
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
语文教育需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所谓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接纳,又表现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
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不要偏爱大款、大官的子女而忽视平民百姓的孩子;不要偏爱成绩优秀、反应敏捷的同学而轻视学习落后、反应迟钝的孩子;不要偏爱唯命是从、循规蹈矩的学生而小视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孩子;不要偏爱相貌怡人、乖巧伶俐的同学而无视长相平平、沉默内向的孩子。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功能是要给学生的情绪生活以积极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
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充分体验到丰富的人生: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做人的尊严,什么是人格的彰显;杜甫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赞美》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人要有顽强的生命力;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古典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演绎了人类永恒的爱情……
在语文课堂上,还应该让同学们体验到成功和愉快。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不断求索。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课堂风气的形成,与教师的领导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进行理性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场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重要的教学策略,有了兴趣,就有了热爱,也就有了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要用好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个个兴趣盎然:以情激趣,学生会得到感染,产生感情共鸣;表演激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探究激趣,让学生拓宽视野,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而且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美丽的大自然,延伸到纷繁的现实生活。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可以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关掉教室里的灯,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该多浪漫!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啊!国庆长假,秋高气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回归自然,寄情山水,让我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自选一个与语文有关的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街道、乡村、校园、工厂进行深入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总结交流,撰写专题报告。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体现教师人文关怀的过程。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指帮助学生辨别是与非、美与丑,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保护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克服焦虑、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人文关怀归根结底就是促成学生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无不把培养崇高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人性的培养,惟有如此,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人性之美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因为自己的生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获得幸福。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的目的归结为对人格完善的追求,以实现个性的解放;人文的力量既可以培养学生同情、友谊、责任和勇气等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又可以加强诚信、独立、创新、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给学生创造幸福,否则,我们的教育毫无意义。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影响甚巨。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中,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生活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一中。
【关键词】内心要求 人格尊严 情感体验 人格养成
一、关注学生的内心要求和人格尊严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
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
语文教育需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所谓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接纳,又表现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
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不要偏爱大款、大官的子女而忽视平民百姓的孩子;不要偏爱成绩优秀、反应敏捷的同学而轻视学习落后、反应迟钝的孩子;不要偏爱唯命是从、循规蹈矩的学生而小视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孩子;不要偏爱相貌怡人、乖巧伶俐的同学而无视长相平平、沉默内向的孩子。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功能是要给学生的情绪生活以积极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
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充分体验到丰富的人生: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做人的尊严,什么是人格的彰显;杜甫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赞美》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人要有顽强的生命力;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古典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演绎了人类永恒的爱情……
在语文课堂上,还应该让同学们体验到成功和愉快。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不断求索。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课堂风气的形成,与教师的领导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进行理性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场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重要的教学策略,有了兴趣,就有了热爱,也就有了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要用好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个个兴趣盎然:以情激趣,学生会得到感染,产生感情共鸣;表演激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探究激趣,让学生拓宽视野,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而且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美丽的大自然,延伸到纷繁的现实生活。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可以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关掉教室里的灯,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该多浪漫!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啊!国庆长假,秋高气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回归自然,寄情山水,让我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自选一个与语文有关的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街道、乡村、校园、工厂进行深入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总结交流,撰写专题报告。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体现教师人文关怀的过程。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指帮助学生辨别是与非、美与丑,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保护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克服焦虑、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人文关怀归根结底就是促成学生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无不把培养崇高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人性的培养,惟有如此,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人性之美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因为自己的生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获得幸福。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的目的归结为对人格完善的追求,以实现个性的解放;人文的力量既可以培养学生同情、友谊、责任和勇气等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又可以加强诚信、独立、创新、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给学生创造幸福,否则,我们的教育毫无意义。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影响甚巨。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中,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生活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