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抉择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unfe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就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而言,是否真的需要“宏观调控”尚存争议,但在实践中,虽然世界各国经济制度大不相同,却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施行着程度不一的宏观调控。因而宏观调控之于经济运行的真正价值,实在并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施行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国来说,本身巨大的经济体量,以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中错综复杂且敏感的经济关联,天然决定了“大国宏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超高的操作难度。
  宏观调控第一次在中国被提及,可以追溯到中共十四大。作为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宏观调控对于中国经济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生动而复杂的经济实践,使中国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沉痛的教训。而毋须讳言的是,尽管宏观调控无论作为一个概念还是具体的政策被反复提及和施行,但是,中国至今也很难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成熟的宏观调控理念。许多时候、许多政策,与其说是在搞宏观调控,毋宁说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相机而动。
  已有学者注意到,检视中国近十几年的具体实践,宏观调控的宽泛化趋势非常明显,不仅许多职能部门似乎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搞宏观调控;很多微观的产业政策,也常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被强力推行。宏观调控之于中国并非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是涉及大国转型中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合理作用范围,涉及如何确保权力真正在制度笼子中运用,而不是凌驾于市场经济合理规律之上的问题。因此,从理念和实践上检视反思中国当前的宏观调控,认真学习他国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宏调,意义自不待言。
  本期封面专题,我们就聚焦“大国宏观调控”。
  诺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在《最佳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还是效率》一文中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究竟哪一个才是最佳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者不仅很难做出选择,而且还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他从理性预期模型的角度,提供了货币与财政政策可行组合不同后果的分析思路。
  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库珀在《何以应对长期经济停滞》一文中提出的最佳应对战略为:第一,关注多数国家内部不断加剧的不平等,这与家庭储蓄率的上升息息相关;第二,充分利用大量的基础设施需求,主要但不限于在发展中国家;第三,加大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资金投入。
  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认为,关联储渐进式加息的做法是一个危险的错误。关联储越早对市场动手,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才会越小。他进而指出,美国和其他国家若一味操控经济而不推行结构改革,不仅无法令经济走上健康复苏之路,反而可能导致更多资产泡沫、金融危机及日本式的长期停滞。
其他文献
欧洲人应该开始认真思考英国退欧实际产生的金融、经济和政治影响。否则,当他们最后真的在读他们“去世”亲戚的遗嘱时,可能发现自己不仅两手空空,还面临一份债务遗产  直到最近,欧洲人也不太关心英国就是否退出欧盟所举行的公投一事。英国退欧既已成真,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思考它的影响。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英国退欧后的风险,而是表现得像一个即将失去富有亲戚的大家庭成员,在宣读遗嘱之前就已经自行在脑中划分
期刊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改革具有突出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的诸多缺陷日益凸显,经济失衡、汇率扭曲与大规模资本流动等全球化问题此起彼伏,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冲击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漏洞暴露,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过去8年,以G20为主要平台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稳定,但总体上很多基本问题仍然没有
期刊
门格尔的财货理论,作为主观价值论的延伸理论,其重要性一直为世人忽略。其实,该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奥地利学派的发展,许多后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或多或少地与门格尔财货理论有着渊源。也因此,门格尔的财货理论成为新古典主流之外西方经济学一支重要的异端  门格尔其人  卡尔·门格尔为世人所知,源于他作为边际效用理论的创立者之一,在19世纪70年代与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莱昂·瓦尔拉斯一起开启了新古典
期刊
欧洲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调整自身思维,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应当转向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那些以实现民众幸福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的政府,不仅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也会孕育出更健康的政治氛围  英国脱欧的负面情绪正弥漫在整个欧洲上空,这让人们意识到政策制定者们早已偏离欧洲计划的核心宗旨:为全体欧洲人造福。正如在1990年发布的第一份《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  让一个国家
期刊
历史告诫我们,需要用保护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方式,来阻止英国退欧、美国新孤立主义等事件的发生,并提供具体办法来解决影响许多工人的实际问题  很多东西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却不尽如此,全球化就是这样。从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崛起的事件中,我和其他崇拜自由贸易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显而易见的分离过程。  首先要澄清一个真相,关于全球化并没有严格的理论。我们现阶段所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国际贸易理论是19世纪初大卫·李
期刊
在国内金融市场未完善前允许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并放开汇率管制,将加剧资本流入和流出的波动性  本文考察了中国汇率机制的发展、资本项目开放利弊以及改革优先次序和风险。  2000年以来,中国因干预外汇市场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低估,长期受到美国和IMF等国际机构的质疑。在大多数时候,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表现为巨额的资本净流入。为了避免贸易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中国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回购外汇并
期刊
我们常说要以史鉴今,但如何才能做到呢  “  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有德者昌——中的德政廉政智慧》(钱跃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一书,是一部全新视角解读《史记》智慧的智慧之作。全书共64篇,旁征博引、借古鉴今、文字严谨、叙事生动,既有凝炼的古语箴言,又有现代风格的演绎,既为读者提供了轻松阅读的快意
期刊
虽然最近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人们普遍希望,中国和拉美双方在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关系能够持续发展,变得更加强劲  2016年8月22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在里约热内卢闭幕,这个城市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一如既往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世界的目光汇聚到巴西时,也就是再次审视中国和拉美经贸关系的时刻,更是畅想中国与拉美经济交流新篇章的时刻。  在21世纪的前
期刊
工匠精神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从世界历史看,工匠精神是工业革命的伟大推动力量  产业革命历史表明,工匠群体是各行各业的探索家和发明家,是传统技艺和机器生产的嫁接者,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的传动轮,也是专利制度、公司制度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生产了产品,也创新了精神,创造了文明。  一方面,西方工匠的发明催生了第一、二次产业革命,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期刊
如果中国不能提高其国外技术吸收率和国内创新水平,那么,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在今后10年里将低于6.5%的目标,甚至可能低于5%  30年来,中国经济以近10%的速度增长,翻了16倍。在此期间,中国人口增长了35%,因此,人均GDP增长了12倍。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扶贫:40万-60万人脱离了贫困,当然,也要看“贫困”的准确定义是什么。这些家庭,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子女,第一次有了真正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