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的几点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被世界各国誉为“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五千年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美德。如何把这些美德传承下去,我们要重读经典,把祖先的智慧结晶传承下来,造福子孙,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重塑国人文化自信。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国家教育部正着力引导青少年明辩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下面就如何把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有效融合,谈几点策略。
  一、读国学经典,品美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我们要让孩子大量地阅读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品味传统美德。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等经典书籍。这些经典中蕴含着大量中华传统美德。如《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育孩子们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事要谨慎,讲信用,博爱民众,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这些还有余力,才去學习文化知识。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圣贤”,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途径一,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要有大量的书籍供孩子们阅读。途径二,编写校本教材,开设地方课程,把传统文化课带进课堂。根据各年龄段特点,分年级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素材。一年级可学习“三百千”《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蒙学作品;二年级唐诗;三年级宋词;四年级《孝经》《诗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道德经》等。途径三,定期举行读经典沙龙,孩子间交流读经典后的感悟,写写心得体会,让孩子们在读经典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品味传统美德的内涵。
  二、诵国学经典,悟美德
  在孩子们熟读经典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把作品朗诵出来。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诵出来,结合各种语言手段,能更完善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背诵作品,面对观众,除了用声音,再借助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作品的情感,更能打动听众。
  我们让孩子在反复朗读国学经典后,认真琢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手段,把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作品《满江红》,学生在朗诵中根据“怒发冲冠”“抬望眼、仰天长啸”“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词句加入一系列的表情动作,更能把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们通过朗诵表演,更能深刻感受到岳飞的爱国情怀,进而把它上升为自己的爱国之心,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学校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旗下师生诵读、午读等活动形式,搭建平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在朗诵中,领悟到经典里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三、吟国学经典,学美德
  几千年来,汉诗文正确的读法是吟诵,吟诵才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吟诵是有规则的,徐建顺教授总结出了“一本九法”:声韵涵义为本,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吟诵可以旋律优美、歌声曼妙,也可以荒腔走板、颤颤巍巍,这样更能感动人。
  在孩子们能正确读出汉诗文字音后,运用吟诵规则,四声对五音(即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把汉诗文读出韵律,读出旋律,读出情感,读出古人的心声,更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感情。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情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初、远、迁、专”属阳平声,可读长些,“善、近、教、道”属去声,要读得短促些,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有韵律,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古诗文大多都押韵,声音是有意义的,韵字更是能突显诗文的意义。比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野、茫、羊”最后的韵字,都含有“a”的音,开口度较大的音代表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愉快的,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孩子们在吟诵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这份愉快、这份热爱,也渗透到了环保教育。孩子们学到这些美德后,就会自觉地践行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谦谦君子。
  四、结语
  总之,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我们的孩子,主线就是要多诵读国学经典,读的形式有很多,不管是朗诵还是吟诵,孩子都能在诵读中领悟,在领悟中感受,在感受后升华,慢慢地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下,培养良好品德,建全自己的人格,重拾民族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前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不仅仅体现了先生个人所具有的伟大师爱,也是先生在勉励我们这些“园丁”要“爱满天下”,因为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一九九四年九月,懵懂的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梦想的小帆起航了。看着绿树成荫的校园,亲切和蔼的老师们和小朋友们一张
期刊
现如今概念化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出现,有的人可能会问什么是概念化教学,其实他已经深刻影响了好几代学子,并且变本加厉地不断影响着下一代的教学质量。  一、概念化的释义  文艺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忽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对生活和人物做简单化理解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个性,这样就造就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作品,不能揭示社会本质,缺乏感染力。  二、概
期刊
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课改理念的精髓 ,一直是我们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迷惘的问题,其实也是大家一直都在不懈地努力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至少要从下列三方面入手才能消除教师们的这一困惑和迷罔。  一、教师要有课改理念的高度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表现形式。而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也离不开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目前有的仍滞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学生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
期刊
一、活动主题  徜徉无限春光 体验农耕文化  二、活动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切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切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孩子们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个性品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活动地点  新都少儿时光自然体验
期刊
活动意图:  《纲要》中指出“活动应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既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小乌龟”这一动物形象既为孩子们所熟悉喜爱,又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而且活动《小乌龟开店》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且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易于理解,能让孩子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特点,符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乐意参
期刊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2.活動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三、设计意图  杯子到处都有,天天使用,孩子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可在一次散步观察活动时,孩子们对
期刊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件频繁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幼儿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了教育过程中应当将幼儿健康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对意外事件的预防至关重要。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教育与随机教育失衡  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往往对生活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较为重视,如交通安全问题、活动安全问题等,进而忽略了并不常见的问题,如幼儿喜欢模仿
期刊
刚走上辅导员岗位时,不熟悉学生们各自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这是很正常的。我很希望在这正常的情况下,千万别出现不正的因素。可是,生活的运转,往往事与愿违。连学生名字还叫不上几个的我,上任没几天就“军情不断”。  “老师,四年二班男生在校外玩枪战,”  “老师,五年三班男生打小同学了”  “老师,六年一班男生进班不站队了  值周生连连告状。搞得我这个新上任的辅导员头都大了,让我感到这教育真
期刊
一、前言  跳远运动是一项需要运动员在快速度的起跳下,完成完整的起跳动作。它的完整技术环节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助跑是跳远运动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使人体在高频率下获得较快的速度为起跳做好充分的准备。跳远助跑与平跑的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助跑需要与起跳完整的结合,掌握好助跑技术的节奏特点,才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  跳远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很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对于计划的把握不充分,运动
期刊
让语文课活跃起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必须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认真让学生”动”起来。根据工作经验,我认为做好以下工作:  ー、以激情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触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在兴奋的状态下,最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