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带动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发展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积极邀请海外高层次留學人员回国工作,支持引导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海外科研机构和人员共同申报课题、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等引智工作,对于农业科研机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从引智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引智的成果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发展作一参考。
  关键词 引智;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63-01
  1 引智的背景
  引进智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七·八”重要谈话,引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到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走“人才强国”之路,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统筹发挥国内培养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座谈讲话和指示中数次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党的人才理论指导下,引智工作在服务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1]。
  2 引智的现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期高度重视引智工作,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为院服务的意见》,积极邀请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院工作,支持引导院内科技人员与海外科研机构和人员共同申报课题、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等。“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围绕“人才强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引智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未来较为系统的引智工作设想。
  2010年,围绕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和实现“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人才工作要求,结合院所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10—2015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纲要》,启动实施包括“优秀学科带头人引进计划”“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科技创新引智计划”等在内的“五大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引智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2.1 开展人才“为我所有”的聘用引进
  积极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海外招聘力度,先后多次在《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学网》等国外权威平台上进行宣传,吸引了多批海外高端人才前来应聘。“十一五”以来,先后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7人、优秀科学家4人,其中2人来自美国,1人来自加拿大,1人来自澳大利亚。
  2.2 打造人才“为我所用”的海外智囊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遴选海外优秀人才,建立海外专家库,通过聘任特聘研究员、开展学术交流、短期访学等方式,联系和打造服务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的“海外智囊”。“十一五”以来,已聘请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等20家科研教学机构的40多名优秀科学家作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2.3 推动人力资源开发的联合培养
  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动与国外科研、教学机构的人才合作。“十一五”以来,先后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等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2.4 开展以平台和项目为载体的合作研究
  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十一五”以来,先后成立中美联合、国际噬菌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重大项目协作;申报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十一五”以来,申报并获批国家和江苏省引智项目逾100项[2-3]。
  3 引智的成果
  3.1 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智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十一五”以来,各研究所累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场次,累计邀请外籍专家逾 800人次来院交流、访问。通过交流,极大地促进了院科技人员对学术动态和前瞻热点领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了解和把握。
  3.2 促进了人才内培外引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国外科研、教学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后9名,自主招收外籍博士后4名。先后选派逾50名优秀科技骨干到国外教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院内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一线科技人员比例显著提高,提升了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3.3 促进了品种、资源和技术的引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研究员通过与日本开展水稻育种合作,引进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先后培育出优质粳稻南粳46、优良食味粳(下转第268页)
  (上接第263页)
  稻新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年推广面积超过20万hm2,
  其中,南粳5055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南粳9108通过2014年超级稻测产验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镇江所研究员在日本交流期间,先后引进、消化草莓、葡萄、“越光”水稻等几十个品种和逾170项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研制形成适合本土化推广的品种和技术体系,有力带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通过交流引进和合作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小麦育种等传统学科优势的保持和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等新兴学科的发展。
  3.4 提高了在国际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中的地位
  “十一五”以来,江苏农业科学院有1位专家在亚洲支原体学组织(AOM)等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担任职务,提高了该院在国际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中的优势和话语权。通过利用技术梯度和产业梯度,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了农业技术输出,提升了院农业科技在服务国家和江苏省外交外事大局中的能力[4]。
  4 改进措施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将围绕提升开放办院水平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4.1 积极构建多元化交流合作平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应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开放平台,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参与国际间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探索建立多边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承担国际合作项目。
  4.2 提高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水平
  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设置的国际合作类项目,支持引导科研人员组织参与国际性、区域性的科学研究计划。
  4.3 持续提升科技人才国际化素质
  加大博士后联合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博士后工作。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出国访学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留学基金资助。支持引进国外高水平科学家来院开展短期合作研究,支持院优秀科学家到国际科技组织、学术组织、标准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提高在国际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
  5 参考文献
  [1] 苏晓宁,田志宏.中国农业引进国外智力的发展和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1(4):82-85.
  [2] 施标.引进国外智力对促进都市农业科研创新与发展的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7(2):99-101.
  [3] 黄佳男,耿玮,杨选科.大力引进国外智力 加快发展农业科研事业[J].农业科技管理,2012(2):83-85.
  [4] 庄丽娜,孙加祥,张超.农业科研机构海外引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山西农经,2016(10):38-39.
  [5] 冉学忠,郭丽杰.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引智工作经验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57-364.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就吉林省延边州发展柞蚕二化二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采用春稚蚕室内合成袋育、秋蚕室内人工补温、室内保卵等技术,解决了延边地區一年放春、秋2个世代柞蚕结茧率低的难题,并且通过近12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导出延边州秋柞蚕的收蚁时间,以期为延边州柞蚕二化二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柞蚕;二化二放;可行性;吉林延边  中图分类号 S8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对3种生物菌肥在轻度板结土壤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一,高活性全营养微生物肥处理组葡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所有菌肥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正常管理葡萄园对照,且以生物酵素处理最高。  关键词 葡萄;生物菌肥;叶片;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63.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介绍了甜玉米品种益甜608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和抗病性。审定3年以来,根据其遗传基础、示范推广和市场消费等反馈分析,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佳、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华南及类似鲜食玉米生态区域种植,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益甜608;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对南美白对虾与方斑东风螺的混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协同健康生长的养殖模式。结果表明,在成活率和病害防治方面,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优于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较优于水泥池混养;经过对比发现,在水泥池中以养殖方斑东风螺为主,适当投入虾苗的养殖模式较好;可见,在水泥池中适当投放虾苗可以减少病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方斑东风螺;混养  中图分类
摘要 利用临夏州1981—2015年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临夏州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临夏州五县一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州范围内每10年增加96.9 ℃·d。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广河县,平均每10年增加170.5 ℃·d;≥0 ℃初日由南向北显著提前,终日没有明显的提前或延迟趋势,各地区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
摘要 在小麦上进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各剂量对小麦未发生药害,对小麦安全。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7 d,连续施药2~3次,适宜用量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64.50~96.75 mL/hm2(制剂量150~225 mL/hm2)。  关键词 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摘要 利用聊城市8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采用ArcGIS的克里格插值方法、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聊城市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2—2015年年降水及夏、秋、冬季均呈现不显著减少趋势,春季降水为增加趋势。突变检验发现,各年及各季节均有突变发生的年份,其中春季降水在1990年前后突破显著性检验,降水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年降水小波分析中,旱涝较为频繁,经历了降水的偏
摘要 为探究纤维素酶法对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57 ℃,提取时间为1 h,酶的浓度为0.4 mg/mL,提取次数为3次。纤维素酶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90.40%,相对标准偏差为5.01%,测得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609 mg/mL。该法比传统碱液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提高了3倍以上。  关键词 苏子叶;黄酮类化合物;纤维素酶
摘要 本文从烟叶安全性生产、标准化生产、烟叶生产过程控制、烟叶质量追踪以及领导组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烟叶质量控制管理的途径,从而实现为卷烟工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烟叶。  关键词 烟叶;质量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4-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approaches of
摘要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DTOPSIS法对5个参试茶树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禾种、乌牛早综合评价结果最高,分别为0.836 959和0.810 860,鸠坑种稍低,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运用DTOPSIS法评估茶树产籽潜力比仅靠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更为全面。  关键词 DTOPSIS分析法;茶树;品种;产籽潜力;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