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螺旋耦合”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但由于经济转型、观念转向和环境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冲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样也能为胶东半岛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两者协同发展,互补共赢.论文研究首先参照国家和有关学者的分类方法对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划分,随后利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法和经济学的RCA指数法对资源的空间离散程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了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螺旋耦合路径:以环境为根,塑造渔村生态环境的“形”以人为本;激活渔俗传承队伍的“神”;以开发为要,迸发渔俗文化产业的“活力”.
其他文献
陕西各地立足生产实际,耕地资源稀缺,要完成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任务,夺回撂荒地这块战略要地,扛重担,打硬仗,全面谋划,主动出击,确保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足用好.通过对撂荒地找原因对症下药,为撂荒地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基地已设立六年,辐射东北一百多个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按照农业农村部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实践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202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大连市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重点建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历经10年,本文总结十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陕西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在组织专家充分调研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和市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7种高标准农田建设主推模式,以此引领和加快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1年,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实施的“行动学习+乡村振兴”项目,靖西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充分运用行动学习,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休闲农业”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本文将总结靖西市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通过打造“三个高标准”、创建“三个机制”、深化“三个模式”,实现了建设工期同比往年提前2个月,群众满意度更高的显著成效.
新疆伊犁州认真贯彻落实党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自2011年以来,新疆伊犁州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297.8万亩,占伊犁州耕地总面积的43.7%.本文总结了自2011年伊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规划》印发的形势背景、目标任务及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期刊
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作为植物调节物质可以明显增强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垂穗披碱草耐盐性并为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纸上发芽法对4份垂穗披碱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探究在NaCl胁迫下施加GB对垂穗披碱草的影响.NaCl胁迫抑制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适宜浓度的外源GB可以缓解NaCl胁迫,Ⅰ号种子在10 mmol/L GB处理下发芽率增加,但不
金寨县重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基础性工作,超前谋划、注重实效,结合山区实际,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截止2021年,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7.795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8%.完成投资48167.53万元,其中“十二五”建成面积16.0732万亩,完成投资18576万元;“十三五”建成面积19.2221万亩,完成投资23946.73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0%、28.91%.本文就金寨县探索破解丘陵山区农田建设难题的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总结分析,提出了有关意见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为了研究藏东南巴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氮垂直分布情况,在西藏农牧学院周边选择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等指标.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含量总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g/kg)表现为:草地(2.00±0.45)>森林(1.68±0.19)>农田(0.95±0.05),且草地和农田之间差异显著(F=4.61,P森林(34.43%)>农田(16.00%);(2)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与全氮变化特征相似,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g/kg)表现为:森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