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回归幼儿生命成长的本真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书目】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成果。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所著,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全书共有十二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是对基本概念和教育观的阐述。作者首先对生命、生活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自己的核心立场——生命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立场。通过讨论哲学领域关于生活和生活世界的学说,作者强调了幼儿园是“儿童的花园、乐园”这一初衷。随后,作者讲述了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经验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是与幼儿操作、探究、交往、感受等行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是在生活中尤其是在行动中学习的。在此定义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生活化的,并阐述了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的最大心理需求,是幼儿自己的现实生活。作为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游戏以生活化的内容和途径之双重身份进入幼儿园课程。
  第二部分为第三、四章,是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及其重要特质——适宜性进行了阐述。作者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生活与课程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生活预备说、生活当下说、生活联系说。尽管对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就幼儿教育而言,它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与生活紧密相连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幼儿园课程与生活背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如:课程建设更多地关注书面的工作,而不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幼儿:教师更关注自己教案的执行情况,而不是幼儿有没有得到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教师话语过多,幼儿的表达、探究过少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提出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机制:以生活为导向,全面贯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观念:以生活作为出发点,使生活教育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设计:以生活作为切入点,使生活教育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生活化幼儿园课程有其自身特质,适宜性就是其中的重要特质。只有适宜的,才是真正生活的,符合幼儿生命成长规律的。适宜的幼儿园课程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反映其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适宜的幼儿园课程不仅是适宜于幼儿的,它也是适宜于幼儿园的,以幼儿园为本的。课程适宜于班级是适宜幼儿园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十章,作者对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和资源、课程编制与组织、课程审议、课程实施、课程中的游戏、课程评价等实践层面如何操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目标要求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培养目标与幼儿园的现状、课程资源和教师的特点联系起来。与幼儿园中现实的幼儿联系起来,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联系起来,真正反映特定幼儿的现实生活愿望和生活状况。课程目标要具体、有操作性、有针对性。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在关注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有生活性、适宜性、趣味性、综合性、过程性的课程内容,并积极整理和发掘幼儿园周围的各种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生活化课程让行政人员、专家、园长、教师、幼儿都参与到其中。在以学定教的原则指导下,用渗透性的思维,主要采用主题的方式进行幼儿园课程编制。为了保证课程真正趋向幼儿的生活、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生活化课程要求进行课程审议。课程审议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可以采取选择性审议、展开性审议、论证性审议、判定性审议、形成性审议等多种方式。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有很多,有些是与不同课程共同采用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日常活动和游戏活动,有些是生活化课程特别关注的,如“实习场”。实习场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它让幼儿在真实或者拟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带着任务、扮演角色、运用材料进行体验,最终获得直接经验。这样学习对于促进儿童发展大有裨益。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生活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的。对游戏的规划、观察和指导。作者都根据实践案例指出应该如何操作。对于课程评价,作者提出要坚持在过程中、贴近幼儿心灵、行动导向、全面关怀、以经验获得为指向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的实施途径,提供了各种评价方式的量表。
  第四部分为第十一、十二章,是作者对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继续发展的构想。课程要发展不是远离实践、远离生活,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实践、关注生活:不是追逐所谓新潮,而是兼容并蓄和创新发展。生活化课程不只是关注眼前的现实生活,还要关注课程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关注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生活化课程是理论引领下的课程实践,也是在积极的课程实践中形成课程理念。让实践滋养理论,让理论引领实践,这样课程才更有生命力。更具生活性。课程发展离不开课程文化建设。当前课程发展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就是没有注重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发展要注重文化自觉,让文化引领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的未来。
  【读后有感】
  一、让幼儿教育关注幼儿真正生活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征,幼儿教育应该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关注幼儿真正生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的蛊惑下,形形色色的幼教课程、方案层出不穷,珠心算、读经等许多并不是幼儿真正生活的内容也进入到课程之中。这样的幼儿教育是远离幼儿真正生活的,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那样:“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手掌上的,如果把这只手掌当成成人的,那么儿童的身心发展就不能依据正常的途径前进,而每次活动也因此变成枯燥乏味,脱离儿童实际生活。”幼儿园课程要积极理解和关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根据社会要求,积极营造适宜挑战的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真正的生活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让幼儿用适宜的方式学习
  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一日生活都有教育意义。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困惑就是幼儿的学习机会。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并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的。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有情境性的,幼儿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情境性。就像书中所提到的“实习场”的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情境性学习方式,实习场不是一个情境,而是情境脉络,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情境。幼儿在实习场中的学习是整体的、综合的、操作的学习。一个扎染布匹的实习场,除了扎染外,对材料的认识、测量、计数,对晾晒场的美化。同伴间的合作等工作,都能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智慧。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练习了各种技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要能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情境中带着任务去操作、学习,获得生长、生活所必须的一些经验。
  三、让幼儿园关注课程文化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国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幼儿园课程建设跟风情况较为严重,自我定位不清楚,课程建设处于“高原期”,不知如何转向。这些问题都是和缺乏课程文化建设有关系。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园会形成一定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只是园长和教师尚未注意。我们现在就要把这种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文化看似无形,但是可以通过许多有形的东西反映,如园长和教师的信念、教师知识、行事方式、物质环境,等等。我们要在了解自己的课程文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传承原有的课程文化,并不断改造课程文化,改善我们的课程,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也就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目的。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这一课题,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指导年轻教师养成“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位置来思考”的良好工作习惯。是我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培养其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工作任务不再是负担    为营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以书籍为伴。与智者同行”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是早教专家付小平博士根据自己三年陪伴孩子上幼儿园心路历程,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所撰写一本亲子共同成长的手记。本书不仅适合父母阅读,也适合幼教工作者参考。本书201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孩子进幼儿园作准备。作者指出,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的第一个小社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适应难题。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准备,陪孩子迈好人园第一步
在童谣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童谣,还要让幼儿学会仿编、改编以及创编童谣。为此,教师最好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有一定想象和拓展空间的童谣,然后再针对童谣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准适宜的切入口来开展童谣创造活动。    一、编——文字的调遣    童谣是文字的艺术,因此,仿编、创编活动可先从文字开始。    1 现有格式仿编  (1)内容替换:按照童谣现有的格式,让幼儿尝试将其
每次活动时,孩子们移动小椅子都会发出相互碰撞的声音。怎么办呢?在一次移动小椅子时,我满脸痛惜地说:“哎呀,真可怜呀!”有几位小朋友围过来问:“老师,怎么了?谁可怜呀呀?”我回答说:“刚才,小椅子对我说,它有时被人摔,有时被人踢,有时被人拖着走,有时又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现在满身都是伤痕,痛死它了。”“原来小椅子也会痛啊。”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只听阳阳小朋友大声说:“我知道了,小椅子也有感情
提问既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又是一种教师驾驭课堂的表演艺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更有着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巧用提问艺术,不断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引领幼儿的思维方向。  一、问在寻常处——据实提问  所谓“寻常处”是指在科学活动中,经常出现、较易忽略。但对幼儿思维方向和探究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地方。  1 问接点。幼儿的认知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新旧知识
五常管理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用来维持环境品质的一种技术和管理理念。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园借鉴五常管理法中的一些管理理念,让班级面貌日新月异。  一、常组织  含义:找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并把它与非必需的物品分开;将必需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把它放在最方便的地方。  各个班级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活动的主题不同,幼儿需要的物品就不同,活动方式也就不同。无论是物品
写作是从心灵里流动起来的东西,直到它自然愿意涌出来的那些文字,才可以真正打动人心。  如果爱自己,就去写自己喜欢的和想写的东西,然后,这些文字自然会找到合适之处,去影响它会影响的和能影响的人。  在博客里,我说过,如果爱自己,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灵负责。  因为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总是会有缺憾,而我们的缺憾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可以填补。所以我说,爱自己是一种智慧,对自己的心灵自责是一种高尚。我叫自己亲爱的
管理图书室的唐老师总是细心地把贴有编号的图书放在贴着同样编号的书架上,但只要有幼兒去过图书室阅读,就会发现这些书不一会就都搬了家。这是因为图书的编号比较长,幼兒难以按着编号一一对应摆放图书,  为此,我提议唐老师用标记贴来给图书编位置,即图书和摆放图书的书架上贴着一对同样的标记,由于标记贴形象且简便易记,因而幼兒阅读图书时取放就能自如了,  “故事围裙”新用  虞芬  故事围裙是一件绒布围兜,它用
欢欢三次示范小熊走  李 漫    小朋友玩《小熊找家》的音乐游戏,音乐停止的时候,每个“小熊”要找一个椅子坐下来表示找到了家。椅子的数量比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少一个,所以,总会有一个孩子找不到“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没有家的孤单的小熊。  又玩音乐游戏了,每个“小熊”都很投入,在做动作时,眼睛却瞟着身边的小椅子,生怕自己找不到“家”。音乐突然停止了,一个个“小熊”赶紧找家。这一次没有找到家的偏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幼儿适宜的运动量,活动量过小,达不到运动的目的,活动量过大,会造成过度疲劳。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如果能懂得细致观察幼儿活动表现、科学评估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控制幼儿适宜的运动量。我们借助小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小猪》一课三研教研活动,在相关教学理论支撑下。利用表格开展“幼儿适宜的运动量”研讨活动。  一、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我们先重温《幼儿卫生学》《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