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印度种姓制度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子,在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后,中国的抖音出现了一批印度人,他们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还会敲入自己的种姓以及自己的身份,这令许多中国网友对印度种姓产生了诸多好奇。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自印度教,是印度非常独特又重要的一个社会存在,这种奇特的对人和动物的等级划分已经在印度被广泛认同了3000多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姓制度更是桎梏着近代印度人的发展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印度的社会发展。
  印度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处在种姓的最顶端,在印度教民看来他们是离神最近的种姓,他们是行走在人间的神。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除了四大种姓,还有不可接触者,又称贱民,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只能做些扫厕所、处理动物尸体之类的工作。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种姓制度有3000多年历史,经历了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英国人的统治和殖民,经受了伊斯兰教、佛教、西方人权思想的碰撞冲突,仍旧主宰着印度的主流思想。
  这与印度的社会结构有关。古代印度以村庄为基本单元,每个村庄都由很多的种姓构成,种姓形成了职业分工并世代传承。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社会单元的职业固定、等级固定、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也固定,人民各居其位、各行其职,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而要保持这种稳定性就需要依靠种姓制度。因此,统治者即使再不喜欢种姓制度,也会为了自己的统治,做出让步。
  还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肤色。在印度语里,种姓叫作“瓦尔纳”,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印度教圣典《梨俱吠陀》,原意为“色”。据说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次大陆的征服者为了把自己和原住民区分开来,称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为“雅利雅瓦尔纳”,黑皮肤的叫“达萨瓦尔纳”,后来就慢慢地演化成现在看到的四种不同的种姓。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婆罗门一般皮肤都比较白,电影里的明星一般都是高种姓的婆罗门,属雅利安人后裔,偏白种人长相。
  印度的神不但对人分类,对动物也要分别对待。比如:大象、(奶)牛、猴子,是动物中服侍神的,位于第一个等级婆罗门。而老虎、狮子虽然也是神的坐骑,但不是素食者,故而老虎和狮子属于第二个等级刹帝利。为什么动物和人的种姓不单独区分呢?因为在创世者眼中,人和动物以及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那么,也就可以推断,身为“婆罗门”的大象肯定比多数人的种姓等级高了。
  在种姓制度下,一个人生下来就被认为属于他父母所属的集团。他享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取决于职业、学历、机遇、能力这些后天因素,而是取决于出身的种姓。而且印度教相信来生和转世,按照印度教的理论,人有“一生”和“再生”之分。所谓“一生”,指肉体的、生物学上的出生;所谓“再生”,则是指除了生物学上的出生外,人还有一次宗教上的出生。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有再生的机会,叫作“再生族”;首陀罗只有肉体上的出生,叫作“一生族”;而贱民的出生本身就被认为是一种罪恶。
  几个世纪以来,种姓制度都支配着印度宗教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尽管种姓对阶级的划分影响在慢慢削弱,但印度的种族隔离制度还是赋予了上层种姓许多特权,同时批准特权群体对下层种姓的压迫。
  印度把食物分为3类,分别是水果、熟食和生食。水果类包含水果、牛奶、奶制品;熟食指用油炸或用酥油炸的食物;生食是指水煮的食物。印度教徒只能吃同級或高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生食,或者吃低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熟食,而首陀罗和贱民做的任何食物,其他种姓的人都不能吃。如果不慎吃了低种姓做的食物,就会被认为受到了污染,需要靠喝牛尿来解除污染。
  许多印度村庄仍然完全由种姓隔离,婆罗门住在村头,贱民住在村尾,彼此不能前往对方的区域,否则就会受到牛粪牛尿的攻击。甚至贱民的影子、足迹也可能给其他种姓造成污染。在印度西部的普纳城,贱民早上9点以前,15点以后不能进城,因为那时人的影子最长,容易触及婆罗门。贱民见了婆罗门,要匍匐避让,贱民还需随身携带瓦罐和扫帚,瓦罐吊在脖子上用来吐痰,扫帚用来清洁自己走过的路面。
  贱民受到歧视,得不到土地,被迫在有辱人格的条件下工作。数以千万计的贱民男女和儿童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的高种姓雇主经常利用种姓作为剥削经济的掩护,因此大多数贱民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除了人权受到侵犯,由于地位资源的不平等,印度贱民还会经常受到警察和享有国家保护的高种姓群体的虐待。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数据,2000年,一年中针对达利特人的犯罪多达25455起;每小时就有两个贱民遭到攻击;每天,平均有三个贱民妇女被强奸,两个贱民被谋杀,两个贱民的房子被焚烧。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些数字被严重低估了,因为许多贱民不敢向警察举报犯罪,一旦举报,警察往往拒绝登记或调查他们的投诉。
  贱民尽管处于底层,但令人可悲的是,他们之间还相互看不起。宰杀者看不上逮老鼠的,而逮老鼠的又瞧不上掏粪的,他们间也有隔离现象。贱民不全是穷人,也有凤凰男,但这并不能说明种姓在他身上已没有影响力,婆罗门家中的水他照样不能喝,高种姓的人也可以将酸奶倒在他身上,他坐过的凳子也要被烟熏后才能用。
  印度妇女地位低下,同种姓制度不无关系。婆罗门教的法典更是为女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童婚制、嫁妆制、萨蒂制度大大增加了她们的痛苦。   《摩奴法典》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在印度一些偏远村庄,女孩到了十几岁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开始儿童新娘的悲惨命运。在每年5月的结婚旺季中,印度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许多父母在为10岁左右的女儿张罗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高德姆宗教经》和《拉希沃拉衍家庭经》还认为女孩在初潮前就要确定婚事,如果谁没这么做谁就是罪人,相反如果女儿在月经到来之前结婚,父亲死后可以升天。虽然印度政府在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并于1978年规定男女的法定婚龄为21岁、18岁,但在很多地区,童婚仍然十分流行。
  种姓集团里还实行严格的内婚制,属于一个集团的人只能同本集团的人结婚。千万不要小看内婚制,内婚制是种姓制度里最根深蒂固的一项,即使宪法第第十五条已经明确写明不歧视,也没能撼动其一二。如果有谁违背通婚规定,同外种姓的人结婚,将受到开除种姓的严厉惩罚,沦为贱民,这种惩罚往往比法律的制裁更加可怕。《摩奴法典》规定妇女出嫁必须准备陪嫁嫁妆,重金嫁妆是结婚前提,男方常常将娶妻视为一笔生意。即使付出丰厚嫁妆,新娘还是遭到非人待遇。如果女方的嫁妆未达到男方要求,婚后丈夫会和家人逼迫妻子穿上浸着石蜡的纱丽,然后将其点燃。事后常常对外宣称,妻子做饭时不小心烧到了自己。印度有个专门的英语词汇叫“嫁妆谋杀”,种姓制度规定男方只能娶比自己地位低的女子,这种习俗导致女方只能通过丰厚嫁妆来提高自己婚后的地位。相反,高种姓的女子嫁给低种姓的男子是绝对禁止的,极端情况下,种姓长老会处决那些违反通婚规定的成员,称作“荣誉谋杀”,而警察往往会将这种谋杀当做自杀案件处理。
  寡妇的命运更是悲惨,一旦印度女性成为寡妇,她将被视为不祥之人,不仅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受到歧视,寡妇不能享乐,不能穿花色衣服,不能佩戴首饰,有的还要剃光头发。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一次婚,哪怕是一岁时定下的童婚,在丈夫死后,这个可怜的女孩也将守寡至死。
  上面说了许多种姓之间的对立,但一种社会制度如果仅仅是对立,必定是一个不稳固的体系。因此在种姓这种强大“排斥力”以外,还有一种将各种姓捆绑在一起的“吸引力”存在。
  其中之一就是印度教。印度教为种姓之间的不平等找出了很多宗教意义上的解释,让贱民自己感觉天生“污秽”,高种姓者天生“洁净”。同时印度教“业报轮回”的思想,为贱民们找到了心里安慰的出口。对于一个低种姓的贱民来说,业报思想告诉他,他悲惨的命运并非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人间压迫所致,而是他前世的罪孽造成的。他遭受的苦难是在偿还他前世欠下的债务。要改变现有的地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来世才有提高地位的可能。所以很多贱民从来都不抱怨,因为他们都有精神目标,即默默等待来生转世到婆罗门家族中,或者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苦行生活,以求感动天神脱离苦海。
  此外,贾吉曼尼制度也是种姓结合的纽带,这项制度其实就是一種长期的、牢固不变的“主人—奴仆”关系。种姓间既然已经规定好了各自的职业,那么大家就各司其职。低种姓的人作为高种姓人的奴仆从事特定的职业,双方往往没有任何协议或者合同,完全凭感情和信用维持,报酬一般也是不计量的。主人除了付给一些粮食外,有时也会给以小块土地,借些耕牛、农具等,这种关系世代不变。可以说贾吉曼尼制度既是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又是一种强制的依附关系。下层的种姓因为没有土地,经济上不独立,必须要忍受上层种姓的剥削。久而久之,便不再埋怨,习惯了做一个忠心顺从的奴仆。
  印度人早就认识到这种落后的制度为印度发展带来的阻碍,因此印度独立之后,通过宪法废除了种姓歧视。同时,为了纠正长久以来的不公现象,并为传统的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印度当局还于1950年宣布,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须得为最底层的表列种姓(即“贱民”)和部族留有一定配额的工作岗位。1989年,工作配额又涵盖了一类被称为OBC(Other Backward Classes,其他落后等级)的群体,这一群体位于传统的高种姓和最底层之间。
  近几十年来,随着印度世俗教育的传播和城市化的发展,种姓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在某些城市,不同种姓群体相邻而居。但放眼回望,从印度独立开始,种姓制就没有被根本触动,宪法仅是规定要禁止最明显的人身歧视,而这一切的根源仍然允许存在,并且短时间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其他文献
有限思维与无限思维rn“无限思维是本来,有限思维是自闭,人的能力智慧本可以无限地拓展.有限思维的人,把世界圈起来,自己就狭窄了;而无限思维的人,无畏挑战,去玩去自由,从心
期刊
1rn上班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早晨,都快9点了,我还赖在被窝里不起来.房子和床都是单位提供的,叫集体宿舍,可就我一个人住.这里是偏远的林区小镇中学,虽在绿树掩映之下,天蓝风清
期刊
主持人  每到晚上,身体的生物钟就会敲响,生命就该进入睡觉模式。但有许多的人,却逆势而行,在午夜的月光下异常活跃。这可不是简单的失眠问题,走进他们的夜晚,会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种人生,让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星光下的向日葵  谢女士 48岁 农民  【诉说】5年前,儿子因车祸去世了。我是个农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居然是去大城市奔丧。机票是肇事方买的,不出来不知道,世界这么大,儿子从穷乡僻壤走出
期刊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阐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Self-talking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外语学习归根结底
阅读是人们寻求知识、获取信息的一种基本手段.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者应形成有效的阅读模式,克服现有的不良阅读习惯,把自己融入语言意境中.
按照潜在的媒体规则,灾害灾情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抢劫犯罪不是新闻,案件侦破才是新闻;官场腐败不是新闻,擒获贪官才是新闻。近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一则醒目
随着埃隆·马斯克将人工芯片植入小猪大脑,并成功读取脑电波,AI改变社会的步伐又迈进一步.这一背景下,死读书式的教育似乎再难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rn当下的教育如何变
期刊
我这人有洁癖,不习惯与人同桌共食,但人在江湖行走,应酬是免不了的,对于那些推不了的聚会,只能硬着头皮参加.酒席间,我一般很少动筷子,特别是别人夹过的菜,我几乎碰都不碰.朋
期刊
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辈子吃了不少苦,我们生活条件好后,经常带着她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rn去年4月,老公决定带着家人去一趟日本.临行前,他让我给婆婆普及一下出国旅游
期刊
高职英语专业实训课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交际能力而开设的。开办好英语实训课应遵循该课内容设置的六个原则,发挥教师在英语实训课中的作用,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V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