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和浓度、反应时间、温度条件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土壤中Cu
2+和Cd
2+的影响。结果表明:(1)SRB代谢SO
2-4的能力受重金属离子抑制,当Cu
2+从5 mg/L提高至10 mg/L时,SO
2-4去除率从90%以上明显降低至59.2%,Cd
2+的抑制作用更强。(2)SRB对中低强度污染土壤中Cu
2+和Cd
2+
目的:构建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评价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情况,为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卫生筹资政策分析框架,确定政府卫生投入评价维度,结合政府卫生投入相关指标和政策目标,评估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情况。结果: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承担卫生支出的主要责任,可持续性存在挑战;地区差异不断扩大,“中部塌陷”现象需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投入力度有待加强。结论:应建立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7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5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4名护士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集中操作示范方式培训,观察组采取“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理论及操作成绩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指标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阐述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内涵。以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实践探索为蓝本,介绍医院以党建为统领,围绕“建高峰、强厚度、增体量”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了找准功能定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绩效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等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形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将血友病分为甲型和乙型,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IX(FIX)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在男性人群中甲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5000,乙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25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1]。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常见在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2],行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甚至容易危及生命。
于2019年12月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采集季节性冻土样品,分析其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来源.结果表明,7种目标OPEs,磷酸三丁酯(TnBP)、磷酸三异辛酯(TEH
为探究喀斯特环境下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其生物效应,通过动态淋滤实验,研究了在铅锌冶炼废渣中添加不同钙盐对淋滤液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难溶性碳酸钙可降低淋滤液的氧化还原电位(Eh),对淋滤液的pH和电导率(EC)影响则无明显规律;易溶性氯化钙能降低铅锌冶炼废渣淋滤液pH,提高淋滤液的EC,增加淋滤液的Ca、Mg浓度。不同钙盐影响下淋滤液中重金属浓度总体表现为Zn>Cu>Pb>Cd,说明Zn比其他重金属更易溶出,外源添加钙盐会促进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Cu、
目的探讨依据文化多样性背景制订个体康复目标对工伤康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在医院住院的工伤康复人员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了文化多样性背景制订康复目标,整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
利用稀释通道采样器对四川省某典型钢铁厂中石灰窑、烧结、炼钢转炉、高炉、轧钢、焦炉、余热发电等主要工艺开展排放特征测试,获取各工艺颗粒物排放浓度和源成分谱。结果表明,石灰窑颗粒物排放浓度最高,其次为余热发电,炼钢转炉、高炉、轧钢、焦炉等工艺颗粒物排放浓度相对较低;颗粒物排放组分主要受原料、燃烧过程和脱硫设施等影响,烧结机头颗粒物中主要组分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SO
2-4、Ca
2+、PO
3-4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工作在深入推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障碍,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形成、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多部门联动难以形成、资金保障机制尚未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缺乏规范、供需匹配度不高以及人力资源匮乏等方面。对此,可着力从体系建设、机制完善、供需平衡以及人力资源保障四方面破解障碍,助力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