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重新评估胃小间质瘤(直径<2 cm)的潜在风险,评价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胃小间质瘤的处置策略。

方法

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58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重点调查胃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其潜在风险;总结ESD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并与同期纳入的45例疑诊为胃小间质瘤而选择定期内镜超声(EUS)监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584例胃SMT中,间质瘤(239例,40.9%)最为常见,其中203例(84.9%,203/239)属于胃小间质瘤,核分裂象数均≤5/50高倍视野(HPF),但94例(46.3%)有EUS下不良因素,主要包括强回声和异质性,EUS下不良因素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00)。203例胃小间质瘤均成功行ESD,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2~84个月,81.4%(144/177)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未发现间质瘤复发和转移。45例定期EUS监测的患者中,38例(84.4%)伴有胃肠道症状,随访期间84.2%(32/38)的患者诉症状未得到缓解,12例(26.7%)有较重的的心理负担且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结论

胃小间质瘤合并EUS下不良因素的发生率高,且随着肿瘤的增大发生率升高。ESD切除胃小间质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明确诊断,能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理压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联合传统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及其对治疗决策的指导作用。方法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治疗前行传统内镜、内镜超声检查评估,对12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评估内镜超声、传统内镜及两者联合预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镜超声、传统内镜单项检查及两者联合
期刊
目的分析归纳胃肠道及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假瘤(RNFPT)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24例RNFPT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因消化道症状就诊,10例有手术或外伤史。21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直径0.5~4.0 cm。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广基黏膜下隆起,质地硬或韧,瘤体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