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的过程,所以语文教育天然地应以培养语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习惯为根本目标,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这样一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品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唤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点燃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的火花,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语文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如何才能让学生热爱语文呢?
  第一、热爱学生,不要指责学生该如何,不该如何,这样只会抹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也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的,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积分,也可以口头奖励,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励。
  第二、多彩的课堂。在课堂环节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能够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大多数同学,使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高标准的完成既定目标。例如:畅所欲言、演课本剧、朗读互评、小组合作、比一比等,尽量让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
  第三、激发学习兴趣。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语文教育是有理论的支撑的,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它会涉及到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字的知识,也还要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各方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但是语文课程不应该设计成这样一个系统: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句例文和供操练用的习题,例句例文用来印证知识与原理,习题的操练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原理的能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落实新课改理念和看法
  第一、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篇习作时,我布置学生事先准备,然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所见、所闻、后感的爱和如何奉献爱。主题班会时,其中一个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屠夫准备杀死一头牛,这头牛却前脚跪下,双眼泪流地望着屠夫,当屠夫剖开牛肚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小生命。原来母牛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孩子。她说通过这个故事,更能体会父母那伟大的爱。结果,全班同学在这次习作中不仅写得不错,而且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优化课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利用晨会、班级活动课来渗透。在课堂上的思维训练不搞一刀切,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发现,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获得和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就没有在常人看来有些怪异的各种“大家”了。
  第三、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多开展活动,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功利性太强,为了让学生写作文有素材而活动,甚至在活动之前,就告诉学生活动之后要写作文,结果让学生兴趣大减,甚至有的孩子为了逃避作文宁可不参加活动。这就得不偿失了。
  语文课程要不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按照人们的习惯看法,知识是人类认识事物规律的结晶,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语文课程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完全必要的,坚持“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原则也是正确的。
  总之,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曾有一位教师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好比是学习驾照,学习了驾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要真正学会驾驶并要熟练驾驶,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开着车跑上多少万公里,自然就学会了,技术也熟练了。否则,光学理论不去实践,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开车的。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倡导的理念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并积极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归根结底,数学教学改革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对高中一线的教师而言,加强数学有效教学
期刊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包括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反馈等阶段),离不开老师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对于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命制一份有较高质量的初中数学单元测试卷,是呈现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青年教师的命题就是上网下载,最多是"剪切、复制、粘贴",短短十几分钟一份单元卷就大功告成.这样的试卷,其质量可
期刊
【摘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激情飞扬,灵活应变,巧妙出来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情境,发挥最佳效果;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关键词】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愿,也是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祈盼。数学并不是枯燥、琐碎的。也许,课堂上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令人感到有些措手不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生本教育提倡的大语文大阅读的观念无疑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本课堂 教学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转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专生,仅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以后所要从事的各种行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因此,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应
期刊
【摘 要】2011年9月16日,经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申报课题《高中化学教材拓展实验的开发和应用》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自筹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1104073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制备Fe(OH)■是比对Fe(OH)■的制备而进行的,由于Fe(OH)■和空气接触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白色絮状沉淀。通过选修
期刊
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创新热情。从课堂教学入手,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加强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