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才”的代价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成长型企业而言,从爱才走向贪才,将可能是致命的。如何用制度把每一个已有人才的潜能发挥出来,会比聘用更多的人才更有效。
  
  W集团董事长刘老板,从服装生意起家,后来做期货发了大财。而后W集团开始转型做实业,并且通过并购重组,很快就发展成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
  爱才如命是刘老板的一大特点。他牢记古训:得人才者得天下。当初企业小时,吸引不来人才,当企业做大时,刘老板便实现了招揽各路英才的愿望。
  随着人才的涌入,刘老板专设了一个“博士院”。一是延揽和储备人才,以备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二是担当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报告。
  然而博士院成本可是相当大的。首先,是人工成本。博士们的待遇不菲,100万元起薪,最高据说达千万级,“博士规模”最多时接近300名。其次,项目研究费用、管理费用、实施费用,以及和政府协调等各方面费用深似无底洞……不堪重负之下,后来有些项目根本无力实施。
  于是,博士院成了博士怨。市场的矛盾必然导致内部的冲突:许多部门配合问题,人才之间的配合问题,新人和老人之间的磨合,管理上的不顺。即使照常拿着高薪的博士们,也因为项目无法实施而满腹怨言。同时,企业效率低、官僚、管理混乱等现象更为严重。
  随后,由于项目上得太多,战线拉得太长,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博士院只有以关门收场。最终,W集团自身也分崩离析。
  据说,W集团崩溃的主要原因就是博士院的几个项目太大,资金需求量大,导致内部难以消化,最终把企业都拖跨了。
  那么,企业在快速成长时,该如何处理好企业和人才的关系?
  
  人才不等于博士
  
  如果说人才是商品,那它就必然意味着成本。人才的品质越高,成本就越大,用好了能出效益,用不好则会亏本。因此,如果企业过于贪才,就会像贪吃一样,不仅吃多了会消化不良,还会引发疾病,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因为,人才的成本不仅是直接成本,更是使用成本以及人才自身的运营成本。
  企业爱才没有错,但是如果积压人才,使人才无处施展才华,或者其才华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人才本身,都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像博士这样的高级人才,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是切实在创造价值?抑或只是一块金字招牌?一种权威的象征?博士成群就能使企业的项目运作成功吗?企业在广招天下英才时,一定要认真想好,博士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
  博士是對某一个专门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其优势还在于从事某一领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然而在现实中,还有许多企业家在以请博士当秘书、当部门经理而沾沾自喜,认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提升了。殊不知,这种需要与人打交道,需要对人有极高悟性的业务和业务部门,只凭苦钻书本的高学历,又怎能胜任呢?
  即使在看似最适合博士的产品研发部,专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也还是两回事。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能服务于社会的产品,能够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能使企业得到回报,这远不是请一帮博士就能做到的事情。这还需要研发者有丰富的产品运营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否则即使再好的科研成果也会被束之高阁,或者即使被开发出来,也可能让企业和社会难以消化,难以转化为价值。
  
  拒绝人才超前消费
  
  有人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太有个性和风格,而必须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然而现实中,凡是有一些业务特长的人,都往往很有个性,甚至由于沉迷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创造,而在不经意间忽视对企业价值观乃至企业根本利益的遵循。
  尤其像案例中这样上百人组成的博士院里,人人都是精英,于是谁也不愿意去屈从于他人的思想,又怎么能形成合力?再者,精英之间难免都在攀比,人人都想让自己的项目上马,但是企业又能承受得起吗?如有不顺,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便会衰减,反而导致企业形成内耗,甚至最终可能将企业的资源丧失殆尽。
  曾经有一幅非常形象的漫画:几个老太太让一个用电脑控制的机器人,用搓板和木盆洗衣服,旁白写了一句话:我还是习惯于让他这样干活。
  不难看出,对于人才的超前消费,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值,反而还会给企业添乱。
  而相比之下,有很多优秀企业具有非常理性、实用的人才配置理念,其核心还是“人事相宜”。
  台湾有一家著名的航空公司,聘用的空姐都是高中生。虽然有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当空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发现她们的心态和架子却很难放下来。而高中生只要把英语加强一下,其服务质量要比大学生好得多。这样,企业花更少的钱反而找到了更有价值的员工。
  还有一个相反但同样成功的例子。台湾有一家做芯片的公司,他们连接线生都是硕士。为什么?因为公司每天都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咨询电话。因此,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难题。
  
  竞争不只是人才的竞争
  
  人们都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许多企业都在不计代价地四处延揽人才。然而,有一个概念需要校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就像红花要有绿叶配,主角需要配角烘托,人才必须要高低搭配、错落有致,这样才能发挥出组织的总体效能,才能形成合力。
  而对此的反证,就是我们看到的“全明星球队”反而经常输给非明星球队:虽然队员个体能力很强,但是能力互补性差,而且队员们都个性十足,整体效能反而很低。
  其次,人才须在使用之中储备,同时要在使用中开发。过多的储备人才,往往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他的智慧,而使他变得懒惰,而人一旦懒了就很难再积极起来。况且本案例中同时要激励几百位博士,这对一个仅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最后,高薪就一定能出高绩效吗?未必。就好像凡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会不尊重、不珍惜一样。尤其对于优秀的人才,薪酬往往已不是他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了,而个人的成长空间和个人的价值体现,更能激发其效能。
  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需要有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空间。如何用最好的制度把每一个已有人才的潜能发挥出来,可能比聘用更多的人才更有成效。
  
  “贪才”的背后是癫狂
  
  众所周知,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决定他一生的成败;而一个老板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则会直接决定企业决策的成败。对于思维方式,有专家总结出了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异。而案例中W集团的刘老板,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由于他穷怕了,缺人缺怕了,于是有机会就要大量储备人才,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和足够的消费能力。而富人思维的特点,就是非常看重结果,有清晰的成本意识。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上帝想让谁失败,那么就让谁癫狂。因此,许多扩张期的企业老板的行为其实是心灵膨胀后的癫狂表现。
  最后,与您共享一位企业家的话:企业家永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最适合的人,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高的效率,并且把自己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做到极致。
  (本文根据奇正管理俱乐部活动现场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晓 庄
其他文献
品格胜于技术和管理笔者近期有机会结识一位牧师朋友,并有幸从他身上学到了管理智慧,不妨在此与读者朋友一起分享。牧师讲到一件事。在美国,有一所并非一流的基督教大学,学生的分
由脑卒中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在临床上很常见,癫痫发作既可出现在急性期,也可出现在脑卒中后数年,甚至有些脑卒中患者以癫痫发作为其唯一表现或始发症状。癫痫的发生与脑卒中病灶大
面对当下牛气冲天的股市,作为管理者该如何看待你的员工利用上班时间炒股?从长远的角度讲,企业怎样才能管住员工的心?    一年半以来,中国股市呈现了史无前例的局面。在连续多年的熊市低迷之后,股民终于熬出了头。几乎每个股民都在兴奋地谈论自己目瞪口呆地发现自己的投资回报翻升!于是,股民们再不缺少信心,缺的只有继续生钱的钱,和炒股的时间!——据称,因此上海五一黄金周居然首次出现出游下降的情况。而还没有成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上升与生活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药习惯是主要原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
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多伴有骨质疏松,是脊柱外伤事故的高发人群〔1,2〕。脊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脊柱外伤常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因而脊柱骨折不仅是骨科的急诊,也是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