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构建GATA1-mCherry实时追踪人多能干细胞株的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构建GATA1-mCherry实时追踪人多能干细胞(hPSC)株的方法。

方法

①选择GATA1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共表达载体[Cas9和向导RNA(gRNA)]和打靶载体(重组臂),并且以电穿孔的方式将共表达载体、打靶载体及环化重组酶(Cre)导入hPSC的H1细胞系。经电穿孔后的H1细胞培养2 d后,选择24个H1细胞单克隆进行PCR扩增,以验证共表达载体和打靶载体是否被成功导入,以及Cre是否成功去除H1细胞单克隆中的筛选标志物。②挑取经PCR验证的条带大小正确的阳性H1细胞单克隆,进行细胞培养后,提取H1细胞单克隆基因组,并且分别采用引物对1/2(GATA1 5′端臂外引物/mCherry 3′端引物)和3/5(HygroR 5′端引物/GATA1 3′端臂外引物)对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以验证该H1细胞单克隆是否具有GATA1和mCherry正确序列。③使用构建完成的H1∶GATA1-mCherry细胞进行造血功能验证实验,以确认基因编辑是否改变H1细胞特性,以及造血分化能力。选择未经基因编辑H1细胞和H1∶GATA1-mCherry细胞,置于相同的造血分化培养条件培养14 d后,分别于610 nm激发波长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3、CD45进行检测。选取培养至GATA1大量表达时期的H1∶GATA1-mCherry细胞,进行细胞甩片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对经过基因编辑的H1∶GATA1-mCherry细胞,进行GATA1特异抗体染色体,观察其能否准确追踪并指示GATA1。

结果

①经电穿孔转入打靶载体和共表达载体后,H1细胞单克隆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显示,H1细胞经电穿孔后,可获得2 710和945 bp的PCR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电泳条带为2 710 bp,说明该克隆基因组成功敲入GATA1和mCherry序列,但是Cre没有去除筛选标志物;条带大小为945 bp,说明该克隆基因组成功敲入GATA1和mCherry序列,并且Cre已去除筛选标志物,为目的H1细胞。选取24个H1细胞单克隆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打靶载体和共表达载体成功敲入的H1细胞克隆、打靶载体和共表达载体成功敲入且Cre去除筛选标志的H1细胞克隆(目的细胞)及染色体纯合敲入的H1细胞比例分别为80%(20/24)、50%(10/20)和90%(18/20)。②H1∶GATA1-mCherry细胞进行造血诱导培养14 d时,荧光显微镜下GATA1表达时期可见大量红色荧光,FCM检测结果显示,未经基因编辑H1细胞与H1∶GATA1-mCherry细胞相比,造血干/祖细胞群比例相似,二者CD34 CD45 细胞比例分别为12.4%和14.1%,CD34 CD45 细胞比例分别为17.0%和20.2%,表明H1∶GATA1-mCherry细胞的造血分化能力没有改变。③ GATA1高表达时期H1∶GATA1-mCherry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仅GATA1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有mCherry标志物,表明H1∶GATA1-mCherry细胞通过mCherry荧光蛋白对GATA1基因的标记是准确且特异的。

结论

本研究以GATA1为目的基因,在hPSC中快速、高效进行基因敲入,成功建立快速、实时示踪目的基因表达的方法。

其他文献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预防或(和)抢先驱动策略治疗HSCT后CMV感染,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CMV耐药。耐药性CMV感染大幅增加临床治疗困难,并且该类患者通常预后不良。CMVUL97和UL54基因突变是CMV耐药的主要机制。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导致CMV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及西多福韦等主要临床抗CMV药物的耐药水平及交叉耐药形式不同。因此,发生耐药性CMV感染时可尝试应用letermovir、maribavir、brincid
经典Ph-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伴驱动基因JAK2、MPL及CALR突变是MPN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骨髓组织病理学特征和非驱动基因突变可以辅助进行MPN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第1代Janus激酶(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可快速、显著、持续缩小MPN患者脾体积,并缓解机体症状。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第2代JAK抑制剂,如fedratinib、momelotinib和pacritinib,在PMF治疗中的疗效良好。除J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体内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的一类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该病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根据自身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特性,AIHA可分为温抗体型AIHA(wAIHA)、冷抗体型AIHA(cAIHA)及温、冷双抗体混合型AIHA3种类型。近年来,针对复发/难治性AIHA的新药发展迅速。治疗复发/难治性wAIHA的新药主要包括靶向参与AIHA发病过程的浆细胞、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药物,如硼替佐米、依鲁替尼、阿伦单抗、福他替尼等,以及抑制参与溶血过程补体活性
维奈克拉(venetoclax)是一种新型口服选择性小分子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抑制剂。癌基因BCL-2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广泛表达于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肿瘤细胞,这为维奈克拉内源性诱导AML细胞凋亡提供理论基础。中国AML发病率较高,并且治愈率较低。年龄≤60岁AML患者的治愈率为35%~40%,>60岁者仅为5%~15%。目前,国内外正尝试采用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或不适宜接受高强度化疗的AML患者,以期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部分A
对血液肿瘤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仍然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患者发生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需要兼具敏感度及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感染的发生。目前研究已证实,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联合nCD64和其他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等,可能进一步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帮助临床早期诊断血液肿瘤患者的感染,并指导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nCD64单一生物标志物和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年龄>6个月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的1573例患儿中,反定型检测结果为无凝集的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A1亚组(n=32,年龄为6个月至1岁)与A2亚组(n=25,年龄>1岁)。研究组、A1亚组、A2亚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0.5个月(7.9~14.5个月)、8.3个月(7.0~9.8个月)、15.0个月(13.5~32.5个月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连市无偿献血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6月(COVID-19疫情期间),于大连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1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2019年2月至6月(非COVID-19疫情期间),于本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4311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年龄均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分别为19261和20630例,女性分别为12040和13681例。通过Shinow9.0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v1.148)收集2组献血者的全血
目的系统评价艾曲波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艾曲波帕治疗ITP成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文献。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口服艾曲波帕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单臂临床试验中,患者接受口服艾曲波帕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30日。由2位研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资料,探讨影响CML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选择SEER数据库收录中于2000-2017年诊断的18505例CM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诊断时间,分为2000-2005年组(n=5255)、2006-2011年组(n=6031)和2012-2017年组(n=7219);按照患者的诊断年龄,分为15~44岁组(n=4733)、45~64岁组(n=7237)、65~74岁组(n=3572)和7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3845例接受凝血功能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38.4±5.6)岁;男性患者为1943例,女性为190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值,以及住院期间的异常出血情况。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住院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