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通过对麻风早期皮疹的病理变化的观察,提出了麻风分类及传播途径的见解.作者认为,麻风早期皮疹的组织学变化,往往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麻风早期免疫学因素的作用以及通过皮肤感染的途径,虽然已被广泛接受,但近年来对后者又提出异议.然而,所有这些都缺乏病理学的支持.因此作者从“光谱”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组织学变化与预后以及免疫学反应有关的现象来确定的)的角度重新观察早期皮疹的病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通过对麻风早期皮疹的病理变化的观察,提出了麻风分类及传播途径的见解.作者认为,麻风早期皮疹的组织学变化,往往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麻风早期免疫学因素的作用以及通过皮肤感染的途径,虽然已被广泛接受,但近年来对后者又提出异议.然而,所有这些都缺乏病理学的支持.因此作者从“光谱”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组织学变化与预后以及免疫学反应有关的现象来确定的)的角度重新观察早期皮疹的病变.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全身瘙痒伴盗汗、体重下降及虚弱6个月,曾有癫痫大、小发作和服苯巴比妥、三甲双酮、扑痫酮和苯妥英钠10余年的37岁的男性病例.体检:T38℃,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淋巴结无压痛性肿大;脾不大,肝质硬,于肋缘下2cm;皮肤干燥、脱屑.实验室检查:ESR20mm/h,Hb14.2g,WBC18,000,N88%,血小板16万.
作者报告一例下咽部鳞状细胞癌病人出现多发的皮肤结节.活组织检查证实是低分化鳞癌的皮肤转移.角蛋白染色证明皮肤肿瘤细胞中存在角蛋白.病人51岁,男性,主诉颈部肿胀、咽喉痛、食欲不振3个月,体重下降30磅.间接喉镜检查发现会厌有一个潜在性梗阻性肿瘤.病人曾先后接受过四个疗程的氨甲喋呤和博莱霉素化疗,5060rad的喉部放射治疗,以及颈部左侧廓清术和喉切除术.
作者研究了100名慢性斑块状银屑病人病情严重度与饮酒的关系。病情严重度分为轻重两组,饮酒量也分为轻重两组,男性每日摄入纯酒精超过80g,女性超过40g为重度饮酒,另外还调查了病人有无与酒精有关的疾病。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大体有两种类型:1.严重的全身性念珠菌病亦称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2.常见限局的普通念珠菌病。近来经研究后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侵犯皮肤、口腔、粘膜、上呼吸道、胃肠道及尿道和阴道上皮,但尽管感染广泛,并不见真菌血症。大多数患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则显然正常,有时有内分泌异常或胸腺障碍。
当SLE并发感染和SLE活动时均常伴发热,虽然区别这两种发热较困难,但对病人的治疗却十分重要。已知SLE与绝大多数炎症性和组织损伤性疾病不同,在活动期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仅轻度增高,而在感染或外伤后则可有较显著的CRP反应。
色素性痒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瘙痒性红色丘疹和网状色素沉着,1971年Nagashima等第一次对本病作了描述。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常起病于春、夏季节。典型皮损分布于躯干部,早期为瘙痒性、稍隆起的红色丘疹,偶尔融合成网状。后期,丘疹消退,留下色素点并逐渐融合成斑点状、网状及大理石样花纹。
众所周知,在鼠麻风细胞及中标准的鼠麻风杆菌培养物中生长的鼠麻风杆菌,其周围有一种特殊物质。电镜观察冰冻蚀刻负染制片显示晶朊结构(Crystalline)。经鉴定属于Mycoside C糖酯类。而积聚在人麻风杆菌周围的物质不同于鼠麻风杆菌,它们为微滴,因糖酯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而认为它们由糖酯组成。
为了进一步证实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方面的改变,如: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和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TH/TS)比率失调。
氨苯砜的毒性作用多样,包括血液、皮肤、神经、肾脏和胃肠道的异常。“氨苯砜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具潜在致死性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乏力、肝炎伴肝坏死、剥脱性皮炎、淋巴腺病、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虽然激素对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时有效,但主要仍是避免摩擦、外伤、过度受热及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近年来,已有人报告使用维生素E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二例隐性遗传的姊妹患者,给予维生索E治疗,并进行双盲交叉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