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讨论:中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这两条发展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探索后找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可以说是发展的逻辑起点.这就是20年前那场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就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来说.中国新时期民主政治正是以这次大讨论为思想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圆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
在不少少看来,后现代主义是富裕社会中知识分子所玩的无聊游戏,所谓的“碎片化”、“深度模式削平”、“反宏伟叙事”等,乃是知识分子逃避自身历史使命的借口,因此,它绝对不适合刚刚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中国。这种观点在中国的知识界占了上风,“后学”即后现代主义也已变成一个贬义词。部分曾经鼓吹过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为自己过去的立场感到耻辱,反“后学”的知识分子则乘胜追击残存的后现代主义者。
美国现有1.25亿就业人口,1997年失业人口6百万,失业率4.8%。1998年1~5月,美国就业人数上升.至5月份失业率4.3%,即有537.5万人失业。远远低于欧洲的失业率12%。分析美国从1950年到1998年的就业状况.对中国今后要走的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近,一部名为《自尊——命运的瞬间》的影片在日本上映。这部影片以二战中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为主人公,极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塑造东条的所谓“自尊爱国”的形象。联想起近10年以来军国主义阴魂一直在日本飘荡不散的现实——如日本首相和内阁成员对靖国神社的参拜、篡改历史教科书、一些内阁官员在不同场合发表否定侵略战争的讲话以及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和警惕。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汇率政策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本文结合近年来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有关汇率政策问题。这对我国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开始了中国人民新的长征。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受到空前的挑战。曾经困扰西方城市的许多问题也在中国开始出现: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形态的目益雷同和城市特色的丧失。古老的街区和自然生态在开发热潮中被破坏和瓦解;薪火相传的文化脉络与生活方式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遭到割裂和遗弃;
政治发展即是政治现代化.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这是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把建立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提到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的高度。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进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为此,上海社联最近组织专家学者就如何继续发挥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展开讨论,本刊选取以下发言以志纪念。
面向新世纪,中国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上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有待突破,而首要的问题仍然是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定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