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择业观念透视当下高校教育中的缺失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大学生择业观的角度来看,当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就业心态与市场竞争的不适应。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此,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必须着力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择业观;高校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7)03-0114-03
  
  就业、择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要明确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对高校提出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对策。
  
  一、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就业政策由过去的计划分配变为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前途,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但多数大学生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供求情况,只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毕业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的首选,造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人才缺乏,而东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人才聚集的区域性人才资源不平衡局面。大批人才集中于某一区域,而就业职位有限,就业竞争十分激烈。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求实际地向往好的职业就显得过于理想化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和定位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4%,大学生数量少,是一种非常稀罕的资源,就业层次一直比较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原来精英就业的基点上,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定位很高,不甘心从事一些平凡而普通的职业,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而没有真正看清楚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无形中使自己的选择成为了就业困难的因素之一。
  
  2.就业心态与市场竞争的不适应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的招考异常火暴,大学生明明知道被录取的概率很低,但还是因为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稳定而趋之若鹜。但随着国家的“减负”,许多事业单位也不再是“旱涝保收”,政府只能给部分事业单位提供财政保障。庞大的求职队伍使得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二、从高校教育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的待业人数就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大学生在实际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大学生难以转变就业观念,表面上看是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探求深层次原因,是高校在无形中“诱导”学生形成了与社会实际不符的择业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高校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偏颇:面对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定位,高校在新生入学的典礼上仍然讲,“进入××大学学习,证明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未来的高级人才。”大学生在大学一开始就有优越感,在受教育期间,更是一直接受传统精英理念的灌输。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育上,没有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实践平台,导致学生价值理念与社会实际相脱离,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需求与自己的定位。长期脱离实际的学校教育使得精英理念“根深蒂固”,形成了就业期望值高的优越感,即使已经感到了就业压力,潜意识中仍然坚守旧有的精英就业观念,不能从根本上接受现实社会的择业标准,用已脱离实际的过于理想化的择业观念对待就业,在选择职业时难以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要适当地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竞争的压力。如前所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学校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高校必须改变与目前就业形势不相符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根据社会实际,积极研究和预测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各种需求。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联系,充分掌握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去工作。同时,要注意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连续性,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必修课,从大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状况,正确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少走弯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学形成的计划体制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办学形式相对封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大学生很少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造成学用脱节,实践能力不强,与之相应,个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大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转变角色能力也很差,从事节奏较快、效率要求较高的工作势必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的锻炼,因此,缺乏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害怕从事比较艰苦的工作,而趋向选择稳定性的工作。
  由于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生走上社会后对于从事充满挑战的职位缺乏信心。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希求安逸工作的职业选择,使就业竞争显得尤为激烈。
  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整个阶段强化质量意识,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配备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学生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内,积极协助学生搞好各种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组织协调、独立自主、人际互动等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增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途径,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大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经受住各种工作的考验,从而有利于进行职业选择。
  
  三、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高校教育的着力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必须承担起转变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职责,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1.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择业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科学择业。首先,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形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立足现实,使自己的就业期望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其次,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要正确认识所选择的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最后,要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有效地指引学生合理地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智能型、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学生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团结互助、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四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职业义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首先,就业工作应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校级领导负责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其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指导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就业指导,使大学生一入学就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调整学习生活方式,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使大学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最后,畅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证。高校不仅要通过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还要借鉴企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组织好招聘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沟通供求信息,以便建立一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形成“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其他文献
二甲戊灵又名除草通、除芽通、施田补。二甲戊灵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抑制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而是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双子叶植物吸收部
国有企业的改制模式多种多样,在国企改制的进程中,一些国有困难企业成为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从国有困难企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难点分析入手,探讨国有困难企业如何通过"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