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以聋哑学生教育为基础,分析聋哑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并结合实际具体阐述开展生活化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小学语文;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71
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尤其是针对学校中的聋哑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如果可以巧妙地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语文教学关联起来,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要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继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针对聋哑学生,在特殊学校语文中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才更利于提高保证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聋哑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在特殊学校中,虽然语文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改革,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解决。站在学生层面分析,当前,特殊学校中的聋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由于聋哑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差,而语文又属于语言学课,因此,他们学习的时间被延长,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也被消耗,那么想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主动融入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教师层面分析,在特殊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接受的是普通教育,还有一些教师是普通学校转岗的教师,因此,他们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与聋哑学生成长需求不符的教学模式,继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知识点的传授,不注重互动,这会导致学生学习中过分被动,无法满足教师学习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为转变教学的不良现状,融入生活化教学指导学生,更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继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聋哑学生小学语文生活化解小学策略
(一)巧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阶段,聋哑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匮乏,因此,想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素材分析,找到其与生活化内容的关联性,并设置生活化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活知识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的时候,考虑到本课涉及到的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事物,学生需要在学习这篇叙事散文之后懂得做人要“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道理。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展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等与生活有关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视频都有什么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视频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其中之后,教师再顺势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二)创设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学习与生活
在时代的发展中,特殊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在特殊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模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真正地走进生活当中,并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含义。针对聋哑儿童,創设生活化环境引导学生,将更利于学生在氛围的渲染下充分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由于聋哑学生与正常学生不同,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更多。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先组织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写作活动,并评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同时配上相关的照片辅助。然后,将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公告栏中,从而为学生打造学习的氛围。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中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之后,再展开本课的教学,将更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体会母亲的伟大,继而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待学生充分理解之后,再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帮助母亲做一些事情感谢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将所需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并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感悟知识、内化知识。
(三)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帮助聋哑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契合的主题,主动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而在实践生活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在进一步探索中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深刻含义,继而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推荐一本书》习作内容的时候,由于聋哑学生处于无声的世界中,这种先天的不足让他们变得比较安静,部分学生还会感觉到孤独。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分析,主动为学生搭建课外活动的舞台,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在小区、广场等地进行公益演出、公益书籍推广演讲等活动,通过表演书籍中的人物,提高聋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展开书籍推广活动,也可以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继而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在特殊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保证聋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需要主动分析语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并尝试着采取多种指导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走向更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金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信息周刊,2018(03):275-275.
[2]易晓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8(17):79-79.
[3]邹文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82-282.
作者单位: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小学语文;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71
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尤其是针对学校中的聋哑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如果可以巧妙地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语文教学关联起来,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要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继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针对聋哑学生,在特殊学校语文中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才更利于提高保证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聋哑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在特殊学校中,虽然语文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改革,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解决。站在学生层面分析,当前,特殊学校中的聋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由于聋哑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差,而语文又属于语言学课,因此,他们学习的时间被延长,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也被消耗,那么想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主动融入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教师层面分析,在特殊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接受的是普通教育,还有一些教师是普通学校转岗的教师,因此,他们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与聋哑学生成长需求不符的教学模式,继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知识点的传授,不注重互动,这会导致学生学习中过分被动,无法满足教师学习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为转变教学的不良现状,融入生活化教学指导学生,更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继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聋哑学生小学语文生活化解小学策略
(一)巧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阶段,聋哑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匮乏,因此,想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素材分析,找到其与生活化内容的关联性,并设置生活化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活知识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的时候,考虑到本课涉及到的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事物,学生需要在学习这篇叙事散文之后懂得做人要“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道理。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展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等与生活有关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视频都有什么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视频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其中之后,教师再顺势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二)创设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学习与生活
在时代的发展中,特殊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在特殊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模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真正地走进生活当中,并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含义。针对聋哑儿童,創设生活化环境引导学生,将更利于学生在氛围的渲染下充分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由于聋哑学生与正常学生不同,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更多。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先组织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写作活动,并评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同时配上相关的照片辅助。然后,将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公告栏中,从而为学生打造学习的氛围。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中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之后,再展开本课的教学,将更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体会母亲的伟大,继而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待学生充分理解之后,再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帮助母亲做一些事情感谢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将所需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并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感悟知识、内化知识。
(三)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帮助聋哑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契合的主题,主动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而在实践生活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在进一步探索中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深刻含义,继而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推荐一本书》习作内容的时候,由于聋哑学生处于无声的世界中,这种先天的不足让他们变得比较安静,部分学生还会感觉到孤独。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分析,主动为学生搭建课外活动的舞台,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在小区、广场等地进行公益演出、公益书籍推广演讲等活动,通过表演书籍中的人物,提高聋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展开书籍推广活动,也可以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继而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在特殊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保证聋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需要主动分析语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并尝试着采取多种指导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走向更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金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信息周刊,2018(03):275-275.
[2]易晓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8(17):79-79.
[3]邹文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82-282.
作者单位: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